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她们
3上一版  下一版4
 
顾晓蕊:素心女子用笔画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6年6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顾晓蕊:素心女子用笔画心

▲顾晓蕊和女儿张心怡
▼身着旗袍的顾晓蕊
 

□本报记者 王春霞/文 张鹏/图

“顾晓蕊”这个名字,相信广大读者并不陌生,她曾经是《平顶山晚报》副刊的常客;她的文章经常见诸《读者》《特别关注》《格言》《青年文摘》等知名刊物;在全国中考、高考语文试卷或教辅图书中,也常会见到她的美文。

顾晓蕊,网名小黑裙。一个温婉沉静的美丽女人,国家电投集团平顶山热电有限公司普通职工。

她还有很多“身份”: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2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其作品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等奖项,《读者》《特别关注》《格言》《文苑》《读书文摘经典》等杂志签约作家。

“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 里走出来”

6月24日傍晚,记者如约来到顾晓蕊位于矿工路东段的家中。三室两厅的房子,收拾得整洁有序。洁白的墙壁上没有一般家庭常见的装饰物,客厅里几盆绿萝肆意生长,显露出勃勃生机。

身材苗条,一袭花色旗袍外搭一件白色镂空线衣,长发随风飘逸,步态优雅轻盈,话语柔和亲切。初见顾晓蕊,记者恍若看到一个来自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淑女,尽显温婉与沉静。

顾晓蕊说,她钟情那些体现东方传统文化元素的东西,如旗袍、古筝。她的衣柜里有一二十件旗袍,每天换着穿。

女儿的房间也是顾晓蕊的书房,书柜里摆满了书,几摞期刊垒得比人还高。她说,这全是用稿单位寄来的样刊。

顾晓蕊老家在河南襄城县,父亲年轻时在海军某部服役多年,16岁之前,她一直跟随父母生活在山东威海的刘公岛上。她说,对她而言,那里如传说中的世外桃源,是她的“桃花岛”。

顾晓蕊自幼喜欢读书,父亲对她影响很大,每次出海执行任务归来,总要捎上几本书。顾晓蕊记得最深的是,家里有好几个版本的《红楼梦》,还有《鲁迅全集》、张爱玲的小说集等。正如采访中她所说的那样,“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走出来”。

后来,随着父亲转业,他们全家来到平顶山。父亲在河南省火电一公司做文职工作,写的文章也不时见诸报端。

顾晓蕊的爱情也延续了童话般的幸福。丈夫张方是她中专时的同学,后来两人又一起上了郑州电力职工大学,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国家电投集团平顶山热电有限公司。两人从恋爱到结婚,水到渠成。她在后勤部门工作,张方则在生产一线,夫妻俩琴瑟和谐,育有一女,生活幸福。

投稿“百发百中”

曾在鲁迅文学院深造

与许多文学青年投稿无数却石沉大海不同,顾晓蕊的文学之路走得可谓顺风顺水。

2008年,35岁的顾晓蕊还只是一名文学爱好者,甚至连投稿的意识也没有。但她看了很多书,平时坚持练笔写文。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梦想、肯付出、能坚持的人。

2008年初,顾晓蕊的一篇散文在平顶山一个内刊上发表了。当时博客、论坛还比较火,她把这篇文章挂到扬子晚报的一个论坛上,不想《青年文学》的一位编辑看到后大赞,打电话向她约稿。

《青年文学》是一本纯文学杂志,顾晓蕊很激动,就从之前写着玩的文章中又挑了两篇,凑成三篇,投给了《青年文学》。后来,她的三篇散文《我们看海去》《清水洗尘》《小屋听雨》变成铅字,发表在《青年文学》上。很快她就收到了样刊和稿费,这让她颇受鼓舞。

厚积薄发。接下来,顾晓蕊的创作热情高涨,散文作品开始频频见于报端和《读者》《青年文摘》《特别关注》畅销杂志。在此期间,“顾晓蕊”这个名字也成了《平顶山晚报》副刊上的常客。

“说起来,我文学的起步是从咱晚报开始的。那几年,我在晚报刊发的散文有上百篇。我获的第一个奖项也是晚报圣光杯征文大赛一等奖,所以我对晚报是很有感情的。”说起晚报对她的“扶持”,顾晓蕊由衷地感激。

这几年,她又连续成为《读者》《特别关注》《格言》《意林》《青年文摘》等畅销期刊的签约作家。

“你的文学之路走得好顺呀!这是你之前一直积累的结果吗?”记者禁不住感叹。

“从我开始投稿,基本上没有一篇废稿。”顾晓蕊笑着说,“作家不会从没有书的房子里走出来,肯定是要阅读的。”

2014年3月,由于创作成绩斐然,顾晓蕊被有着中国作家“黄埔军校”美誉的鲁迅文学院录取,成为第22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的学员。能在鲁迅文学院深造,对于成长中的中青年作家来说,不亚于一项特殊的荣誉。这一届,她是中国电力作家协会推荐的唯一一名作家,也是河南唯一被选中的作家。

在北京4个月的学习深造,顾晓蕊说自己受益匪浅:“在鲁院学习期间,不仅能聆听莫言、王蒙、梁晓声、铁凝等文学大家的讲课,同时能与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家一起交流提高,那种心灵上的碰撞和冲击还是挺大的,从大师和同学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善于发现“小人物

身上的微芒”

2013年,顾晓蕊的第一部散文集《你比月光更温暖》由北京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书中《快乐的围棋妈妈》一文被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改编成家庭教育公益宣传片。今年初,作为中考语文热点作家作品系列之一,她的第二部散文集《点亮自己,你就是一束光》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

教育部课题组文学专家刘清山在点评顾晓蕊的作品时,写道:“她善于从寻常的小故事里阐述人生哲理,传递人间真情。阅读她的作品,人们能感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束光,引领我们一路向前,生活永不绝望。这样的作品读来温暖、励志,充满向上的力量。”

从顾晓蕊的《种欢喜得欢喜》等美文中,可以知道她通过做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市义工联的救助活动中。15年前,顾晓蕊通过市妇联资助的一名春蕾女童在失联多年之后,搜到她的博客与她取得联系,一句“顾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让顾晓蕊当即落下泪来。现在这个女孩经常给她打电话,过年给她寄礼物。她对记者说:“这是给自己的福报”。

顾晓蕊的百余篇文章被选入《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中学教材全解》等图书,还被全国各地中高考试卷或模拟试卷选作阅读理解试题。

顾晓蕊的女儿在市十六中上学时,有时候语文老师讲解试卷,讲着讲着就会看到顾晓蕊的名字出现在现代文阅读里,“这是咱班张心怡的妈妈写的文章”。对此,女儿有点自豪也有些纠结,回来对她说:“妈妈,我很纠结,我要是答得好,同学会说那是你妈写的,你当然会答了;我要是答不好,他们又会说,你妈写的,你咋还不会答?”

“爱与慈悲常常是我文章的主题,偶尔也有沉重的,但还是会让人感到希望。”谈到创作主题时,顾晓蕊说,“一个写作者,要有朴实的情怀,要把视野投向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从小人物身上发现‘微芒’。作家要有第三只眼,善于捕捉庸常生活中被大家忽略掉的情节,要有这种能力和敏感度”。

希望一百岁的时候还能写作

顾晓蕊说,她写文章有一个特点,两三天构思写完一篇,并不着急投出去,而是先放下,隔几天拿出来看看,多次修改,力求完美,就连多余一个字或弄错一个标点符号,她都不放过。

丈夫张方常常是她的第一读者。有时看头几遍时,张方还挺高兴地,但顾晓蕊改的遍数多了,就说:“我看挺好的,别改了!“这是对自己作品的尊重,也是对编辑的尊重。”她称这是因为自己一直对文学心存敬畏。记者猜测,这也许就是她投稿“百发百中”的原因之一吧。

“人们常说要有尊严地活着。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写出好作品就是最大的尊严。虽然这个过程有时候很煎熬,但你还是愿意去经历这种体验。”8年来,顾晓蕊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热爱,在家很少看电视,也不追电视剧,除了做好单位的工作、安排好家庭生活之外,业余时间就是看书和写作。

“你一年能赚多少稿费?”记者忍不住想打探这个比较隐私的问题。

“我平时也没太在意稿费,有的杂志是千字千元,有的千字五百,也有二三百的,一年可能有几万块吧。写作本身就是一个清贫的事。”顾晓蕊说,如今她的维权意识也提高了,有时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哪家杂志转载了,她也会打电话过去讨要稿费,人家一听就把稿费寄过来了。

走到现在,顾晓蕊的人生一直风和日丽,父母健在、婚姻幸福、女儿乖巧。对于未来,她似乎没有过高的期许,然而随口说出的一句“我只是想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静静地走过这一生”,却让记者不免吃惊,这样看似简单的人生目标,是多少人穷尽一生也无法企及的高度。

“就像杨绛的我们仨,在一起很平淡,也很幸福。”顾晓蕊的脸上涌现一种小女人的满足,“杨绛先生是我挺喜欢的一位作家。我就在想,她一百岁的时候还在写作,我如果有她那样的身体,我一百岁的时候,也要坚持写作。”

采访之后的次日,记者在微信上对她说:“正琢磨怎么写你这个温婉幸福的女人,给个建议。”她回复:“呵呵。素心女子用笔画心。”记者回了个赞。这个做题目跟她很契合,还是自己最了解自己。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