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花大气力推动的“多用途导弹发射系统”(Multi-Mission Launcher),近期成功发射两枚空军用AIM-9X格斗导弹,分别击落巡航导弹和无人机,这两次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导弹靶场进行的试射足以证明“多用途导弹发射系统”及指挥火控系统能够兼容各种特定导弹武器,形象地说:“‘多用途导弹发射系统’是个筐,各种导弹都能往里装。”这种装备研制成功,美国陆军就能“华丽转身”,以通用发射装置混装各种导弹,这对后勤和技术保障部队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解放”。
应对多种目标
客观来说,“多用途导弹发射系统”的出现,源自美国陆军防空炮兵的作战需求。自冷战后期以来,美国陆军的野战防空系统,除了单兵便携式FIM-92“毒刺”导弹外,就是车载式AN/TWQ-1“复仇者”机动导弹发射系统,“复仇者”总产量超过1000辆,承担着美国陆军末端防空任务。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仇者”的地位变得比较尴尬,它射程有限,最大有效射程只有五六千米,无法拦截日益复杂多变的空中威胁。
美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都把防空作战的重点放到对付弹道导弹威胁上,致力于发展战区反弹道导弹系统。进入21世纪后,由于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快速发展,美军地面部队感到低空威胁越来越大,美国陆军曾想过替换“复仇者”,但因后继产品性能不佳或作战需求不明而没有结果。
正是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短板,美国陆军在2012年提出开发具备新作战能力的导弹系统,它必须具备拦截无人机、火箭弹、炮弹、迫击炮弹及巡航导弹的能力,并将其纳入陆军“航空与导弹研究开发与工程中心”发展的“非直射火力掩护能力增量2-拦截”系统中,“多用途导弹发射系统”就是该项目的第一阶段。
所谓“非直射火力掩护能力增量2-拦截”,其实是个“系统集成”的概念,由“复仇者”导弹发射车、AN/MPQ-64“哨兵”数字化相控阵雷达和“多用途发射器”组成,目的是打造一种陆基机动作战的通用导弹发射系统,自主完成截获、追踪、交战、摧毁过程,具备360°全方位接敌能力。该系统把原本独立开发的武器集成为一个全新平台,进而最大限度发挥各种用途和性能的导弹的作战效能,符合当今“网络中心战”的原则。
分两阶段发展
“非直射火力掩护能力增量2-拦截”概念的第一阶段,是将一种或多种导弹集成到“多用途发射系统”,结合升级版“哨兵”雷达软件和火控系统,实现拦截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能力。第二阶段是升级导弹、火控系统和拦截软件,具备拦截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的能力。该系统运用美国陆军现有的“一体化空中和导弹防御系统”开放式指挥控制架构,可通过“哨兵”雷达截获目标,再把信息提供给导弹系统进行拦截。由欧洲泰利斯公司和美国雷锡恩公司开发的“哨兵”雷达可以自动探测、追踪、识别、分类和报告来自空中的威胁,包括直升机、高速攻击机和巡航导弹都可以探测得到。
目前,美国陆军把“多用途发射系统”安装在“海马斯”火箭炮所用的M1157A1P2型10吨级卡车底盘上,该车可经由运输机和两栖舰艇投送,改装后的LAU-128发射器取代原有的227毫米火箭弹,目前有两种导弹可供选择:雷锡恩公司的AIM-9X“响尾蛇”导弹和洛·马公司开发的“微型直接杀伤导弹”。
“响尾蛇”原是战斗机格斗时常用的空战武器,但经过雷锡恩公司改进后,美国陆军发现“响尾蛇”的被动红外成像导引头是对付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的最佳选择,该导弹曾在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捕获和拦截一枚低空掠过的目标,证明了其优异的拦截能力。“微型直接杀伤导弹”则是洛·马公司新研发的产品,该导弹没有安装高爆战斗部,它能通过直接碰撞的方式击落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该弹具备弹体小、成本低、装载量大的优势。“响尾蛇”则技术成熟,可与其他军种共享后勤维护与训练。
计划2019年列装
美国陆军设想在2019年把集成后的“多用途导弹发射系统”配属给野战部队,初步规划是配属两个正规营级部队和7个州国民警卫队营。研发阶段是开发两个“多用途导弹发射系统”平台供使用,除了已确定的“海马斯”火箭炮发射车外,将来还要进一步简化减重,以便装备在“复仇者”导弹发射车上。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陆军“小槲树”防空导弹系统退役后,美国除了发射“毒刺”导弹的“复仇者”防空系统外,一直没有装备性能较好的野战防空系统,这种新型多用途导弹发射系统可能填补这一空白。通过美军近年来重新重视陆军野战防空系统发展可以看出,美军对空军“统治天空”能力的信心正在下降。
需要强调的是,“多用途导弹发射系统”绝不仅止于防空用途,再进一步的改进就是真正的“多用途”了。美国陆军官员透露,今后将能兼容雷锡恩公司的“蝰蛇打击”导弹、洛·马公司的“地狱火”导弹等品种,从而具备对地面移动目标的战术打击能力。(新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