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6版:爱车族
3上一版  下一版4
 
汽车远光灯,用时别任性
110款车每车可补3000元
近八成车主获优惠
路虎揽胜召回近2万辆
2020年电动车或取消补贴
无人驾驶汽车引质疑
为学员送清凉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再次追尾
无人驾驶汽车引质疑

 

本报讯 近日,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再次发生追尾事故,这虽然已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问世6年来的第14起事故,但却首次造成人员受伤,事故致使乘客颈部和背部受伤。人员受伤使无人驾驶汽车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日前,由北京交通广播103.9主办的首届北京露营大会上,上演了一场炫酷的黑客破解汽车秀,来自HackPWN安全极客狂欢节组委会的安全专家现场演示了入侵和破解多款智能汽车的全过程,通过汽车软件漏洞,在没有物理接触汽车车体的情况下,只凭借手机和电脑,就能将汽车完全操控。

“人们在享受无人驾驶汽车提供的便捷的同时,必然会为其安全性付出代价。”360攻防实验室安全技术研究员、思科网络安全专家刘建皓对记者表示,这个代价有多大,就要看网络安全工程师是否能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之间寻求到一个平衡点。 就目前无人驾驶技术的水平来看,这一平衡点并不易找到。

刘建皓表示,目前,要在安全性和便捷性之间寻求平衡点,最可行的就是介于无人驾驶和手动驾驶之间的一个“辅助驾驶”或“半自动驾驶”的驾驶方式,这样就可以保证人掌握着汽车的绝对控制权,又可以有部分操作由传感器来替代我们的工作。要想一步实现无人驾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随着高级智能辅助驾驶的强化,逐步由“辅助驾驶”转向“主动控制”,这样无人驾驶技术就将更加成熟,反黑客的意识也会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提升。

目前,无人驾驶汽车除了面临技术层面的瓶颈之外,在法律层面上,也需要跨越一道坎儿。由于在我国无人驾驶汽车尚未允许上路行驶,所以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法律规范尚未有进展,在国外,尽管有与无人驾驶相关的法律颁布,但涉及民事损害、个人隐私等问题,亦没有明确规定。所以要想无人驾驶在法律上得到认可,任重而道远。 (科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