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探访鹰城非物质文化遗产
3上一版  下一版4
 
500年云飞蝶舞庆祥和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6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舞钢云彩蝴蝶花灯舞:
500年云飞蝶舞庆祥和

范庄村的孩子现场表演云彩蝴蝶花灯舞
范延龄在领舞
 

□本报记者 肖静/文 彭程/图

每逢元宵佳节,全国各地民间艺人会纷纷使出看家本领——游龙、舞狮、唱曲……在舞钢市武功乡范庄村,人们则通过表演云彩蝴蝶花灯舞,召唤“祥云”飘落、吸引“彩蝶”纷飞,借此祈祷子孙后代平步青云。

云彩蝴蝶花灯舞,俗称“云彩灯”,亦名“蝴蝶灯”,至今传承已近500年,是民间自发生成的以祈福、娱乐为目的的舞蹈表演。因表演历史久远、形式独特、极具本土气息,云彩蝴蝶花灯舞已在2010年进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花灯相绕 看蝴蝶纷飞

4月25日下午,伴着激昂欢快的铜器声,在舞钢市武功乡范庄村村民委员会前的广场上,集聚着数十位赶来观赏表演的村民。“我是外村嫁来的,近几年才看到了表演,孩子们都扭得可美!”“原本就元宵节那几天表演,亏了你们采访才又跳上了。”“晚上点了灯才好看哩。”……表演还没开始,热情的村民就一脸骄傲地向记者一行介绍。

不一会儿,化好妆、换上公子装的20多位年轻表演者分为两队,左右手各持一盏蝴蝶形状的花灯,伴着鼓点随着指挥者步入广场中央。口哨声响,表演者将花灯举至胸前,双手交叉上下小幅度摆动,脚下原地踏着碎步,远观如蝴蝶在花中微微展翅;口哨再响,队形出现变动,表演者持灯左右摆动,在空中尽量画出大弧度的圆,脚下碎步频率不断变化,与其他表演者身形交错、花灯相绕,舞出一片盎然春意。

指挥者手中令旗向内收缩,队伍合二为一;吹响口哨再张开双臂,队伍再次散开;左右手交错挥起,两队则舞动着交换位置,远远望去,表演者手持一面彩蝶、一面云彩的花灯变换出各种造型,恍如黄粉相间的彩蝶伴着飘落的祥云在花间嬉戏。

几套队形跳下来,在队前为表演者提醒动作的79岁老人范延龄不住喘气。抹着额头上的汗珠,范延龄说,他是云彩蝴蝶花灯舞的传承人,负责教授年轻的表演者习舞。

花灯舞传承已近500年

范延龄说,关于云彩蝴蝶花灯舞的起源并没有正史记载,目前所知情况都是通过前辈的老师口口相传。

据他介绍,云彩蝴蝶花灯舞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当时,范姓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定居。因当地人烟稀少,缺乏娱乐项目,二人自制了云彩蝴蝶花灯,跳舞迎接新春。

随着家族人丁兴旺,家业扩大,身为读书人的兄弟俩就想创办花灯社。如此,既能拥有趣味高雅的娱乐项目,又能借此祈祷子孙后代平步青云。后人也在此基础上,一年年增加了新的动作。

云彩蝴蝶花灯舞表演队建立后,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范庄村村民就会怀着崇敬之情,在村里的空地上搭神棚。棚内供奉范氏祖先的牌位。农历正月十四晚饭后,祭拜过祖先,云彩蝴蝶花灯舞表演队就赴附近乡村入户表演。表演每年从农历正月十四晚开始,历时三天,至农历正月十六晚结束。

云彩蝴蝶花灯舞的一大特色,就是参加表演人员均为10-14岁的孩子,都穿公子衫,戴公子帽。按照惯例,参演男孩、女孩人数不限,但需为偶数,脖子上佩戴挂锁的银项圈、玛瑙项圈,腰间系彩绸,上身斜挎一圈缀着三五个铃铛的绶带,脚穿软鞋。家族长者边给孩童化妆边说:“化个童子妆,玩玩云彩灯,以后都考上状元。”

寓意祥和

云彩蝴蝶灯成“社”中一“霸”

云彩蝴蝶灯一面为祥云,一面是蝴蝶,蝴蝶代表春暖花开、蝴蝶纷飞,云彩象征事业蒸蒸日上,下代人平步青云。最初扎制云彩蝴蝶灯时,用竹篾条扎成云彩灯形,后来因云彩形状难以扎画,逐渐演变为蝴蝶灯形,前后两面。先用白色透明纸糊住表面,再用水彩在两面纸上分别画上云朵与蝴蝶,在云彩的一面装上手柄,花灯里固定住蜡烛,晚间点上蜡烛就可表演。

范延龄说,目前云彩蝴蝶灯的制作有着严格的数据,统一要求上宽44厘米,下宽34厘米,高40厘米,厚18厘米,蝴蝶触角长20厘米。“我小时候表演花灯舞时,花灯由各家制作,颜色不够统一。虽然花样只这一种,但样式远不如现在精美。申遗后,为了使花灯舞更整齐,制灯找专人制作,规定了格式。”

说起云彩蝴蝶花灯舞的独特性,范延龄勾起了嘴角,这种花灯舞因过去受家族留传的限制,在全国也仅在武功乡范庄村表演。当地人称这种表演叫“玩社”,因云彩蝴蝶灯寓意高贵典雅、欢乐祥和,一出现就非常受欢迎。因此表演队每表演至富贵人家时,只要与其他花社队冲突,主人家就要求其他花社队靠后表演。普通百姓也借此希望庆祝今年丰收,祈祷来年收成,过个热闹、喜庆的春节。于是,云彩蝴蝶花灯舞先行表演的“社规”就慢慢流传了下来。

在一旁听记者采访的63岁的村民范卫民说,今年农历正月初六,云彩蝴蝶花灯舞表演队前往舞钢市原棉纺厂表演时,正在舞狮的表演队就自发地退到一旁,笑着说“你们演完了我们再演”。一同前往的范庄村村民都一脸自豪。

民间瑰宝险些失传

在范延龄的童年记忆里,村里几乎人人都会跳花灯舞。75岁的铜器表演者范禾才笑着回忆说,小时候家人领着他看花灯舞,他边看表演边跟着蹦,蹦累了被家人背着回家,路上听见配合花灯舞的铜器声,醒了继续在地上跟着跳。

不幸的是,在1947年左右,云彩蝴蝶灯因战乱被官兵收走,此后几十年也没再继续表演过。直到1980年,范庄村有个老干部提议重跳花灯舞,召集村民表演。1991年、1992年,村里又表演过花灯舞。其后,花灯舞再次停跳了将近20年。

2010年,舞钢市文化广电局的工作人员查询地方志,看到有花灯舞的记载,希望范庄村重拾文化瑰宝,却又遇到不小的难题:上世纪90年代参加表演的孩子当时已经三四十岁,大多都在外地打工。能够系统教授花灯舞的,范庄村只剩三个人——当时74岁的范延龄,80多岁的范顺卿,还有当年另一位75岁的老人(现在已经去世)。

云彩蝴蝶花灯舞过去教授只传村里范姓人,若按照原本的规则,2010年村里适合的孩子只有两个,为了不让独特的民间瑰宝失传,“对外人,连看都不让看”的规定终于取消。凡是在村里上学的孩子都有机会学习云彩蝴蝶花灯舞。经过培训,选择出合适的队员。

选出合适队员后,几位老人再亲自上阵做动作演示、指导队形。范顺卿苦笑着说,动作其实不难,学习半个多月足能上场表演,只是要做到动作标准、队形整齐却并不容易。连续每天示范抬腿、碎步、侧腰、轮臂,老人总贴着膏药勉强坚持。

除了身体状况,队员的学习劲头也让范延龄颇伤脑筋。舞动时需时时保持花灯竖直向上,否则内芯的蜡烛就会点燃灯壁,这就要求哪怕在训练时,动作也不能松懈。“我们当年学的时候,动作不到位,教练就拿木棍敲腿。现在哪能呀,大声喊一下,孩子扔下东西就不再跳了。”范顺卿和几位老人对视一眼,同时叹气。

文化传承人寻找进行中

传承人的挑选也让几位热心的老人费心。几套队形变换,让60岁的指挥者范德顺汗流浃背。对此他却习以为常,“别说是现在,就是大冬天,毛衣也能跳湿了。”范延龄说,近80岁的他已经跳不动了,但传承人至今还没有找到。

范延龄掰着指头细数过去几代的传承人:范秀林、范国正、范禾堂、范顺卿……这些老师都是本村人,但职业各不相同,有水利工程师、医生、村干部、教师等,都是义务教学,不计报酬。现在参加上世纪90年代花灯舞表演的村民,多因工作原因不愿成为传承人。

村委会主任范德荣说,2010年,舞钢市文化广电局请花灯扎制艺人扎花灯42盏,又购置了20套表演服装以及鼓、铙、镲等大铜器,随之建立“云彩蝴蝶花灯舞传习基地”,以便这个古代的舞蹈持续发展。

但在几位老人看来,这些经费不足以支撑每年的花灯舞演出。一旦花灯表演时被烧,必须补修或新制,这些费用看似低廉,却不能忽略。过去,白石崖属于范庄村,舞灯经费靠山上收入维持。白石崖后来划为国有之后,花灯舞几乎就没有经费了。

近几年,扎灯艺人范德重为了使云彩蝴蝶灯更加美观,在三合板上画出蝴蝶灯的形状,用刻刀刻下来,在蝴蝶的翅膀上镂空成一个一个的小圆点儿,再用小木棍和胶水将灯的两面粘起来,最后用铁钉钉上。如此,晚上点蜡烛后,蝴蝶翅膀会有一闪一闪的小星光透出,且大大加快了制灯速度。只是成本较高,暂时难以广泛采用。

除了元宵节期间的花灯舞表演,表演队还会额外接受一两场商业演出。获得的报酬,几位老人多数用来购置饮料等物品,奖励年轻的表演者。与老人相比,表演者们则乐观得多。12岁的滚河李小学6年级男生范腾飞说,2013年元宵节见过这个表演,那时他就很想学。衣服有时下发到自己家,他没事儿也会穿着玩玩,对着镜子自己练。“会学到十五六岁吧,这还挺有意思的。”

10岁的滚河李小学5年级女生范俊鹏原本被选中,因假期出去旅游错过了培训期,她从候场时就和其他表演者待在一起,满怀期待地说明年就会参加表演,这次提前过来记记动作。

6月初,记者再次致电询问传承人找寻情况,范延龄说已经找到了适合的候选传承人,但尚未正式定下。几位老人会继续做功课,今年内明确传承人选。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