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本市·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脑血管病是我市居民的头号死因
一老人中暑当街晕倒
人行道上麻将桌排成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6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城居民死因监测年报(2015)出炉
脑血管病是我市居民的头号死因

 

□本报记者 王春霞

核心提示:

经过市疾控中心专家的统计分析,《平顶山市死因监测年度报告(2015)》出炉。昨天上午,市疾控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开发布我市居民的死因监测报告。

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是排在我市居民前5位的死因。

脑血管病是我市居民的头号死因

我市自2004年4月启动死因登记报告以来,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死因登记报告网络,死亡个案报告数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市疾控中心技术人员以我市2015年死亡病例信息报告系统收集的死因个案信息为基础,经过科学严谨的统计分析,最终形成了《平顶山市死因监测年度报告(2015)》,填补了我市在人群疾病谱和死因监测分析方面的空白,为我市居民的疾病防控与卫生保健提供了借鉴。

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疾控中心主任李智伟说,脑血管病是我市居民的头号死因。

报告显示,我市居民前5位死因顺位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构成比分例为:26.33%、25.96%、24.22%、7.55%及7.42%。占全部死亡人数的91.48%。

不同性别人群的主要死因顺位有所差异,男性死因顺位前5位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损伤及中毒与呼吸系统疾病;女性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为心脏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与损伤及中毒。

报告显示,脑血管病死亡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年龄段,占当年所有脑血管病死亡居民的86.12%,报告中无25岁以下年龄段居民。心脏病死亡病例报告也主要集中于60岁以上年龄段,占所有心脏病死亡的86.36%。这两种疾病的死亡数和死亡率随年龄增加均呈上升趋势。

2015年我市脑血管病的死亡以脑出血为主,占脑血管病的58.92%,其次为脑梗死,占27.02%。2015年我市心脏病的死亡以冠心病为主,占心脏病的94.44%,而因高血压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死亡的占比较少。

2015年我市恶性肿瘤的死亡病例主要集中于45岁以上年龄段,排在前10位的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脑及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直肠癌、白血病、胰腺癌、宫颈癌,累计死亡5158例,占全部恶性肿瘤的89.16%。

男性粗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

报告显示,我市居民死亡状况还呈现出其他特点:男性粗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

2015年我市报告男性死亡人数14649例,男性粗死亡率为711.39/10万,报告女性死亡人数9610例,女性粗死亡率为496.14/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女性粗死亡率的1.43倍。

在重点疾病分析中,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的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其中,脑血管病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1.27倍;心脏病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1.19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1.67倍。

李智伟分析说,这可能与男性的不良生活行为如长期吸烟、饮酒、精神紧张、应酬多、社会竞争日益紧张导致男性心理压力大等有关。

据了解,粗死亡率指的是,通过死因监测系统报告的本市死亡人数与本市常住人口总数之比。由于漏报等可能的因素,报告死亡人数与实际死亡人数会有一定的差别。

报告还显示,交通事故已成为居民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损伤及中毒在全死因顺位中居第五位,其中交通事故占损伤及中毒总死亡人数的44.50%。

李智伟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私家车猛增,电动车比较普及,部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因此加强全民交通安全教育和强化交通安全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慢性非传染性

疾病成为

居民主要死因

2015年全市三大类疾病死因构成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人群死亡的90%,其次为伤害占全人群死亡的7%,而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仅占三大类死因构成的2%。

各年龄组人群三大类死因构成有所不同,5岁以下儿童死亡主要由传染病、母婴疾病和营养缺乏性疾病所致;5-15岁年龄阶段人群死亡主要由伤害所致;30岁以上人群死亡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且年龄越高,因慢性病死亡所占比重越大。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恶性肿瘤、其他肿瘤、糖尿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精神疾患、感觉器官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消化系统疾病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肌肉骨骼疾病、先天异常等。报告显示,我市居民前4位的死因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可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李智伟说,目前,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我市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做好慢性病防控工作,首先需要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倡导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提高。

其次,要落实慢性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干预措施,充分利用城乡参合居民健康体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健康体检,及早发现慢性病高危人群和患者。同时,要完善慢性病监测系统,落实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加强慢性病患者规范化管理,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