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
难易适中、稳中有变
张铁华:
市一中高级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珍珠班班主任
2016年高考英语试题保持近年来的命题趋势,总体特征“难易适中,稳中有变”。
1.阅读理解题材多样
今年的阅读理解既有记叙文又有说明文;既有应用文又有议论文。从语篇的中心议题上来看,既有故事和科普,又有文化介绍和历史文献。在试题设计的难易程度上,既有通过寻找信息一做就对的简单题(第一篇和第三篇阅读理解题),又有题中设陷、干扰项多、容易出错的细节理解题和推理判断题(第二篇和第四篇阅读理解题)。
2.完形填空区分度大
完形填空仍是英语试卷中区分度较大的题型:既有根据上下文难以区分的动词短语(第47题、48题和56题),又有词义熟悉但不容易确定答案的单词(第42题、46题、56题、58题)。就程度好的考生来说,也常常会在做题过程中出现3-5个比较头疼的选项。
3.语法填空、短文改错重视基础知识
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试题:这两种题型如果考生掌握了基本语法就容易拿分;仅凭语感误入陷阱就容易失分,这样的题往往从表面上来看与语法常识是相悖的,例如第66题。
4.英语作文:给外教写一封信
今年英语试卷中的书面表达题是:假定你是李华,暑假想去一家外贸公司兼职,已写好申请书和个人简历。给外教写信,请她帮你修改所附材料的文字和格式。
如果仅从体裁来看,它属于学生熟悉的书信文体。但从形式来看却有很大变化:今年的书面表达仅给出一个框架,无具体信息要求,这样就给考生提供了充分的拓展空间。
文科综合
政治:
“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李磊:
市一中高级教师、校政研室主任、高三政治教研组组长、市级优秀班主任、市级骨干教师、省教学标兵、省市级优质课教师,曾获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市五一劳动奖章
今年文综政治部分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整张试卷呈现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性
试题立足主干知识的考查,共考查核心考点31个,覆盖面较广。经济模块涉及第1、2、4、5、6、10、11课;政治模块涉及第2、5、7、8、9课;文化模块涉及第4、5、7、9、10课;哲学模块涉及第6、7、9、11、12课。试题的切入角度更具多样性和创新性,但考查的落脚点都着眼于基础主干知识。
2.突出能力考查
今年的政治试题不仅仅是知识之间的综合,更是对考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进行综合考查。选择题设置灵活,看似不难,实则得分不易,例如第14、15、19、20、23题。
材料分析题全面考查学生论证与阐述、探究与评价等高层次思维能力,例如第38题。
3.坚持价值引领
试题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突出体现了政治学科的核心价值追求。例如第39题第一问,此题以近几年社会上出现的“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旗号,颠覆英雄、歪曲历史的现象为素材,旗帜鲜明地提出“还原历史、守护英雄、捍卫崇高,就是守护良知、正义和精神家园”。
4.体现开放性、时代性与创新性
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对社会生活热点问题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考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例如第15题“供给侧改革、去产能过剩”、第18题“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第38题“一带一路”等。
历史:
考查主干知识,
突出历史学科素养
宋新爱:
市一中高级教师、高三历史教研组组长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考历史试题在试题结构、题目类型、问题设置和答题要求等方面均未有大调整,但整体难度略有下降,且稳中有变。
1.试题结构和题型基本保持去年风格
选择题方面,难度总体稳定且略有下降。试题选用材料总量减少,尤其是学生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材料大幅减少。从考查知识点来看,中国史、政治史和经济史所占比重较大,文化史所占比重较去年大幅下降。
非选择题方面,在强调学科特色的同时,降低了难度。比如第40题通过清朝人口的变化,梳理了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化的影响,考查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选做题的命题和2015年相比,难度有所降低,文言文阅读难度降低,突出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归纳问题的能力。
2.试题中多个亮点值得肯定
今年高考命题思路更加突出学科特点,12道选择题全部以社会现实、现象、现状为命题情境,突出历史学科“社会解释”的功能,没有纯粹的概念辨析题和理论解析题。
重社会共识培养,关注发展问题。选择题第24题的“崇尚儒学”、第28题的“求之于市”、第31题对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名词正误表》的认识,都是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表现或其形成过程的反映。
重价值观教育,关注核心价值。选择题第24、28、31题及非选择题第40、41、46、47、48题等,都是从社会核心价值观出发来命题的,旨在强调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功能。
地理:
无偏题怪题,难度明显下降
胡京红:
市一中高三地理教研组组长,省市级名师、骨干教师、优质课教师,市级优秀班主任
今年地理试题无偏题怪题,和去年相比,难度有明显下降。
1.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今年文综地理试题的考点主要包括:工业区位、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选择题第1、2、3题,综合题第36题第3问),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选择题第4、 5、6题),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选择题第7、8、9题)以及山地垂直地域分异(选择题第10、11题),农业区位(综合题第36题第1、2问),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综合题第37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题第36题第4问,选做题第42、43、44题)。
2.体现学科特色,重视对图像的考查
区域图、等值线图、景观图在今年试卷中都有呈现。试题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新知识多、信息量大
试题中出现了贝壳堤、磷累积量、茉莉、民宿、高位虾池等在教材、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中没有的“新知识”。考生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需要通过文字、图像理解这些“新知识”,并将其与已有知识重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然后运用新建构的知识结构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4.关注生活热点,考查学以致用
今年的地理试题选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素材,设置新颖的情境,试题中涉及的区域发展、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是近年来我国关注的热点话题;农业、工业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5.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彰显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特征
综合考查各地理要素相互影响是地理学科的特点之一。如主观题以区域图为载体,自然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重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科综合
物理:
注重基础、无偏难怪题
路慧奇:
市一中高级教师、校理科实验班班主任、省级骨干教师、市级名师
今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没出现偏难怪,非常好地体现出考查高中物理主干知识和学生的基本能力,稳中有变。出题的形式与往年不同,往年的物理部分选择题只有三个多选题即第19、20、21题,而今年的选择题第18、19、20、21题等都是多选。
试题亮点:1.注重细节:选择题第14题出现一个云母片,这个点在课本上一个关于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上出现过。不过没有必要记住它的介电常数是多少,只需知道它是一个绝缘体即可。
2.联系实际生活:实验题第23题是一个关于火警报警器的组装问题。由于现在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这类实物,所以可能表面上看这个问题比较难。它需要学生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成一个物理电路,这可能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失误。
3.突出主干知识:物理的两个计算题目(第24、25题)考查的是物理部分最为常见和基础的问题,没有特别难以理解的地方。
4.选修变化明显:选修部分中的动量部分的计算题目与往年有很大变化,该题目用到微元法的解题思想,如何把流体的物理问题转化成一个物理模型,这对习惯以往模式的考生来说确实难度不小。而选修热学部分虽说采用新的情景,但是题目难度不大。选修机械波和几何光学的部分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化学:
绝大部分试题源自
生产、生活或科技前沿
李忠言:
市一中化学教研室主任、市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市基础教研室化学兼职教研员,连续8年从事高三毕业班教学,连续4年从事高三理科实验班化学教学
今年高考化学试题注重对核心主干知识的考查,没有偏题、怪题。试题难度比去年略简单一些。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保持整体稳定,力求有所创新
必做题中的选择题侧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知识覆盖面大,比如第7题是对化学与生活的考查,覆盖了蚕丝与人造纤维的鉴别、食用油反复加热的危害、加热消毒的原理和医用酒精的浓度等。
必做题中的填空、简答题难度整体不大,比如第26题延续了去年对无机化学实验的考查;第27题以铬元素为素材,考查化学性质、化学平衡、溶解平衡和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等知识。
三个选做模块试题更是集中体现了“稳”“变”“新”特点,比如第36题是化学工艺流程题,考查考生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和电化学等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考查考生对化工生产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第37题对晶体结构进行考查时,引入了数学三维坐标的方法,考查方式新颖。
2.密切联系实际,彰显学科价值
今年试题重视化学的实用性,彰显学科价值。绝大部分试题的背景均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或是科技前沿,比如第26题是对工业大气污染气体氮的氧化物处理的探究;第28题借助一种重要的杀菌消毒剂NaClO2对化学知识进行考查。
3.强调学科素养,考查思维品质
试题强调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的有机融合,重点考查考生“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化学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核心。
生物:
重视基础、突出实验,
强调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
张春阳:
市一中生物教研室主任、省级名师、省级骨干教师、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级优秀班主任
1.重视基础,稳中求新
今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难度适宜,没有偏题、难题,题型稳定连续,命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与应用。
试题注重基础,材料简练、要素清晰、表述准确,解答要求指向精准无误,问题与选项(或答案)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度高,如选择题第2、4、31、32题等;选择题的正确选项指向明确,错误选项和无关选项的迷惑性和干扰性适度,如选择题第1、2、3题;题目设问对思维品质具有较高要求,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和方法,如第29、30题等。
试题在着重考查核心内容的同时,体现出一定的新颖性,如第5题对“生态学思想”的理解;第29题ATP的结构与DNA复制的综合考查等。
2.突出实验,强调能力
试题从科学研究的思路出发,用不同的题目全面考查实验探究能力涉及的不同层面,如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试卷第3题;以实验思想作为基础,通过DNA复制和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对实验现象、数据和结果的分析能力,如第29题、第30题。
选做题第39题是本套试卷的一个创新点和亮点,本题问题设置有很高的实践性,考生如果在平时学习中没有亲自进行实验的实际操作,没有深入了解掌握实验原理和相关分析思路,是很难准确作答的。
实验设计题型需要文字叙述的地方多,这对学生归纳总结能力要求较高。
3.强调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
试题关注学科思想价值的渗透,注重对生物学科素养的考查,如第5题“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学思想、第6题“人类遗传病在男女人群中的发病率”中群体差异性和统一性的生命观念等。
(本报记者 傅纪元 整理)
(语文点评:详见6月8日本报A05版相关内容,数学点评:详见6月9日本报A02版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