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3毛钱补张结婚照
双层大巴助力66路 缓解公交乘车拥挤
开源路与新华路间 的顶管全线贯通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10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孟宪国、韩玉芳夫妇
3毛钱补张结婚照

 

采访对象:孟宪国、韩玉芳夫妇

结婚时间:1976年7月22日

家庭住址:市区开源路胜利花苑小区

□本报记者 牛超/文 彭程/图

名片大小的黑白照片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照片上的两人表情严肃……这就是孟宪国和韩玉芳夫妇的结婚照。照片虽然已经历三四十年的风风雨雨,但依然完好无损地被孟宪国保存着。

“这是我们的第一张合影,也是我们的结婚照。”孟宪国说。

孟宪国今年62岁,平煤神马集团二矿退休工人。目前和老伴韩玉芳住在市区开源路胜利花苑小区16号楼。昨天上午,记者如约来到他家。退休后的老两口闲来无事,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带好孙子、孙女,搞好后勤保障”。孟宪国笑着说。

结婚一月后补张结婚照

孟宪国和老伴韩玉芳都是商丘市睢县人,两人是经人介绍认识的。1974年12月底,孟宪国被招工到平顶山矿务局(今平煤神马集团)二矿采煤队。“1976年农历六月二十六(阳历7月22日,记者注)我们两人结的婚。”孟宪国说,当时在农村都比较封闭,“哪儿有什么结婚照之类的说法,就是两人到民政部门按个手印,领张结婚证,证上也没照片。”

孟宪国说,婚后没几天,唐山大地震。“当时,家里也没电视,从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说不出的难受。”孟宪国说,他们矿上有不少来自唐山的矿工,他们为矿山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我们对唐山也很有感情”。听到地震这个消息后,假期还没结束,孟宪国便急着要赶回单位上班。

新婚不久的妻子韩玉芳便跟着一起前往平顶山,但“那几天雨特别大,睢县到平顶山的路被冲坏了,不通车。”没办法,两人只好从睢县坐车到开封,打算从开封再转车到平顶山。“当时,我们身上带了15元钱。”孟宪国说,两人到达开封后,才知道从开封一天只有一班去平顶山的车,当天已经没有了。“算算兜里的钱,除去车费,只够两人吃顿饭。”就这样,两人买了车票后,在售票大厅坐了一夜,才坐上第二天回平顶山的车。

大约回平顶山一个月后,两人去市区转悠,“想想结婚了还没张照片,总觉得少点啥。”于是两人来到当时的矿工路大楼附近,在一家照相馆花三毛钱照了一张结婚照。

“当时条件不好,我兄弟多,家里负担重,那时流行中山装、国防服,但我买不起,只好穿着工作服,里面是件白衬衣。她当时里面穿的是件水红色的确良衬衣,外面是件蓝外套。由于是黑白照,洗出来后什么颜色也看不出来了。”孟宪国说,当时,一共洗了两张,一张寄回了老家,一张他一直精心保存着。

日子越来越好,合影越来越多

1978年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土地包产到户,兄弟姐妹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加之孟宪国的工资不断上涨,妻子韩玉芳也在矿上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

“我刚上班时一个月只有36元工资,给老家的父母寄20元,自己只留16元。现在我退休了,一个月3000多元退休金,老伴也有千把元的退休金。过去和现在没法比,那是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孟宪国说,想想现在的生活,他很知足。

孟宪国有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而且住的也都不远。退休后的孟宪国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来锻炼身体,然后到早市买菜,给两个孩子家各送一些,孩子们白天上班了,他和老伴儿就帮着带孙子、孙女。空闲时还看看报纸、写写回忆录。

“孩子们也很孝顺,每周我们都要聚一次,大家一起吃顿团圆饭。”孟宪国说,遇到节假日或他们的生日,儿子、儿媳不是给他们买东西就是带他们老两口出去玩,“除了西藏,全国各地差不多都转过来了,而且我们还出过国,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转过。合影也照了不少,而且现在都是彩色的。这要是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儿,你说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就在今年国庆节,老两口又回了一趟商丘老家,“今年都回去4次了,现在不但交通发达,而且几乎家家有车,出去也方便,挺好。”说起现在,老人越说越高兴,“明年是我和老伴儿结婚40周年,我们准备补照一套结婚照,也穿上婚纱、礼服美美,时尚一把。”

孟宪国、韩玉芳夫妇和小孙女安享着天伦之乐。

孟宪国(右)、韩玉芳夫妇拍摄于1976年的结婚照。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