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呼格案:要为终身追责立木取信
@微语
养老金“试水”
中高级别官员 或不适合定点考勤
公共场合秀恩爱,个人权利须有度
炫耀性消费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7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呼格案:要为终身追责立木取信

 

□辛荆

摘要┃说了那么多“终身负责制”,司法机关追责了多少人?对呼格案追责,就是立木取信的好机会。

呼格吉勒图的冤案虽然在去年年底就得以昭雪,但对司法人员的问责则远未结束。

近日,呼格的父母从当地报纸的任命公示中惊奇地发现:之前一审判决呼格吉勒图死刑的法官胡尔查、宫静,在6月26日被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而市中院表示:此次任命系工作需要,属正常任命、非升职,“任审委会委员并非意味着不追责”。

担任“审判委员会委员”,未必算“升官”,但是在去年1月,也就是在呼格案遭到舆论持续质疑、真凶赵志红已经落网9年的情况下,两位法官却“逆风飞翔”——胡尔查从行政审判庭副庭长升任执行监督庭庭长;宫静也从副庭长升任了庭长。如今,在呼格案平反之后,两位法官又顺利进入审委会,这与公众期待的“错案终身追责”相差千里。

事实上,明明已是冤案,但对司法官员的问责却往往难以启动,虎头蛇尾、无疾而终往往占了大头。这严重损害了平反冤案后好不容易有所恢复的司法公信。比如,轰动一时的浙江叔侄冤案,平反至今已经过去两年,但对于相关责任人,特别是“女神探”聂海芬的责任追究,还在一片混沌中。司法机关为什么不能主动、全面发布冤案的问责进程呢?为什么在冤案发生之后,不尊重受害者和公众的知情权?

去年,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核心议题就是“依法治国”,会上明确提出:“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今年4月,《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再提“终身负责制”。甚至,当初判决呼格死刑、相关法官又“荣升”的呼和浩特中院,其院长董秉惠也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强调:“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说了那么多“终身负责制”,司法机关追责了多少人?对呼格案的追责,就是一个立木取信的好机会。

众所周知,呼格案是一起在证据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违反法定证据判决死刑的冤案。之前呼格案的原专案组组长、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冯志明已因涉嫌职务犯罪被“双开”。但冤案的酿成、司法防线的溃败,并不止于公安一家,如果一审法官能本着敬畏法律、敬畏真相的态度守住底线,冤案也不会发生。当然,法官也可能要倒苦水:当年法治环境差,面临压力不得不判……但相较于一个年轻生命的冤死,相关责任司法官员被追责又算得了什么呢?

司法改革是一项关系中国未来的系统改革,“终身负责制、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又是其中的关键。2300多年前,商鞅用立木取信的办法,一举确立了变法改革的社会公信;同理,目前的呼格案追责,也是一个立木取信的机会。全社会都在看着:这么一起轰动全国、进入“两高”报告的案子,有没有进行全面、严厉的问责?这将考验推进“终身负责制”乃至整个司法改革的决心。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