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超
“人不能虚度了光阴,像我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做了好事,何乐而不为?老牛不耕田不拉磨,同样会老。我实现了我的人生价值。”6月17日,说起自己忙碌的退休生活,董铁圈笑着说。
董铁圈今年70岁,是平煤神马集团飞行化工公司退休工人。6月19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飞行社区的一个车棚里帮人修车。
“他呀,就闲不住,好人一个。”飞行化工公司离退休管理中心主任史书现说。
老人满头白发,瘦瘦的,穿着一件蓝色工装,不太爱说话。
看车,还帮人修车
董师傅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女儿身体不好,承包了社区南边一个车棚。老人退休后,就帮着女儿看车。“说是看车,他都住到车棚里了。”史书现说,别的车棚都是定时关门,“老董这儿可好,随叫随开,半夜12点多了才关门,早上5点多都又开门了,他特别负责,车棚从未发生过丢车事件,不少居民都喜欢将车存在这个车棚。”
“小区职工多,有不少还是上夜班的,你不能不让他们存车吧,放外面不安全。”对此,董铁圈轻描淡写地说。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车棚,里面光线虽然有些暗,但车辆摆放有序,半空中还悬着写有“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停放区的指示牌,门口的一个桶里放着四五个气筒,旁边还放有修车工具、梯子等,免费供居民使用。
记者去采访的当天,正好遇到一位居民的电动车车胎被扎,董师傅正在帮他补胎。该居民说,如果不需要换零件,董师傅是不收费的;需要更换零件的话,居民需要掏个成本费。有居民心里过意不去,会趁董师傅不注意时,偷偷放些“服务费”,“人家忙了半天,这也是对人家劳动成果的肯定。”该居民说。
顺道帮忙接送孩子、打牛奶
董师傅的孙女今年9岁,在湛河区实验小学上学,每天上下学都是董师傅接送。同小区的王玉涵和董师傅的孙女刚好是一个班,于是从上一年级起,董师傅就承担起了两个孩子的接送任务,“风雨无阻”。王玉涵的家人过意不去,有时想对董师傅表示感谢,都被其拒绝。
“送一个是送,送两个也是送,这有啥呀。”董师傅这样说,并且一直坚持到现在。
今年春节以前,董师傅每周都要到市区建设路西段西高皇村附近一个奶牛场打一次奶,“一次打8斤,够一个星期喝。”小区的邻居知道后,纷纷要求董师傅帮忙捎些。
起初是一两户,后来发展到五六户。每次,董师傅都要骑着电动三轮车去打奶,而打一次就是五六十斤,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卖奶的。奶拉回来后,遇到有些邻居有事,他还将奶给人送到家里。时间久了,有邻居就习以为常了,偶尔送到家里晚了还会“不愿意”。对此,董师傅总是笑笑,从不说什么。
“你图啥呀?”记者很是好奇。“顺手的事儿,图啥?啥也不图。”董师傅说。
这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董师傅一直坚持了十来年。今年春节过后,小区南门附近有了打奶点,董师傅才不再“长途跋涉”去打奶。
我劳动,我快乐
别看董师傅已经70岁,但他身体特别好,特别有劲。有时,有邻居买了米、面扛不上去,放在楼下,“四五十斤的东西,甚至百十斤的东西,他见了,扛起就走,五六层高的楼,他一气扛上去。”史书现说,有些邻居的年龄比董师傅还年轻,但远没他有劲。
前段时间,29号楼二楼一位邻居的钥匙忘家了,开不了门。董师傅听说后,搬来梯子,麻利地爬到二楼,通过窗户翻进邻居家,帮忙拿出了钥匙。
谁家需要修个水龙头、换个灯泡……只要说一声,董师傅二话不说,立即上门帮忙。
每天晚上,有家人在车棚看车时,他还要骑个三轮车外出拾破烂,到11点多才回家。“我不缺钱,就是想找个事干。”董师傅说。
“因为这,孩子们没少说他,可他仍然我行我素,时间长了,也就随他吧,”董师傅的老伴李杏花说,“老董一辈子爱干活,闲不住。”
就在记者采访中,有邻居给董师傅打电话,想麻烦他将家里的冰箱送到市区光明路附近的新家。“行,我中午接完孩子就去拉。”董师傅干脆地答应了下来。
“你看,他的车就是‘公车’,谁有事都可以用,有时,不光用车,还需要他‘出马’。”史书现笑着说,董师傅干的事虽然很小,但能长期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去年,董师傅还被平煤神马集团评为“助人为乐先进个人”。
“这其实都没啥,我就是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劲,只有不停劳动,不停工作,才会开心。”老人说,如果自己哪天不干活儿在家待着,感觉哪儿都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