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悦读
3上一版  下一版4
 
扎克伯格坚信:人生因梦想而精彩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10岁痴迷电脑,12岁开发软件,20岁创建Facebook并辍学哈佛
扎克伯格坚信:人生因梦想而精彩

《下一个“比尔·盖茨”
——扎克伯格》
作者:刘继武
出版: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作为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和大家一起办公,并不单独设立办公室。
 

作为Facebook的创始人,31岁的马克·扎克伯格有着许多美誉,如“盖茨第二”“新时代的天才”“下一个乔布斯”等。尽管被无数光环笼罩,被无数名词覆盖,扎克伯格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低调生活。在很多人看来,扎克伯格不只是开创了一个风靡全球、改变人们社交习惯的网站,他身上满满的“正能量”和对梦想的执着更令人钦佩。正如他坚信的那样:“人生因梦想而伟大,人生因梦想而精彩。”

■研发软件之余喜欢恶作剧

1996年,年仅12岁的扎克伯格为父亲的诊所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即时通信软件ZuckNet,取代了诊所里接待员通报病人时所使用的吵闹震耳的传呼机。这个软件可以使诊所和家里的电脑互传信号,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信息交流沟通。而最为令人震惊的是,如今我们所使用的ICQ、QQ这类即时通信软件,在扎克伯格开发ZuckNet后的三年才诞生。

扎克伯格虽然热衷于钻研电脑网络技术,但这丝毫不影响他全面发展。在高中的时候,他积极参加了学校击剑队,并担任队长,还被评选为最有价值的队员。他还喜欢阅读历史典籍,并且极具语言天赋,能读写法语、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古希腊语等。

他所在的这所美国国内有名的私立高中——菲利普斯埃克赛特高中,会聚了许多天才高中生,扎克伯格和这里的一些朋友联手开发了一款MP3播放器程序——Synapse。这款新型程序的设计理念是可以根据用户的歌曲列表来解析用户平时的倾听习惯,因而赢得了许多人的追捧。这款程序后来加以完善,演化成了Pandora软件,并在业界中获得不少好评和称赞,而且多家公司都想要将还在上学的扎克伯格招入门下。

每个孩子都免不了爱玩的天性,那时候的扎克伯格虽然专注在他热衷的网络世界里,可有时候他也爱恶作剧。有一次,他悄悄侵入妹妹唐娜的电脑,一番折腾后,他躲在角落里偷看妹妹的表情,只见电脑屏幕上突然蹦出了一行字:“您的电脑中了病毒,30秒后会立刻爆炸。”并且,电脑的显示也真的进入了倒计时。坐在电脑前的唐娜突然愣住了,反应过来后,她吓得“噌”一声跳起,跑上楼梯大叫:“马克!快跑,要爆炸啦!”然而,这时候却听到马克的哈哈大笑声,还得意地炫耀:“哈哈,你被骗啦!我是不是很厉害?”

■学心理学的他偏爱编程

2002年的秋天,刚满18岁的扎克伯格走进了哈佛校园。入校不久,扎克伯格就加入了犹太教的兄弟会,在一个周五的聚会上认识了现在的妻子:华裔女孩普莉希拉·陈。他的妻子普莉希拉·陈说,当时认识了大自己一岁的扎克伯格,和他交流后,就觉得那个男孩儿是一个书呆子。那时,扎克伯格经常穿一件有猿猴图案的T恤,T恤上还写着“程序猿”的字样。

扎克伯格大学就读的专业并不是计算机,而是心理学,但他还是在业余时间编写了一些简单且有趣的程序。他在大二的时候编写过一个叫“Course Match”的程序,即“课程搭配”。这款程序可以帮助在校学生根据别人的选课来确定自己的课程表。

通过“Course Match”这个程序,用户们只要随意点击一个在校注册学生的名字,就能显示出他选择的课程有哪些。同时,在网页上随意点击一门课程,就能轻易找到选修了这门课程的其他同学。

本来扎克伯格纯粹是为了给自己无趣的大学生活找点乐子,但谁知在“Course Match”上线后,立即吸引了数百名学生的关注和欢迎,扎克伯格也因此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目标——通过一样“事物”把人与人联系起来。

之后,扎克伯格创建了一个叫Facemash的网站。他把大学里一些女生的名字和照片放在页面上,然后让所有学生对女生的身材外貌进行点评和对比。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恶作剧,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这个看似低俗恶搞的网站成了哈佛大学生的娱乐场所。

但由于Facemash主页上的照片是扎克伯格入侵学校数据库获取的,之后,爆棚的点击量也差点让哈佛校网瘫痪。这次事件被学校定义为“黑客事件”。学校关闭了扎克伯格的网站,还给了他一个留校察看的处分。

虽然扎克伯格的恶作剧得到了一定的惩罚,但也让他从中看到了网络社交的前景一片光明。他想:如果可以创建一个有真实可信身份的交友网站,让人与人之间更诚信的沟通交流,并且可以互相分享一些闲文趣事,那将会是互联网的崭新时代。

■十个月积累百万用户

在人才济济的哈佛校园,扎克伯格结识了一群牛人。当时他们一起住在柯克兰楼里的H33号宿舍,而他们的宿舍是柯克兰楼里最小的一个套间,有两间卧室,每间卧室可以住两个人,因为房间很小,只能放下两张上下铺的床和一张小书桌。但是,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同开发了Facebook。

因为有了Facemash的成功,2004年2月在完善成熟的Facebook上线后,注册的用户数量急速上升,最初的注册用户只是扎克伯格周围的朋友和哈佛大学的校友。后来,大家积极主动地扩散,以发邮件的形式邀请其他同学,再互相加为好友。

有人给出建议:“不如我们给宿舍邮箱名单上的所有学生群发邮件,这样就能增加用户的数量。”结果,这栋容纳300多人的宿舍,在一秒钟就有几十人同时注册了Facebook。但是,扎克伯格并不满足这样的成果,他在自己的Facebook主页上传递他的目标和梦想:Facebook是一个在线的通讯录,通过这个交友平台,可以把学校里更多希望建立友情、爱情等社交关系的人联系到一起。

Facebook的用户数量在猛烈地上升。在Facebook上线的第三天,注册用户就达到700人,到了第五天,注册的用户就已经超过1200人。而Facebook的受关注程度以无法估测的速度,迅速占领了哈佛校园内热点话题的榜首,并获得了几乎全部学生的热切关注。

转眼间,Facebook就以新型社交平台的形式引起各界关注,同时也吸引到《哈佛深红报》的热情访问。当他们问及扎克伯格创建Facebook的初衷时,扎克伯格这么回答:“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通过这个平台,让每个人以及他们周围的人都感到开心。”这种像传染病一样传播着快乐的Facebook,正好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它不断成长壮大。

终于,在2004年年底,经过扎克伯格和室友们的努力,Facebook成为拥有超过百万用户的网站。

■20岁时成“哈佛辍学生”

扎克伯格的梦想没有就此停下,2004年,他决定离开哈佛,建立自己梦想的王国。而他第一个出手的地点就是加利福尼亚州。那时候,他还未辍学,只是在一个暑假做了一个关键的决定:他要去加州过暑假。他的几个合作伙伴就在加州,更重要的是,加州的硅谷是创业者心中的理想圣地。

美国的硅谷位于加州圣塔克拉拉谷,加州北部,旧金山湾区南部,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计算机产业基地。硅谷附近具有一些科研力量雄厚的一流大学,包括斯坦福、伯克利和加州理工等世界知名大学。以此为依托,硅谷形成了计算机高技术的中小公司群,并驻有苹果、英特尔、惠普、思科、朗讯等大牌公司,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

硅谷出产天才,更出产成功者。所以,扎克伯格最终锁定了位于硅谷的一座城市——帕洛阿尔托。他在一次谈话中透露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帕洛阿尔托就像那个圣地,所有的高科技发源地都在那儿,我要去那里探个究竟。”

当时,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一个临时租用的小房间里住着七个人,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这时,在扎克伯格的眼里,Facebook已经变成了一项正规的事业。网站在技术和业务上的发展,都需要他做出每一步成熟的决定。他们七个人都有固定的生物钟,早餐过后就进入疯狂工作的阶段,他们的桌子上满满的都是电脑、调制解调器等设备,在这些设备之间到处都是喝过的瓶瓶罐罐。在这些人当中,扎克伯格是起得最晚的,因为他在前一天总是工作到后半夜。

暑假结束了,扎克伯格却再也没有回哈佛,他成了和比尔·盖茨一样的“哈佛辍学生”。其实,在扎克伯格高中时,他曾拒绝了微软的高薪工作邀请。2006年,扎克伯格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表示:当年促使自己离开哈佛、自主创业的原因,是比尔·盖茨2004年回到哈佛大学,在电脑课上讲的一段话。“比尔·盖茨非常鼓励我们在课余时间钻研自己的爱好,或者从事某个项目。而且,当时的哈佛也允许学生选择休学、自由创业,”扎克伯格说,“当时,比尔·盖茨还开玩笑似的对我们说‘如果微软失败,我会重返哈佛’。”

■要做的东西必须“酷”

去年,Facebook成立十周年,扎克伯格规划了下一个十年的目标:一是连接整个世界,二是发展人工智能,三是开放下一个平台“虚拟世界”。这些目标听起来都很酷,其实,扎克伯格最初的时候就说过:“我想做的东西可以不值钱,但是它必须‘酷’。”

酷,一直是扎克伯格特有的标志。曾经,扎克伯格为了让网站变得酷一些,还偷偷潜入校内网站的资料库。他还常常喜欢把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影台词放到Facebook上,只为引起大家的兴趣和讨论。尽管有时候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和处罚,但是他还是义无反顾、乐在其中。

在Facebook主页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话题字眼,比如“我都不知道鹌鹑长得什么样子”,这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常常会使他人摸不着头脑,但也会有一些人做出回应,甚至还有人分享一些鹌鹑呆呆傻傻的图片。又比如,在Facebook里有个小功能叫作Poke,即“捅他一下”。对他人点击这个按钮,对方就会收到被捅了一刀的信息,这种形象的表达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青睐。

扎克伯格沉浸其中,即使这样不能很快带来经济效益,他仍然坚持只要拥有网站正常运营的资金就要一直这样做下去,他还郑重说明,Facebook当然会靠出售广告来赚钱盈利,但目前的Facebook还在不成熟阶段,我们不能以这种如此廉价的开端进入商业化模式。好在不少投资商也有耐心,也没有要求立刻看到盈利,这才能使Facebook继续保持着独有的“酷”走到今天。倘若他们不能等着Facebook一步一步成长,或许Facebook会失去其真正的竞争力,“昙花一现”,淹没在竞争激烈的IT行业中。

可以说,“让Facebook酷一点”已经成为扎克伯格一生的兴趣所在,这也是他可以坚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前进动力。扎克伯格用自己对网络的兴趣,建起了他的乐园——Facebook,而Facebook的乐趣又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痴迷电脑从小就是“网虫”

1984年,马克·扎克伯格出生在纽约郊区多布斯菲利的一个富人区中。他的父亲爱德华是当地一位著名的牙医,母亲凯伦是一位心理医生,他是父母第二个孩子,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儿,其他三位同胞——兰蒂、唐娜和艾瑞尔都是女孩儿。

扎克伯格的父亲爱德华是个十分幽默的人,他的诊所外一直挂着一块表情慌乱无措又略带搞笑的牙病患者的照片。

扎克伯格之所以从小沉迷电脑网络,跟他的父亲爱德华有着不小的关联。爱德华对待孩子的教育非常自由开放,曾风趣地说:“我们为胆小鬼服务。”扎克伯格在10岁的时候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台电脑,他对电脑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了爱德华的想象。有一次,扎克伯格无意间看到一本关于编程的书籍,只有10岁的他看得津津有味,并且竟然在短时间内学完了书上的知识。当爱德华看到他对电脑有如此的热情和天赋,心里也为之振奋。

爱德华希望扎克伯格能够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钻研下去。但爱德华并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不能给扎克伯格专业性的教导。于是,在扎克伯格11岁的时候,爱德华专门请来了软件研发专家大卫·纽曼来指导他的计算机类课程。大卫·纽曼曾这样赞扬过扎克伯格:“这孩子是一个神童,有时候我都跟不上他的进度。”

然而扎克伯格对电脑的探索越来越痴狂,以至于一周一次的个人家教对他来说也远远不够了。于是,爱德华做出了更加狂热的决定,让儿子去附近的莫瑟尔学院听每周四晚上的大学电脑课。就这样小小年纪的扎克伯格就变成了一个“网虫”,整天和网络、电脑打交道。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