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国际·热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未参与伐木,8名女性竟被判20年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7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150余名工人缅甸被抓后续
未参与伐木,8名女性竟被判20年
家属探监发现中国工人境遇凄惨,我驻缅使馆表示会尽力争取缅方放人
 

从缅甸逃回来的杨云(化名)刚从学校毕业,是一名新手司机。他对媒体称,这150多名中国伐木工人中约有8位女性,她们有的在缅甸大料场开饭店,有的是货车司机家眷,有的只是厨娘,这些女性都办理了合格的出入境手续。家属称,她们未参与伐木,却被判刑20年,实在有失公允。

杨云说,当时被抓的共有177人,其中有22名为缅籍工人,“他们释放了缅籍人员,只留下中国人判刑。被判刑的人前往缅甸时间不同,分工不同,却都被密支那法院荒唐地判决20年刑期,说明缅方此次判决,带有较大随意性。”

多位曾去缅甸密支那监狱探亲的家属说,密支那天气湿热,监狱医疗条件不容乐观。一名姓李的华工亲属说,她丈夫浑身被蜱虫叮咬,皮肤上满是疙瘩,并且监狱将疟疾、艾滋、肺结核等病人共同关押,相互传染疾病的可能性极大。每名华工一整天只能使用两小瓢清水。监狱伙食没有米饭,没有菜,只有用麦米做成的稀粥,排队排在后面的人只能吃桶底的沙石。晚上睡觉,只能侧身睡在一块小木板上,不能平躺。

150余名中国工人在缅甸被捕并判刑,他们的命运牵动人心。对他们的亲人而言,过去的200多个日日夜夜,每一天都是煎熬。

记者从中国驻缅甸大使馆获悉,目前150余名华工仍未就判决结果提起上诉,使馆提醒华工及家属,如对缅甸密支那法院判决不服,需在60日内向克钦邦法院提起上诉,若对克钦邦法院判决不服,还可向更高级法院提起上诉。

中国驻缅使馆称,考虑到此案的特殊性质,使馆已在外交层面作出最大努力,目前使馆仍会尽力争取缅方放人。

判决:三位亲人都被判了20年

这几天,金明元一直待在离家54公里的腾冲县人民医院,守护着老母亲。到了夜里,他就在母亲病床旁打个地铺,胡乱眯上一会儿。“一直要照顾,基本也睡不成。”

7月22日,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新闻和公共外交处负责人证实,缅北密支那法院以非法砍伐木材罪判处150余名中国籍伐木工人10年至35年有期徒刑。金明元80多岁的母亲通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看见了这个消息,大受刺激,当晚就进了重症监护室。

“妈妈念叨着,‘死之前再也见不到他们了,活不了了,活不了了……’突然就中风了。”这位不会讲普通话的48岁农民语气沉重,“因为我的媳妇、弟弟、弟媳都被抓起来了,判了20年。”

同样被判刑的还有王丽萍的丈夫聂根权。宣判那一天,33岁的她不敢告诉孩子和公公,自己躺在床上大把大把地抹眼泪。可后来老人还是知道了,“镇政府说的,他们去了我家,好像是慰问。”

2015年1月2日至4日,由于不承认中国木材商人与缅北实际控制者“克钦独立军”间的伐木协议,缅甸政府军在中缅边境对中国伐木工人和司机进行大规模抓捕。据当时报道,数百辆货车同时往中国方向行驶,近千名司机、伐木工人四散逃开,场面极为混乱。不少人跑到山上,徒步跋涉几天几夜后回国。

金明元和王丽萍的亲人则没有那么幸运,他们被缅军抓捕,两个家庭的命运自此改变。

抓捕:做了一个多月餐饮生意,妯娌俩就被抓

家住腾冲猴桥镇金家村的金明元和小他7岁的弟弟以拉货为生,从20多岁至今,已经干了半辈子的运输活计。

平时两人各开一辆十四五万元的货车,听从雇佣老板的安排。“木料、柴火、矿石、工地上的建筑土石……让运什么就运什么。”在金明元的印象中,出境拉活儿也算不得稀罕,“每次都办手续,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问题。”

金明元的妻子和弟媳,则是地道的农村妇女,在家忙里忙外,兢兢业业干农活儿,每月赚个千把块钱。“日子过得就是够温饱吧,但也挺平静的。”

近年,猴桥镇里陆续有女眷去缅甸开饭店、当厨娘,金明元的妻子和弟媳也动了心。“我们那个地方不大,有什么赚钱的门路,谁能干什么就跟着干点什么。”2014年12月,在当地派出所办好出境手续的妯娌二人去了缅甸大料场卖便餐,每月能收入两三千元,比在家务农宽裕不少。

然而,刚刚做了一个多月餐饮生意的妯娌俩,就在2015年元旦过后被抓了。同时被抓的还有金明元的弟弟:“他更冤枉,他是空车过去的,要见媳妇和嫂子。结果刚好遇到缅甸政府军在抓人,他们用兵把路给堵了,误抓了我弟弟。我当时没有过去,就没有抓到我。”金明元不停地叹息,他想不明白为什么缅方不分青红皂白抓人。“就是不讲理啊,他们跟伐木真是没有一点瓜葛,判了20年。”

而在王丽萍和聂根权生活的腾冲曲石镇,货车司机从缅甸境内拉木料,是当地公认的能够获得略为可观收入的一种途径。去年11月,经朋友介绍,聂根权结识了一位组织拉木料的中国老板。办好相关手续后,他开着贷款买下的大货车,和其他司机共同驶出了国境线。

缅甸政府军和克钦独立军之间的地盘划分十分微妙,每次过去拉木料,聂根权都和同行司机们等在“默认红线”外侧、缅北实际控制者克钦独立军的倒转厂,木材运过来后再装车,不越雷池一步。成功往返几次后,夫妻二人都放下心来。每次丈夫出发后,王丽萍一个人在家照顾60多岁的公公和一双儿女,没事和他通个电话,等他回家。

直到今年1月初,王丽萍从别人那里听说“老缅”抓了很多伐木工人,打丈夫的手机,却再也没人接听,一条条发过去“你在哪”的短信,同样石沉大海。

探视:每个人就睡40厘米宽的床,连平躺都不能

自从三位亲人被抓,全家的重担便落在金明元一个人身上。“每天相当孤单,我活的心都没有啊!”

半年多来,缅北密支那法院十几次开庭审理此案,中国工人们都是坐在囚车上被押至法庭。从走下囚车到进入法庭,以及开完庭后走回囚车的两次间隙,他们有机会和现场的家人聊聊天。“见一次能有15分钟到20分钟吧。”金明元总共去见了他们五六次,每次在签证和路费上大约要花去3000元。

“精神状态不好,里面条件也不好。早上一点稀饭,中餐晚餐也吃得马虎,相当艰苦。每个人就睡40厘米宽一点点的床,连平躺都不能,蚊虫又叮咬……”最令金明元牵挂的是妻子的肾结石,他还为她带去了药。

王丽萍探望过三次丈夫,每次开庭的前一天她赶到密支那,看完丈夫第二天再回家。聂根权告诉她,简易的床铺是木板搭的,他和200多人睡在一个大房间里。闷热潮湿的天气让很多人身上长疙瘩,很遭罪。

监狱里的饭硬得像石头,汤如同清水,又没有菜,寡淡到难以下咽。即便王丽萍送去一些营养品,因为天气太热,环境又差,根本没办法保存。看着丈夫一次比一次消瘦,王丽萍心急如焚,却无计可施。

被关押的前期,中国工人是不能往家里打电话的,到了五六月份,每次老板探监时会带去手机,工人们排队给家里打上几分钟电话。金明元的妻子总共打过两次电话,最近一次正赶上19岁的儿子放暑假回来,他对着电话痛哭:“妈妈你不在家,以后让我怎么上学……”

弟弟家的两个孩子,大些的男孩已经辍学在家务农,小些的女孩正在读高中。自从亲人们出事后,金明元既要照顾家里,又挂心他们,已经没有办法继续跑运输,经济来源也暂时没有了。几天前老母亲中风,更让他分身乏术,交完医药费,他身上只剩170元。“娃娃开学读大二,现在学费还没有着落,没有任何钱,这是头等大事,我真是欲哭无泪。”

为了维持家中生计,还买车的贷款,王丽萍也不得不出来打零工。近来这一个多月,她每天拼命找活儿干,收烤烟,甚至去工地扎建筑钢筋,同样已是心力交瘁。“累啊,赚了两三千元还是很不够。两个娃娃正在放暑假,开学又要用钱。”

如今,家属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中国政府身上。“不说男的,这次被抓的总共8个女同志,不伐木,不弄木料。”金明元悲愤不已,“你想想,她们哪有能力搞这些事情嘛,政府要帮忙啊。”王丽萍也没有放弃信心:“现在我们也只能等,只能靠政府了。”

中方态度:力图缓和事态,尽量保证涉事人员平安回国

据新华社报道,7月22日,缅甸媒体率先曝出,缅北密支那县当地法院对中国伐木工一案作出判决,153名中国工人被判处“终身监禁”。此判决消息一出,引发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尤其所谓“终身监禁”的判决,被普遍认为量刑过重。

依据缅甸法律惯例,本案判决的终身监禁相当于执行20年有期徒刑。针对这一事件,我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方对缅方有关判决高度关切,已向缅方提出交涉,要求缅方重视中方关切,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此案作出妥善处理。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新闻处潘雪松主任表示,从今年1月到现在,中方使领馆工作人员多次赴这些公民的被扣押地进行探望,使馆联合工作组此前为这些人购买了换洗衣裤、毛巾、水杯、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还送去了符合中国人口味的伙食。“中方使领馆为被扣押中国公民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援助,帮助他们与缅方进行沟通。”潘雪松强调,虽然此前有过类似案例,但像这次这么大规模的人员被抓还是头一回。目前被扣押中国籍伐木工人是安全的,中方会力图缓和事态,尽量保证涉事人员平安回国。

(京晚)

当地时间7月22日,缅甸北部密支那县的一家法院以非法砍伐木材的罪名,判处150余名中国籍伐木工人20年有期徒刑,另有两名未成年人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图为缅甸军警押送中国伐木工人的现场。 (CFP)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