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我们的抗战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公路伏击,活捉18个日本兵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9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抗战老兵冯大聚:
公路伏击,活捉18个日本兵

 

冯大聚向大家朗读自己写在烟盒纸上的抗日诗歌。闲暇之余写诗,是冯大聚最大的爱好。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上篇)

本报记者 王春霞

70多年前,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18岁的郏县青年冯大聚(学名冯聪民),怀着满腔热血,毅然投笔从戎,走上抗日战场。他英勇杀敌,身经百战,经历了8年抗战全程。

在抗日战场上,他带兵活捉18个日本兵,也险些被装死的日本兵砸死。

如今,97岁的抗战老英雄豪气依然不减当年。8月26日,记者来到郏县县城经四路一处普通庭院,听这位抗战英雄讲述当年那些刻骨铭心的往事。

家贫幸遇爱才校长

1919年,冯大聚出生在郏县县城一个普通家庭。他8岁那年,父亲便撒手人寰,母亲靠替人缝补衣服拉扯他和弟弟过活。他知道家里穷,没敢向母亲提上学的要求。隔壁有个私塾学堂,他就天天坐在私塾门前偷听。

有一天,私塾老师发现了,就问他:“你想不想读书呀?”他可怜巴巴地说:“想!”于是,私塾老师找到冯大聚的母亲:“你给孩子买本《三字经》吧。”“可我没钱给你交学费呀?”母亲为难地说。“不用交学费,只要你让我免费用你家的水就行了。”就这样,冯大聚勉强读了一年私塾。

后来,郏县文庙办起了小学,母亲送他去上学。老师面试,让他读一年级的书,他读得很熟练;又让他读二年级的书,依然很流畅。于是,老师让他直接上了三年级。当时郏县只有两所小学,没有初中。小学毕业后,他到县保安队做过一年“帮写”,后来又到一家卷烟厂做记账员,成为一名月薪30元的工人。

1934年,郏县堂街镇有人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同学替冯大聚报了名。碍于同学情面,冯大聚去参加了招生考试,没想到竟考了第一名。不过,他原本没打算上初中,开学几天了,依然在卷烟厂上班。

“第一名”没来上学引起了校长张秀生的关注,他到卷烟厂找到了冯大聚。当校长听他说上不起学时,当即建议他半工半读。于是,他每天先上班,给工人发装烟材料,然后再去上学,放学回来再记账。一个月后,英语老师不乐意了,因为他上课老迟到,英语跟不上。

校长爱才,得知情况后,干脆对他说:“你别干工人了,把行李搬到学校吧。”“那没钱咋上学?”“你在学校图书馆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我也给你发30元工资。”就这样,冯大聚搬到了学校,正常上课,课余做图书管理员。

“当时这30元工资,我吃花不完,每月还能拿回家里补贴家用。”至今,冯大聚老人回忆起当时,对校长张秀生仍充满了感激:“我得到了校长的大恩惠,他死的时候,我专程赶去吊孝。”

就这样,冯大聚在这所私立中学半工半读,度过了3年最美好的时光。

投笔从戎,寻找杀敌战场

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18岁的冯大聚初中毕业考试已结束,正在学校里等待省教育部门颁发毕业证书。

老人记得:“当时学校罢课,工人罢工,全国掀起了抗战热潮。我们学生们都上街游行,高喊‘打倒日本,唤起民众’。”

一天,有一名军官到学校演讲,满腔悲愤地说:“大家都学过‘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如果我们不抵抗,中国就会亡国灭种!”听得冯大聚和同学们热血沸腾,纷纷表示要上战场跟日本人拼了。

当时郏县隶属许昌专区,随后,冯大聚和十几个同班同学,一起来到位于许昌的20军司令部,要求为国出力,上阵杀敌。由于当时的国人初中毕业者不多,他们作为有文化之人被安排进了干部训练班。

3个月的军事训练之后,冯大聚被安排做抗战宣传。因为字写得好,他的任务是每天在墙上写抗战标语。

“这样能抗日?没有枪,也不打仗。”渴望走上战场,与日军正面作战的冯大聚在写了几个月的抗战标语之后,决定离开。

他和6名同学一商量,坐火车一路向南,寻找他们心目中真正的抗日战场。

他们先到武汉,后来又到广西柳州的71军报到,要求参加对日作战。71军看到他们是一帮初中生,没有让他们作战,反而把他们编入了部队的话剧团。

冯大聚深为失望,他听一名老乡说,花园口被炸开后,河南已成一线战场,国军和日军隔着黄河对峙,要想打仗,回河南才是正途。

1938年,冯大聚又辗转回到郏县,那时已是全民皆兵,18岁以上的男性公民几乎都参加了郏县抗敌自卫团。 他成为郏县抗敌自卫团第12连副连长,每天带兵训练。后来,他又改任郏县国民兵团后备第三中队中队长。这属于地方部队,并非国民党的正规军团。

老人在自写的一段回忆录中,曾写过一段日军飞机扫射郏县庙会现场的情景,当时100多名无辜百姓惨死,他带兵到现场进行救援。这段回忆录的最后,老人总结道:“许多被害者的家属大哭小嚎,令人惨不忍睹,日寇实属罪大恶极,天良丧尽。”

1941年初冬,冯大聚一直盼望的和日军正面作战的机会终于来了。郏县国民兵团接到第一战区长官部的命令,要求配合国民党第13军作战,阻击一支准备西进的日军。

冯大聚终于找到了杀敌的战场。

活捉18个日本兵

此次阻击,郏县团共有9个连参战。

凌晨4点,准备好枪支弹药,带上几个馒头,冯大聚带着100多名连队士兵出发了。他们步行几十公里,奉命赶到襄城县王孟寺一带,伏击日军。

根据作战指挥部的命令,赶到伏击地点之前,他们还要挖沟破坏公路。于是,冯大聚带着战士们在公路上挖出几十个4米深、4米宽的深沟,阻断日军西进的交通线。

下午6点,连队完成了挖沟任务,隐藏在路南一个村子里。晚上8点多,冯大聚带着战士埋伏在构筑的工事里待命。不一会儿,他们发现了汽车灯光,随即十余辆装甲车过来了,这是敌人的先头部队,后面跟着步兵。

按照指挥部的指示,信号弹响了之后才能开打。战士们端着枪,子弹都上了膛,冯大聚叮嘱战士:“不准抢打,不准急打!”

指挥部的硫磺弹升空响起后,炮弹顿时如狂风暴雨打向敌人的战车。日军遭到突然袭击,乱成一团,但很快开始反击,战车纷纷开始调头后撤。

打头的战车变成了最后一辆,它调头的时候被重炮击中车尾,这辆车正好在冯大聚连队的阵地上。只见战车摇晃一下侧翻在路上,冯大聚一声令下:“三排掩护,一排二排随我上!”随即,他身先士卒,第一个冲向了战车。

离战车只剩几尺远了,朝上的车门里伸出两只胳膊,接着一个人露出了半截身子。冯大聚心里一惊,随即手中的三八盒子手枪叭的一枪,打中这个日本鬼子的胸部,只听扑通一声,鬼子掉在了地上。

冯大聚又掏出腰间别的手榴弹,拧开保险盖,扔进了车厢。警卫员又递给他一枚手榴弹,他又扔进了车厢,随着两声闷响,车厢里炸开了锅。

冯大聚命令战士把守车厢后门:“抵抗者击毙,不抵抗抓活的”。

有战士用手电筒一打,只见车厢里血肉横飞,一堆日本兵乱成一团。战士不会说日语,用手比画着喊:“上来,快上来!”日本兵纷纷举起双手投降,一个个被拉了出来。

冯大聚让排长数了数,一共活捉了18个日本兵。

战士们上车将血泊里的两挺轻机枪抬了下来,冯大聚从打死的那个日本兵身上搜出一把65式小手枪,打开一看,里面还有5颗子弹。

这时,一名国军团长骑马而来,说:“连长呢?哪个是连长?”战士一指冯大聚,他连夸:“指挥得好、打得好!”

战士们清理战车,把炸得残缺不全的敌人尸体弄出来,由于没法查,仅查人头,发现一共打死了11个日本兵。

“打死11个,活捉18个,好样的!”国军团长对冯大聚竖起了大拇指,命令他们继续在阵地待命。随后,战车和俘虏被带走。

打了一场大胜仗,冯大聚和战士们这才放松下来。这时他们才发现已经一天没有吃饭了,纷纷掏出带的馒头啃起来。

那天的后半夜飘起了雪花,他们一直在阵地上待命至凌晨两点,指挥部的战报传到了阵地上,排长向大家宣读:“……这次战役打得很好,发挥了国军与地方军联合作战的优势,特别是连长冯聪民指挥得当,缴获战车一辆,打死11人,活捉18人,战果喜人!”

至今回忆起当年的英勇,97岁的老人仍然激动不已,不少细节仍深深地镌刻在老人的记忆里,连当年的战报他都能大致背出来。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