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银发族·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当家人迷上养生 日子变得不再安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8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家人迷上养生 日子变得不再安生

妈妈当了四十年妇产科医生,所以她并没成为养生节目的忠实观众。但我表妹就没那么幸运了,家里有一对天天傍晚守着看养生节目的爸妈实在让人操碎了心。没错,也就是我的姑姑和姑父。自从姑姑和姑父迷上养生节目之后,和他们一起吃东西就总容易演化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现在的老人有“两迷”:一迷广场舞,二迷养生堂。看完“养生”节目收拾收拾出去跳广场舞,正好。

▶可是跳广场舞影响的是别人(请原谅我的自私),而且好歹还健胳膊健腿,可是迷上养生,那遭罪的可就是家里人了。

▶养生不是不好,可也不能一个方子医全家人,我们还年轻啊!

▶只要家里有人迷上了养生,那就真成了“表面看来和和睦睦,诉起苦来滔滔不绝”。

●第一场:生日宴上的暗斗

一个联系紧密的大家族,经常做的事就是聚会,一年中因为各个家族成员的生日就会聚不下十次。每次准备酒席,大家都明显会避开姑姑姑父在场,因为他们通常会在你点的菜单里挑出各种毛病。

一次,我妈生日正准备大宴宾客,和餐厅商量菜品,姑姑在旁边看着,不一会儿对话就不愉快了。

“对虾不能吃啊,现在这些水产品听说都是加了激素和药催出来的,吃得越多体内毒素就累积越多。”

“那吃鱼总行了吧?”

“鱼也要少吃,一个是现在水污染严重,重金属含量超标。而且医生也说了,鱼啊肉啊都容易生痰燥火,不好不好。”

“那鸡鸭总得有点儿吧?鸡鸭不会上火。总不能过生日全家吃素嘛。”

“鸡鸭也不是不能吃,但最好是买正宗的土鸡土鸭,而且鸡皮、鸡翅这些都不要吃,全身毒素就集中在那儿。”

“我觉得没关系,想吃啥就吃啥。要不我们吃肉,你多吃点菜就是了嘛。”

“就是要多吃菜,但是医生说了只能吃当季、当地的,那些国外的、进口的、反季节的,又贵又不符合我们中国人体质,吃多了也容易生病。而且蔬菜不能够煮太久,也不要用太大的火炒,不然营养全没了。”

“哪个医生说的啊?”“养生节目里的医生。”

●第二场:化学实验厨房

自从迷上养生节目后,姑姑家的饭桌基本就告别了肉类,以青菜为主,每回我表妹回家度周末,都要狠狠地吃两顿宵夜才能弥补回当天缺失的蛋(大)白(肉)质(肉)。

姑姑家厨房没有泡菜坛子了,说是泡菜里含有大量的从氢氦锂铍硼到碳氮氧氟氖等各种有毒元素,吃了轻则记忆力减退,重则影响智力,估计“晚期就植物人了”。却泡上了类似“醋泡大蒜头”这样的食物,用于化痰止咳、活血化瘀、补中益气,我看这些食物除了不能起死回生、返老还童之外,都快包揽人生各类问题了。但姑姑坚信,这就是对身体有益的东西,喜欢不喜欢都得认真虔诚地服用。

●第三场:小外孙的悲伤

负责照顾小外孙的老夫妻俩,把“养生”的策略也用在了小外孙的餐食上。

首先就是环境创建。夏天再热,不能开空调,说是空调病不好治。我们劝说孩子都长痱子了,多热啊,空调风口不对着人吹不就完了吗?偏不听,最热的时候就用扇子轻轻给孩子扇一扇。幼儿体温本身就偏高,哪禁得起这么热的天气!最后还是在表妹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下,把空调打开了,但温度只能停留在28℃。

说到吃,老夫妻俩本来是想完全按照电视上专家所说的一点荤腥不沾,但在我表妹的强烈反对下,做出了让步:肉可以沾,但少沾。于是,不到一岁正处于喜好辅食时期的小侄儿,就成了这场家庭喂养战的试验品。肉类基本被豆腐代替,大量的蔬菜碎末熬粥,就成了小朋友主要的辅食来源。别的孩子爱吃的进口蔬菜泥、新鲜水果泥,都被老两口以“水果性凉,吃多了伤脾胃”为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成商)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