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鹤·老人·树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鹤·老人·树

 

□雅歌

应鹤城晚报之邀,这个夏天,我来到祖国北端的齐齐哈尔,参加百家晚报看鹤城采风活动。一踏上这片土地,清新的空气让人精神一振,一路的疲乏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在丹顶鹤的故乡一路走来,深深感受到生态的文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来到鹤城自然少不了看鹤,鹤城看鹤最著名的当属扎龙湿地。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肺,来到东北,才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湿地,那么多那么大,地球呼吸起来也一定是顺畅的吧。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西部乌裕尔河下游,有两个香港那么大,这里是丹顶鹤的故乡,也是丹顶鹤的天堂。湿地内芦苇塘和河道湖泊融为一体,难分彼此,水质清纯,苇草肥美。路边苇草丛中,不时可见三三两两的鹤,或散步、或静卧、或发呆。走在湿地的景观道上,我被正在散步的“一家三口”萌到了,鹤妈妈鹤爸爸陪着两三个月大的小丹顶鹤散步,小丹顶鹤懵懂地摇摆前行,鹤妈妈和鹤爸爸护卫两侧,不时用嘴巴拱一下,纠正它的路线。这里的鹤完全不怕人,你从旁边走过,它淡定地该干吗干吗。

在观鹤台前,丹顶鹤从水洼对面的山坡振翅飞来时,原本还在交谈的游客完全安静了下来,大家震惊于眼前的情景:群鹤齐飞,掠过头顶,清脆的鹤鸣就在耳边响起,大家的视线随着飞舞的鹤群转动,快门声咔咔响起。像是想陪大家多玩会儿,鹤群飞起后转了个弯儿又回到了观鹤台前的水洼,散步、整理羽毛、喝水、捕食,悠然自得。我想,齐齐哈尔之所以被称为鹤城,不仅因为这里是鹤的故乡,更因为这里人与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吧。

来到东北,才体会到什么叫幅员辽阔,早上七点从齐齐哈尔市区出发,十一点多才到其所辖的拜泉县。车窗外是远到无边的绿色和蓝到令人心醉的天空,刚下过雨的空气湿湿的,呼吸起来从里到外的熨帖,来到东北,除了仰望蓝天,我最常做的就是深呼吸。虽然坐了一个上午的车,没有碰到几个村庄,但有这般美景做伴,竟也不觉得无聊。

踩着脚下黑黝黝的土,挥着手里的锹,在拜泉县的五岭峰上,我种下了三棵樟子松。

脚下的土简直能踩出油来,一脚下去,黏黏的沾在鞋上,蹭都蹭不下去。那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开始种第二棵树了,他的鞋子已经沾满了黑的泥,但是脸上的笑止也止不住,看到这么多棵树要在这个苍翠的山坡上安家,他一定满心欢喜。

眼前的老人就是说出“树是我爹!”这句“名言”的王树清,朴素的穿着,憨厚的笑脸,怎么也想不到他是齐齐哈尔市原副市长。关于王树清,当地流传着不少段子,天寒地冻时,他趴在坑里抓偷偷砍树的人;看到路边有树枯了,他命令所有人下车,为绿色生命默哀三分钟;发现开发商砍了工地里的一棵树,他严令背诵《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要求对方在旁边栽上一片林子作为补偿……

1981年,王树清担任了拜泉镇党委书记。他向县委立下军令状,用5年时间建成护城林网。有人劝他“前人栽树,后人乘凉,5年时间你干啥不比栽树出政绩?”王树清不为所动,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绿色事业。起初,有些农民觉得种树占地、费工、费钱,动辄把挖好的树坑填平,把栽好的树苗偷偷拔掉,王树清就带人再栽一遍。为了护树,有时他就在地里过夜。一次,王树清正领人栽树,忽然来了一群人,其中一个举着镐要刨树。王树清怎么劝都不行,情急之下大声吼道:“你们要刨树,先刨我王树清!”来人终于放下了镐头,小树得救了。

老人从齐齐哈尔市副市长的位子上退下来之后,又回到了拜泉县,当地没有一个护林员,但老百姓都说王树清是他们的第一护林员,有啥跟树有关的事儿向他反映,他比谁跑得都快。老人曾说:“用一头白发,换满山青松。”

如今满山满地都是绿色,当地人也从绿色农业中尝到了甜头,而满头白发的老人还在挥锹种树,还在为三北防护林添砖增瓦。老人的形象让我不禁想起了父亲,他也爱种树,小时候,每年都带着我种上几棵树,后来到了城市,没有地方种,每到植树时节就跟我说:“哎,上哪儿找块地方种棵树呢”。想到家里的老爸,我又拿起一棵树苗。

离开齐齐哈尔时,再来一个深呼吸,觉得清新纯净的空气中包含了许许多多,让人倍加珍惜。再见,五岭峰上的小樟子松、泰来县路边树林里一闪而过的小松鼠、兴十四村的百斤大西瓜、甘南的桑葚园……生态东北、绿色东北已深深印在我心间。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