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本市·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患难夫妻见真情
骑摩托遇路坑 摔入对向车道险酿祸
这样拖车太危险
人行道走不了人
市总工会表彰 我市“学习型组织”和“知识型职工”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11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新民、汪彩霞:
患难夫妻见真情

▲陈新民和汪彩霞1995年拍的合影。
▶2012年,陈新民和汪彩霞在郏县县城一家婚纱摄影城补拍的婚纱照。
本文图片由记者孙书贤翻拍
 

采访对象:陈新民、汪彩霞夫妇

结婚时间:1986年

家庭住址:郏县文化路中段

□本报记者 孙书贤

在郏县文化路中段,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幕:一名年逾五旬的男子坐在轮椅上,妻子推着他外出散步、逛街,夫妻俩有说有笑,引来不少人羡慕的目光。知情人都会这样评价这对夫妻:“这真是一对患难见真情的好夫妻啊!”1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郏县文化路的陈新民家中,采访了这一对患难夫妻。

穿着破棉袄的新郎官

据陈新民介绍,他是在吉林抚松县农村出生长大的。1984年春,他被大伯叫回郏县老家相亲,和女教师汪彩霞一见钟情。当时他给汪彩霞买了一块香皂、一双鞋、一双袜子和一条手帕,两人算定下了终身大事。

1986年11月13日,他们结了婚。结婚时,父母都在东北,婚事是大伯和大哥等亲属在郏县为他操办的。一间破房子、一张新木床、一张桌子,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结婚那天,我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穿的是一身破棉袄。”陈新民感慨地说。尽管如此,想到不能委屈新媳妇,陈新民和家人破费请了一辆卡车把汪彩霞娶进家门。

两人结婚后,汪彩霞跟随丈夫去了东北。平时,陈新民开荒种地、做木工,闲暇时,两人一起上山采药。1987年12月15日,陈新民夫妇回到了郏县,随后一双儿女相继出生。

岳母帮助创业带来巨变

回到郏县后,陈新民外出做木工,汪彩霞在家照顾孩子,日子虽清贫,但温馨充实。1992年,岳母卖了一头猪,给陈新民买了一台电刨子,帮助女婿创业。电刨子给陈新民的工作带来了巨大帮助,他收了几个徒弟当帮工,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经过几年的打拼,家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电视机、录音机、摩托车等相继“走”进了这个寻常百姓的家中。

1995年是陈新民全家最难忘的一年。经过数年打拼,手里有了积蓄的陈新民在亲戚们的帮衬下盖起了新楼房,他感慨地说:“俺家能有这么大变化,岳母的电刨子立下了汗马功劳!”

大难之后补拍婚纱照

2012年2月,汪彩霞不幸遭遇车祸,受伤严重,经过医院抢救,才保全了性命。住院两个多月,汪彩霞终于回到了家。

夫妻俩结婚时连张合影都没拍,虽然在1995年补拍了一张合影,但看上去十分寒酸。为了庆祝妻子康复,陈新民和汪彩霞在儿女的陪同下,来到县城一家婚纱摄影城补拍了婚纱照。记者看到,婚纱照上的陈新民虽然已经50岁,但看上去依旧风度翩翩。王彩霞手捧鲜花,身着白色婚纱礼服,发髻盘起,气质优雅,两人亲密相依。

汪彩霞康复后打理家务,陈新民每日外出搞装修,日子过得平静而美满,然而不幸再次降临。2014年4月13日,陈新民突发脑梗死,半个身子失去了知觉,连话都不会说。汪彩霞和儿女当即把陈新民送入河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救治。经过抢救,陈新民与死神擦身而过,20多天的住院观察后回到郏县中医院接受康复锻炼。丈夫住院的日子,汪彩霞一直守在丈夫身边,照顾得无微不至。陈新民出院后,汪彩霞给他买来轮椅,每天陪他外出散心,锻炼走路。在妻子的体贴护理下,陈新民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采访中,陈新民感慨地对记者说:“要是没有彩霞,我不可能有今天啊!平时没啥感觉,到了难处就显出夫妻的重要了。”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