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天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当天上午,故宫博物院公布了考古新发现——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遗迹。
据介绍,2016年5月,故宫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对慈宁宫广场长信门西北侧基建勘探坑进行考古调查时,取得重要收获。主要发现一处明代早期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包含由一条东西向明早期墙基及其底部的地钉(立桩)、排木(卧桩)组成的桩承台、夯土夯砖层、建筑基槽等遗迹。这是紫禁城内首次发现明代大型宫殿建筑的墙基以及建筑基槽遗迹。
据了解,此处大体量墙基在层位关系、施工工艺、出土遗物等方面与慈宁宫花园东侧发现的明早期大型宫殿建筑基址基本一致,可以判定其始建年代为明早期,废弃年代为明后期。虽然这段墙基的东西向长度和南北向宽度目前暂不明确,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与南侧约60米的慈宁宫花园东院明早期大型宫殿基础,在功能上有密切关系,是紫禁城建造之初具有宫廷分区功能的大型墙基。
相关专家现场勘查后认为,此处墙体基槽底部的黄沙层和含有青灰色有机物的生土层是距今3万年至5000年前,后海、北海至中南海一线古高粱河道的自然遗存。因此,该处遗迹对研究北京城市变迁、紫禁城历史、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也为公众深入了解紫禁城的“前世今生”提供了有利参考。遗址未来有望引入灯光照明,对公众开放。
此外,去年启动的“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目前已完成古建原状影像采集工作,殿内可移动文物的撤陈工作也已于2016年5月30日正式启动,全部文物撤陈工作预计在3个月内完成。撤陈工作完成后,故宫博物院将根据文物状况,由文保科技部对回库文物进行更细致的除尘保养和修复工作,保证拟于今年举办的养心殿大展如期举行,同时也保证项目完成后养心殿文物以更好的状态重回养心殿,带给观众更加深刻的文化体验。
故宫博物院还称,2014年故宫博物院启动的毓庆宫保护修缮工程,计划于2016年6月30日竣工。毓庆宫区域修缮完成后,将进行展览设计和进一步规划安排,未来将作为故宫博物院一个新的展览空间实现对公众开放,让观众获得更加丰富精彩的文化体验。(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