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经
摘要┃解决“莆田系”问题,不是消灭“莆田系”,而是需要扩大医疗保障范围,让更加专业的医疗保险机构直接面对医院,缩小自费医疗市场。
“魏则西事件”持续发酵。此事件中,监管失职的问题一目了然,但另一方面,医疗行业所独有的特征也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原因。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莆田系”背后所面临的监管难题?显然,莆田系的一些医院要为此付出代价,但是要解决这一问题不是消灭“莆田系”、取消民营医院,告别市场。
医疗是一个信息强烈不对称的领域。在每一桩具体的医疗服务中,医生和患者的信息都是不对称的。医生天然具有信息优势,掌握更多信息,而患者处于一个信息不透明的状态。很多时候只能被动听取医生的意见。
更重要的是,医疗本身是不确定的,特别是一些疑难杂症。而这种不确定性甚至是被监管承认的。如此次魏则西采用的技术,即属于充满不确定性的第三类医疗技术。
所谓三类医疗技术的分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但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以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即一些新的技术,其临床有效性未能得到充分验证,或者理论上有效,伦理上有些争议。
国家的监管,应该帮助患者面对这种不确定性。
但现实中,人们遇到疑难杂症,不是到省城,就是去北上广的医院,转向各种各样不确定的医疗方法与不靠谱的机构。虽然有些人是直接被骗去的,但很多人往往都有着令人悲哀的原因,要么是没钱;要么是无奈之下的最后一搏。
这使得那些患了疑难杂症的患者,在相对更不确定的医疗技术前沿领域中,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而此时,相关部门的监管,往往缺位或者不够“硬气”。
事实上,除了管理机构的问题以及体制上的深层问题外,因为医疗科技的发展也处于高度的不确定性之中,政府难做到专业的监管。
另外也应该看到,“莆田系”的业态多集中于医保之外的医疗领域,一些美容项目、癌症项目、辅助生殖或者男性病项目,或者是医保不予报销或者病人不走医保。我们虽然在城乡建立了基本的医保体系,但中国仍然存在庞大的自费医疗市场。医疗的专业性与自费患者的信息不对等,最终为“莆田系”的众多医院提供了浑水摸鱼的空间。
这一方面需要扩大医疗保障范围,让更加专业的医保机构直接面对医院,缩小自费医疗市场;另一方面,则是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发展,通过市场提供专业监管服务。这自然也就能够有利于解决医疗价格虚高,以及医疗欺诈等问题。
为了激励这种监管,不妨把监管放在公民医疗费用的对立面,也即商业医疗保险公司模式。与此同时,为了抑制商业公司减少保费支付的动机,也必须把它们放入市场竞争中,即让许多商业医疗保险公司彼此竞争。这个时候,公民所需要做出的选择就变得相对简单——在保险公司多样化的激烈竞争中,选一家适合自己的保险公司即可。
市场不是万能的,市场也不能代替监管,但是,如果能够利用市场的力量进行制衡,最终提高公共福利供给,也值得去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