第B04版:老物件·寄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识字证书》
一枚铜元上的 历史风云
舅舅送的老皮箱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6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中国扫盲运动的见证者——
《识字证书》

 

□本报记者 牛超 文/图

识字还发证书?近日,家住市区建设路东段平东站附近的田燕忠向记者展示了其收藏的两张“识字证书”。

田燕忠今年48岁。据他介绍,这两张“识字证书”是他爷爷、奶奶的,“他们去世后,就留给了我。”

记者注意到,这两张证书都比稿纸大些,四周有边饰花纹。证书下面边沿上,有一行被裁成两半的字体,并加盖公章,可见证书还有一半存根。边饰花纹内部,正中央印有“识字证书”4个大字。田燕忠奶奶的证书上写着“学员崔桂英系河南省民权县人,现年25岁,学完扫除文盲阶段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等字样。此证颁证日期为“1957年6月30日”。证书的左下方,盖有当地扫盲学校的章,并写有校长的名字。爷爷田庆堂的证书与奶奶的略有差异,籍贯、年龄和颁证日期不同,颁证日期为“1958年4月30日”(如右图)。

据史料记载,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5.5亿人口中有4亿多是文盲,文盲率高达80%。1952年5月24日,我国大规模扫除文盲运动开始。到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时,对国民文化素质进行调查,结果有一亿人摘掉了文盲帽子。如此大规模的扫盲运动,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据了解,当时扫盲的首要任务是学会认字,扫盲学习班是按照“速成识字法”教学的:第一步,先学会注音符号和拼音,掌握识字的辅助工具;第二步,突击学单字,先求会读、初步会讲;第三步,学语文课本,同时开展阅读、写字、写话活动,巩固所识的字,最后做到会写会用。当时的扫盲标准是:干部、工人要认识2000字,街道居民认识1500个常用字。

田燕忠说,爷爷、奶奶去世多年,但这两张《识字证书》他一直保存着,“这是一段不可再生的珍贵历史资料,也是当时扫盲运动的真实见证,让文盲的爷爷、奶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