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军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奇葩兵种大有讲究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6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奇葩兵种大有讲究

瑞士近卫队军服充满文艺复兴风格
“守门将”不是将
“核背包”的方队在朝鲜阅兵式上
印度阅兵式上,盛装的骆驼兵引人注目
 

现在坦克、导弹、战斗机成了各国阅兵的主角,但是看多了这些武器装备后,一些更有趣的画面和兵种反倒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从朝鲜的核弹兵到印度的骆驼兵,从法国的斧头兵到意大利的护士兵,都让人眼前一亮。除了这些,随军的牧师、教皇卫队等特殊“军队”也都有其特殊意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奇葩兵种背后的讲究。

留胡子扛斧头 ——战斗工兵向传统致敬

来自:法国外籍军团

有一群留着胡子、扛着斧头的军人出现在阅兵式上,看起来特别奇葩,他们是法国外籍军团的战斗工兵(右图)。

早在拿破仑时期,战斗工兵在法军十分普遍,几乎法军的每一个掷弹兵部队都有战斗工兵这一单元。工兵作为开头军,深入前线,扫清敌人布下的陷阱和障碍,是军中的攻坚力量。由于作战环境恶劣,战斗工兵经常伤亡惨重,因此他们非常受人尊敬,也有了留大胡子的特权。但是随着战争火力打击能力的快速提升,扛斧子的这一兵种随之消失。

今天的法国外籍军团,仍然保留“战斗工兵”这一兵种,是在向传统致敬,凸显“开路先锋”的战斗精神。

虽然现代工兵的角色在转变,但现代城市战仍然需要工兵,而工兵仍然是最危险的角色。工兵在城市战中,最有效的装备早已不是斧子,而是重型推土机。

即便在敌人路障里塞满炸药,也难动重型装甲推土机分毫。过去军队遇上路障,可能需要至少30分钟才能排障完毕,现在只要5分钟就能完事儿。这样看来,是不是以后战斗工兵在阅兵式上会从扛斧子变成开推土机呢?

军服充满文艺复兴风格 ——瑞士近卫队是宗教保卫者

来自:梵蒂冈

如果您看过汤姆·汉克斯主演的惊悚电影《天使与魔鬼》,就会对梵蒂冈穿着充满文艺复兴风格的瑞士近卫队有深刻印象。

1527年,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属下的军队哗变,在罗马进行大肆抢劫。叛军中有些人视自己为新教运动的坚定追随者。5月,哗变军队进攻贾尼科洛山及梵蒂冈山的城墙,在大殿的台阶上,当值的189名瑞士近卫队队员几乎全部战死。

瑞士近卫队的奋勇作战,使教皇得以经秘密通道安全逃出。5月6日因此被作为瑞士近卫队的纪念日。2006年5月6日,瑞士近卫队成立500周年,梵蒂冈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瑞士近卫队同时也得到了绝对忠诚的评价,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冈的保护力量。

瑞士近卫队的制服重量约3.6公斤,每件皆为量身定做。瑞士近卫队的制服常常被误会由米开朗琪罗所设计,事实上近现代的制服是由当年的瑞士近卫队队长Jules Repond于1914年设计的。

瑞士联邦宪法规定,禁止国民接受外国军事雇佣,但瑞士近卫队是1927年颁布禁令后的特例,这个例外是瑞士1927年的裁决,同意给予梵蒂冈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权力。

事实上,瑞士近卫队就是梵蒂冈的武装军事力量。由于瑞士近卫队的主要目的是为保护教宗、教中显要人物及所有属于教宗的建筑,其任务重大,因此甄选标准相似于其他国家的宪兵。严苛的标准包括必须是瑞士男性公民、必须未婚、必须为天主教徒、必须完成军队的基本训练、年龄19岁至30岁之间、身高至少174厘米,至少有高中毕业文凭。入选瑞士近卫队的队员每年5月6日在圣达马索庭院宣誓就职,每个月薪资约1300欧元。

“守门将”不是将 ——光化门前表演换岗

来自:韩国

严格说来,韩国“王宫守门将士”不是军人,而是在重现历史上景福宫守门将士的守卫和交接仪式。

景福宫前的交接仪式,是韩国推广传统宫廷文化的活动。景福宫是朝鲜时代建造的五个王宫中最早建成的宫殿,也是朝鲜王朝的国王办理国事的正宫。朝鲜王朝睿宗登基后,新设的“守门将”是守门军的头领。守门将士每三天换一次岗,换岗后在光化门前站岗。现在守门军的规模为40人,分两班进行。

朝鲜时代守门将士的职责,是负责守卫君王所在宫城的安全,守门将制度按照既定的程序定时开放、关闭光化门。如今,景福宫光化门前重现守门将的换岗仪式。除了朝鲜时代的军服、武器、各种装饰品,还有烦琐、严谨的换岗仪式等,都完整重现在景福宫。

仪式最开始是击鼓环节,也就是严响,分为处严、二严、三严。士兵在“守门将”与“从事官”一前一后的率领下,由东边一侧的院门步入广场。二严响起后,接班守门将士移至光化门外,当值“守门将”与接班“守门将”行军礼后确认身份;接班守门将士根据号令把守光化门;三严响起后,当值守门将士在号令下退场,交接仪式结束。

不过仪式归仪式,这些光鲜的韩国“将士”所代表的传统朝鲜军队并不能保卫景福宫的安全:1592年万历朝鲜战争爆发,景福宫、昌德宫、昌庆宫中发生大火,被毁之一炬;1865年景福宫复建后不到8年就发生爆炸事件;在中日甲午战争后,日军竟然伪装成浪人从光化门冲入景福宫,杀死了亲俄的闵妃,软禁了朝鲜高宗。可见当时朝鲜军队的羸弱。

身背小型核背包 ——“核弹兵”是真是假

来自:朝鲜

2013年7月27日,朝鲜庆祝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中,一个身上背有小型“核背包”的方队引发各界的强烈关注。外界猜测这些士兵背包上印有代表辐射的图案,证明朝鲜有一支携带小型核弹进行攻击的部队。

所谓的“核背包”,过去是便携式核武器的统称,与其类似的有“手提箱核弹”等。早在40多年前,美国就研制出一种轻型原子弹,在演习中通过伞兵把它投掷在敌港口。这种核弹被称为“特殊核破坏性弹药”,于1989年退役。它是一种带降落伞的航弹,长58厘米,厚20厘米,不到32公斤重,爆炸当量1000吨,可以在800米区域内形成极强的冲击波。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还开发出一种步兵肩射小型核武器。因此从核技术来说,实现核武器小型化完全可能。

很多核武器专家都认为朝鲜没有这样的核技术。因为如果朝鲜能有这样的技术,那么研制核炮弹、核地雷所获得的杀伤效果更大,效能更高。

同时有观点认为,这是朝鲜利用核原料开发出来的一种脏弹,即利用高能炸药等爆炸方式在目标区散布大量放射性物质,造成大面积污染。

这个可能性也许是朝鲜官方想传达给外界的威慑信息。有专家认为,装配脏弹既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而且危险性也很大。装配脏弹的人,由于遭受高剂量辐射,几乎是数天内必死。从朝鲜本身来说,没有必要浪费珍贵的核技术专业人员,来制造这种杀敌一千、自损一万的武器。

事实上,朝鲜官方对所谓的核背包部队,没有任何澄清和说明。朝鲜乐于让外界认为其拥有秘密核部队。当然,有核辐射的标志并不意味着是核武器,也有可能是朝鲜防止核辐射的核生化部队。

是坐骑也是“战友” ——骑在骆驼背上的边防兵

来自:印度、中国

骆驼是干旱、半干旱地带重要的坐骑,在这些地区作战时也因此出现骆驼兵。

中世纪的中东、阿拉伯国家骆驼兵盛行,在今天的印度阅兵式上,仍然可以看到盛装的骆驼兵的身影,因为印度边防部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还在依靠骆驼执行任务的军队。除了大象方阵以外,骆驼兵是印度难以割舍的光荣历史的再现。

除印度外,中国也有“骆驼兵”。在阿拉善盟的漫长边境线上,活跃着一支骑在骆驼背上的边防部队,这就是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阿拉善盟边防支队。在素有“生命禁区”之称的茫茫戈壁,阿拉善边防支队成为我国仅有的一支装备有军驼的公安现役部队。在这里,无可替代的骆驼兵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共和国的驼兵”。

边防兵虽然已经装备了汽车,但当汽车缺少汽油或需要维修时,当需要进入汽车难以到达的沙漠地区时,边防支队执勤依然要靠军驼。在杳无人烟的戈壁滩上,骆驼是支队官兵“延伸”的腿,甚至可以说是“战友”。什么山沟、沙窝、沼泽地,车进不去的地方,骆驼都能进去;军车会坏,可骆驼7天7夜不吃不喝照样走得稳稳当当。而且骆驼的鼻子对水源特别敏感,几公里之外的水源都能闻得到。有几次边防士兵在执勤时遇到缺水险境,都是骆驼发挥了关键作用。(北晚)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