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纪念吴建民,警惕“民粹外交”
小心这是局
期待“五道杠少年”褪去光环与争议
“五道杠”上的集体无意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吴建民,警惕“民粹外交”

 

□辛荆

外交家吴建民的离世,让人痛悼,而他的外交思想遗产,他对“民粹外交”的警惕,都值得我们汲取。

6月18日凌晨4时许,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因车祸不幸去世,引发悼念潮。学界和媒体都以重温吴建民先生思想和观点的方式,表达着纪念。

吴建民从大使任上退休之后,一直奔走于中国公共外交的最前沿,传播“和平外交”的理念。而今他离世了,他的外交思想遗产,他对“民粹外交”的警惕,都值得我们汲取。

经历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富裕了起来,也变得强大起来,而中国外交的核心议题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到赢得国际尊重,扩大朋友圈。中国的有识之士越来越意识到,大国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朋友圈的竞争,是竞合,而非零和博弈,吴建民生前不厌其烦地说,中国要与世界扩大利益汇合点,形成利益共同体,战争已经过时,还是要和平相处。

但在坊间,有些民粹声音对这类“和平论调”极为排斥,将吴建民冠之以“鸽派”甚至“软”的名号。而吴建民则对其数度反驳,他曾撰文称,要特别警惕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说“民粹主义的本质是反对改革,民族主义的本质是反对开放”。也正因对“民粹外交”立场的有力驳斥,在舆论场中,吴建民也攒下了饮誉极广的口碑。

回头看,吴建民和某些人的分歧,其实不是鸽派或鹰派,而是能不能实事求是地看清天下大势,看到中国外交的未来方向。天下大势,这个很难一眼看清,更多的时候取决于每个国家自身的观念。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那代领导人开启了改革开放大幕,并非国际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是中国对世界的认识从“革命与战争”转换为“和平与发展”,即便是冷战终结这种历史性变故,都没有改变中国对世界大势的判定。今天看,三十年来,中国的发展本身就是世界变革的一部分。看清形势,把握住世界的脉动,这才是中国外交的制胜之道。

如今中国已提出大国外交的新方向。而在对时势认知、未来预见上,吴建民的价值主张跟坊间的很多嚷着“中国该跟谁争锋云云”的民粹观念大不一样。其视角也更契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30多年来,中国深度介入全球化,融入到国际体系之中。更要看到的是,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力量是嵌入到全球“和平与发展”潮流之中的,中国也是个全球化的国家。

与此同时,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文明的古国,有着一以贯之的大国抱负。近代的100年里,中国的大国雄心遭到了严重挫败,形成了长长的历史阴影,恢复昔日大国的荣光,是必然的,关键是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弱国思维、受害者情结依然绑架了我们的现代历史观和历史知识,当然也束缚了我们的想象力。以中国今日之国力,最大的挑战并非来自外部的“阴谋”,而是自我认知、自我超越。

一个带有历史天命感的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这必然是全球性事件,而外交就是搭建中国走向世界的桥梁。吴建民作为价值坚定明晰的外交家,基于对坊间“民粹外交”主张的夕惕若厉,表达着常识。而他的疾呼,他的理性,也会随着其外交思想资源一起被广泛铭记、惦念,形成对坊间民粹话语杯葛力量的汇流。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