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七旬老太盼着孩子生活能自理
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 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
翻新九曲亭 朱颜重着色
梦想征集令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6年5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捡了一个脑瘫弃婴 坚持在医院治疗3年多
七旬老太盼着孩子生活能自理

段换带着脑瘫孤儿薛海波来到晚报热线办公室,向本报求助,希望爱心人士帮助。
本报记者 张鹏 摄
 

□本报记者王春霞

昨日上午,七旬老太段换用童车推着4岁的“孙儿”从市中医院出发,她搬着这辆塑料编的小童车和“孙儿”上至五楼晚报热线办公室。3年多来,为了给“孙儿”治病,她每天在医院五楼的康复病区这样搬上搬下,已经习惯了。她一边抹泪一边向记者诉说她和这个并无血缘关系的“孙儿”的故事,“我能活一天就照顾他一天,只是希望孩子将来生活能自理。”

路边捡个弃婴 经查是脑瘫

段换家住鲁山县背孜乡背孜村,孩子们都已成家另住,她和老伴住在老院里。4年前的农历三月二十六晚上,她突然听到院外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就开门出去看,只见离家不远的路边有一个包单,里面有个婴儿在哭,打开一看是个男婴。

段老太就回家跟老伴商量,不如把这孩子抱回家吧。一开始老伴不同意,她又出去看了一次,见这男婴眼睛虎灵灵的,就特别想抱回家。说服老伴之后,她才把男婴抱回家,给孩子买了奶粉,孩子喝得很香。老伴看孩子命苦,是风浪里来的,就给孩子取名海波。老两口就这样把男婴养了起来。

养了快半年,段老太发现孩子浑身发软,头也抬不起来,跟正常孩子不一样。于是,就抱着孩子到鲁山县的医院和市里的医院检查,最终在市中医院被确诊为脑瘫。医生说:“你赶快带孩子来治疗吧,越早越好。”于是,段老太回家把喂的猪卖了,带着海波住进了市中医院儿科脑康复病区。不料,这一住就是3年多,“谁知道他这病这么重,这么难治”,段老太禁不住抹了一把泪。

看奶奶边说边哭,不明就里的小海波只是歪着头、攥着手看着奶奶。至今,小海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但问他几岁了,他会用手指比画,一开始比3根手指,奶奶说“那是去年,你又长了一岁,应该是4岁”,他又伸出4根手指。段老太说:“孩子能听懂大人的话,我要是说不要他了,他会哭。”

活一天就照顾孩子一天

段老太说,因为这个脑瘫孩子,她的儿女们都抱怨说:“没事找事,捡个这回来是弄啥哩?将来你还指望他养活你哩?”所以,谁也不愿伸手帮老两口。好在有市残联的康复救助项目,小海波每年可享受到12000元的康复救助款,但是仍有一些自费项目需要自掏腰包。

几年来,老两口种粮喂猪攒下的几万块钱全都贴补在孩子的治疗上。2015年春节前夕,家里的钱花完了,孩子的情况也未见明显好转,儿女们都劝老两口放弃这个孩子。可段老太舍不得,她说:“养了两年多,养出了感情,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有一次,段老太试着把孩子抱到村子附近的山坡上,看有没有人捡,同时也试试自己的心。可一回到家,她就开始哭,实在是于心不忍。于是,她又跑回去,把孩子抱了回来,并且下定了决心:“既然我把他捡回来了,就有义务把他养大,最起码不坏良心,活一天就照顾他一天。”

两周前,段老太又卖了家中的粮食、加上孩子的低保补助凑了几千元,带孩子再次住进了市中医院。为了省钱,她从家中带些面粉、玉米糁在医院的厨房里做着吃。看到一个老太太独自一人带着孩子楼上楼下跑着治疗,病友们都很同情,经常给她送吃的用的。

段老太抹着泪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把孩子治得会说话,能走路,生活上能自理就行,这样将来他能照顾住自己。”直到现在,孩子还不会叫她一声奶奶,只偶尔会对着电话喊家中的“爷爷”,爷爷在电话那头听到了也是哭。

医生:老太太很可怜,希望好心人帮帮她

昨日,小海波的主治医生郑金刚告诉记者,小海波9个月时,段老太就开始带着他来做康复治疗。小海波的病情属于比较重的脑瘫合并智力低下,而且颅内蛛网膜左侧还有个囊肿。不少人劝老太太放弃,但老太太一直坚持为孩子治疗。平时总是见老太太一个人楼上楼下跑,没见过家里的年轻人。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老太太也快抱不动了,看着很可怜。

郑金刚说,目前针对小海波,治疗的目标就是让他能走路,将来孩子生活能自理是努力的方向。但是,老两口年龄大了,治疗中还有一些自费项目,他们负担起来有困难,希望好心人能帮帮段老太。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