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花样年华·国学之旅
3上一版  下一版4
 
趣味国学第一堂课
借古琴之韵 让心灵回归
苗青老师为小记者讲解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古琴之韵 让心灵回归
——市古琴学会会长卢姗卉与古琴的不解之缘
 

一炷沉香,一鼎茗茶,一把古琴;

一卷竹帘,一幅古画,一幅古字……

8月13日,记者见到了我市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简称市古琴学会)会长卢姗卉。卢姗卉着一件古式翠绿上衣,端坐于琴旁,轻抚琴弦,发丝缓缓落下。一首古琴曲《忆故人》罢,一曲《平沙落雁》弹起,只见她右手指在弦上抹、挑、勾、剔,左手指在弦上来回滑动,姿态优美,琴声清澈悠扬,似清泉流淌。炎热的天气里,记者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清凉、沉静。“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卢姗卉道,“古琴创造的不光是旋律,更多的是意境,诗人王维的《竹里馆》可谓一幅绝妙的弹琴图。”

■与琴结缘

卢姗卉从小生活在兰州军区部队大院,由于父亲工作的原因,卢姗卉从小就耳濡目染了琴棋书画,特别是对琴情有独钟。在小时候看的电影《知音》里,小凤仙用古琴弹奏的“知音”,让卢姗卉最早认识了古琴,那悠长的余韵,沁人心脾的含蓄雅致让卢姗卉念念不忘。

1986年父亲转业回平顶山,1989年,17岁的卢姗卉开始有了学古琴的念头,可是找遍了平顶山也没有教古琴的老师和琴社,最后学了与古琴相似的古筝。学古琴却一直是卢姗卉的心结。

2005年初,卢姗卉只身来到北京学习古琴,在京期间曾拜见于国家级古琴大师陈雷激(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古琴演奏者),得益于他的面授,卢姗卉受益匪浅。由于路途远,卢姗卉后转至郑州学琴,师从著名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亲传弟子丁纪园(河大教授、中州琴会会长)老师门下。每次去郑州1小时的学琴时间,卢姗卉坐长途汽车来回就得花费一整天的时间,虽然辛苦劳累,她感觉还是幸福的,学习古琴让她的内心有了归属感。

2009年10月、2011年4月卢姗卉分别参加了由张子盛(中国古琴学会秘书长)主讲的河南省首期全国古琴初、中级师资培训。目前卢姗卉已是我市最早获得中国古琴学会颁发的中级琴师证书的老师。

2011年12月4日,在市音乐家协会的支持下,平顶山市音乐家协会古琴专业委员会成立,卢姗卉任会长。

■古琴文化源远流长

卢姗卉面前的这把古琴简捷、秀气、古朴,漆面圆润光滑油亮,琴的上部边缘设计有如流水般的凹凸线条,非常优美。

卢姗卉介绍,她弹的这部古琴是仲尼式,属于古琴中最常见的一款,仲尼式较伏羲式、连珠式等其他古琴音质更加纤细平和、婉转悠扬,使人更有内心的认同。

她说自小就是一个喜欢静的女孩,古琴就是习静。那泠泠的琴音,空灵禅修的意境最令她着迷。自从学习古琴,现在是一日不抚琴都不行。

她接着说,古时就有“士无故不撤琴瑟”的训诫,古琴是古代文人的必修之器,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孔子操琴三月不知肉味,诸葛亮空城抚琴吓退曹兵,司马相如弹琴博得卓文君的爱情,这些故事都传达了古人与琴之间的琴瑟之情。他们听琴赋诗,挥毫写字,以琴会友。

■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古琴

据卢姗卉介绍,自2011年市古琴学会成立以来,已组织、参加了多场省内外专业古琴艺术和学术演出、讲学等文化交流活动,培养了一大批古琴爱好者,现我市各年龄层次的习琴者皆有,已达100多人,上至七旬老人,下至五岁幼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古琴”大家庭中。近些年,在省市里举办的器乐大赛中,这些学员均取得较好成绩。

2003年,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古琴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神秘面纱;2010年小学四年级新教材“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在语文课本里选录,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到传统艺术瑰宝古琴。古琴这门古老的乐器在现代生活中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卢姗卉感慨:古琴是中国灿烂文化艺术中的极品,在物质文明不断丰富的今日,让我们多学习一些古琴,多听一些古琴音乐,借古琴之韵,净化心灵,让内心回归。

(卜巍 文/图)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