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爱清(山东莱阳)
我小时候过端午节,时兴小孩子戴荷包,大人们说是为了避邪驱灾,平安吉祥,与端午节门上挂艾蒿一样,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风俗。
缝荷包的手艺也是一辈一辈传授的。每逢端午节,家里有孩子的女人们老早便张罗着缝荷包了。我母亲心灵手巧,是缝荷包的高手。她用平日积攒的五颜六色的小布块、小布角,裁啊缝啊绣啊。先做成荷包套,再在里面塞满香面和麸皮,然后在底部缀上流苏,于是一个个形态各异、小巧玲珑,如花生仁大小的小荷包,就展现在我的眼前:有黄底黑纹的小老虎,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象征吉祥有余(鱼)的小红金鱼;还有令人垂涎欲滴黑绿相间的小西瓜,米黄色的小甜瓜,还有用彩线缝成的四角小粽子——数不胜数,美不胜收。
戴荷包是一道绚丽的风景。襁褓中的婴儿、孩提小儿不分男女都戴荷包,七八岁以上的男孩大都不乐意戴。我们女孩子却视戴荷包为盛事。记得小时候,每逢端午节,我一大早就起床穿上花褂子,把一大把荷包系在衣襟的纽扣上,饭也顾不得吃,就兴高采烈地跑到大街上和小伙伴们一起互相展示、炫耀各自的荷包,叽叽喳喳、嘻嘻哈哈,是那样的惬意和幸福!
端午节过后,我便把荷包摘下来包好珍藏起来。我读初中的时候,母亲在一次劳动中伤了右手,不能再缝荷包了。我把多年珍藏的荷包视为“珍宝”,离乡读书、工作,也把它带在身边,放在衣柜里妥善保管。遗憾的是,结婚那年搬家,爱人不知道,把箱子连同那些荷包一起卖到了旧货市场。
去年端午节,乡下的侄女带着三岁的女儿来我家玩几天。我由端午节想到女孩,回忆起自己小时候戴荷包的美好情景,便童心大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费了一整天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做了一个小老虎和小西瓜。私下里端详不但形不像、神不似,而且粗糙笨拙,丑陋不堪。我用别针把荷包戴在小女孩胸前,她站在大镜子前,咧开小嘴笑个不停,脸上像开了花似的。
过去,端午节孩子戴荷包的习俗,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今天,在国家繁荣富强,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大放异彩的大好形势下,如果请小荷包参与市场经济,美化节日生活,岂不是锦上添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