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特别报道
3上一版  下一版4
 
曲凯明:将来想当工程师 养活妈妈
爱心成就大学梦
王豪:家庭环境是学习的动力
闫女士 捐款1000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7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靠残疾父亲打煤球供出的大学生
王豪:家庭环境是学习的动力

 

受访学生:王豪

毕业学校:市一中

高考分数:642分

报考院校:南开大学等

□本报记者 张静

今年高考,市一中高三(9)班的王豪考出了642分的好成绩,高兴之余想到大学学费,一家人犯了愁。

残疾父亲

打煤球供出两个大学生

7月8日上午,记者驱车行至市区开源路与新南环路交叉口,沿一条斜着向西南方向的小路来到市聋哑学校附近,路南边一间低矮的红砖屋就是王豪的家。

王豪身穿运动衣,皮肤晒得黝黑,看起来非常结实,他正在帮父亲王刘洋打煤球,王刘洋的右臂只剩半截,右手肘和左手全是厚厚的黑煤灰,父子俩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这间红砖房被隔成了三小间,最东边是厨房,摆设非常简陋,做饭烧的就是自家打的煤球,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就在这里解决。王刘洋和妻子居住在最西边,中间是王豪的卧室,走进后一股霉味扑鼻而来。记者看到房顶搭了一层预制板,王刘洋说为了防水,预制板上面又铺了一层石棉瓦。狭小的窗户在墙壁的最上方,因为蚊子太多,窗户从未打开,整个小屋密不透风。卧室的南侧摆了一张床,床旁边放了很小的一张书桌,这是王豪平时学习的地方。王刘洋介绍,小桌子是原市经济管理学校淘汰的,王豪从初一一直用到现在。桌子上摆了几本书,最上边的一本是世界名著《爱玛》,英文版的。

红砖房外有一大片空地,一堆堆的煤块、精选煤摆放在这里,王刘洋的妻子许闺女说,为了供孩子上学,夫妻俩借钱购买了加工煤球的二手设备。2008年冬天,王刘洋因查看正在运转的打煤机,棉袄被螺帽缠住,瞬间就把右胳膊带进机器里了。

“那时候感觉天都塌了。”回忆起丈夫受伤的情景,眼前这个瘦弱的女人泪如雨下。

王刘洋劝妻子:“别说了,别说了。”

妻子倚在门旁泣不成声:“俺啥救助都没申请,因为觉得比俺困难的人还有,俺还能挣俩,就想着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但是这日子过得真是不容易……”

王刘洋对记者说:“别的不跟人家比,俩孩子学习好还懂事,心情就好。”王豪的姐姐王慧慧去年考上了河南中医学院,再过一个星期就放假回来了。

王刘洋说,现在每个月能有近2000元的收入,房子是租的,带房外的空地每月要交700元租金。“孩子上高中每个月的生活费是400块钱,从来不要零花钱,非常懂事。”

家庭环境是他学习的动力

王豪给人的印象是典型的理科男生,话不多,但是会认真地听别人对他说的话。高考结束,他天天帮着父亲装煤,送货卸货。

“有没有考虑外出打工挣学费?”记者问。

“没,想帮父亲干活,替他分担一些。”王豪说,父亲出事那年,他还在上小学,家庭环境是他学习的动力。

“等通知书下来,有时间的话还想再去学学美术。”王豪说,他特别喜欢画画。说到这儿,王刘洋拿出一沓儿子的素描作品,眼神里全是骄傲。

王豪对自己的高考成绩并不满意,他说高考并没有发挥好,比平时的成绩要低一些。第一志愿南开大学和第二志愿同济大学都很悬。“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每次成绩有起伏时,他们都不会给我压力,特别包容。今年能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也不错,我想学探测制导与控制工程专业。”

问到以后的打算,王豪说,将来肯定学位越高越好。“上了大学我就勤工俭学,会一直读下去。”

见记者采访,王刘洋的邻居张先生感叹:“这一家人太不容易了。刘洋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精神我都佩服,还供出两个懂事的孩子,以前也有人知道他家的情况想帮助他们,刘洋都不要,说自己还能干动。”

7月8日上午,王豪与父亲一起制作、搬运蜂窝煤。本报记者 张鹏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