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放不下的爱
最是清凉 避暑处
爱在低处 幸福浓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最是清凉 避暑处

 

□韩星星

三伏天,总有十面埋伏之感,火辣辣的热浪,如影相随。哪里避暑呢?不妨返璞归真。

大树底下好乘凉,树荫是避暑的佳处。阳光不居,树荫躲阳光,也躲人。为了纳凉,秦观不惜体力,“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画桥倚胡床,明月照莲香,如此凉意美景,拄着拐杖追得也值了。

柳荫清凉,竹荫清净,王维喜欢后者。“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不愧是诗佛,避暑都如此有禅意,竹林弹琴,明月长啸,凉意自心中汩汩而生。心宁暑消,心无旁骛,则蝉鸣煮沸的暑夏都不能挨身。

除了树荫下,水畔边也是乘凉的圣地。水是风的情人,水动风随,凉意怎能不缱绻。刘禹锡体会的深刻:“千竿竹翠数莲红,水阁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翠竹红莲凉风,这乘凉堪比小酌,那丝丝凉意,如同浅醉,醉人心魄。

绿树添荫,碧水添凉,蔷薇添香,高骈的避暑可谓色、泽、味兼具。“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如要寻个避暑地,这首诗绝对是个好去处,一首《山亭夏日》,就胜过大清一朝的避暑山庄。

避暑,要避暑气,更要避燥气,因此,最阴凉之地不是树荫下,也非水畔边,而是心境里。孟浩然避暑,率性自然,“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所以尽管很热,他还是嗅到“荷风送香气”,听到“竹露滴清响”。梅尧臣更会享受生活,煮茗消暑:“高树秋声早,长廊暑气微;不须何朔饮,煮茗自忘归。”柳宗元则很懒,睡觉消暑:“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无论哪种方式,心安则暑避。

避暑不是躲避暑热,而是直面它,化解它。白居易看得通透:“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原来,心房即禅房,暑热虽在,但心静则身凉。他找到一剂消暑妙方:“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心静自然凉!这是白居易的消暑良方,亦是古人避暑的真谛。毕竟,纵使你能遁形匿迹,只要心在,心就知道,你就无处可藏。潜心静气,这不只是一种避暑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或许,这也是古人生活那么绚烂、诗意那么盎然的原因吧。

最是清凉避暑处,在于乡野,在于诗文,在于心境。望梅止渴,翻阅古人的诗词,循着古人的足迹,借一份绿荫和意境,我也体会到暑夏的清凉和诗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