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6版:社区·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黄海玲:校园里的“编外体育老师”
八旬老人刘国珍老有所乐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5年6月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写微博、玩微信、做公益……
八旬老人刘国珍老有所乐

刘国珍上网与一些志愿者进行交流。
 

□本报记者 牛超/文 彭程/图

年过八旬却不服老,上网聊天、发微博、玩微信、写文章、做公益……这些事情构成了他每天的生活。他叫刘国珍,家住市区联盟路原市房产局开发楼。

5月26日,记者见到了这位老人。

老人很爱笑,因为耳朵有点聋,跟他说话需要大嗓门。记者见到他时,他正趴在客厅的桌子上写《医苑杂言》。

“潮老头”学上网

刘国珍今年81岁,老家在郏县长桥镇。21年前,他从郏县人民医院退休,“孩子们在市区,所以退休后我和老伴儿就来了。”老人说,刚退休时,他闲着没事,就到市工人文化宫附近转悠,有时几个人打牌,一打就是半天,很无聊。

“见到年轻人上网,我觉得很新鲜。”老人说,在外孙及孩子的帮助下,他开始学习上网。上了年纪,记性不好,老人专门找了本子,上面记着如何开机、复制、粘贴……“起初只会开机,打开网页,浏览新闻,后来就想写些东西。”老人说,年轻时他拼音学得不好,为了上网打字,他拿着《新华字典》学拼音,“开始是一个指头点着打,现在能两只手同时打字了。”

学会打字后,老人取了网名“柳暗花明”,并申请了QQ号、微博,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成文字,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到电脑上,保存起来。

努力就有收获

老人的一个女儿在北京上班,非常关注老人的微博和QQ,觉得老人有的东西写得不错,就试着帮忙投稿,没想到多篇稿件被一些杂志刊发。

老人家里放着一本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光阴·味道》,里面收录了一篇老人写的《一封苏联的来信》。“它讲述的是我年轻时与一位苏联朋友的故事。”老人说。

2010年,老人写的《入学记》在《老年春秋》杂志刊发。

“前前后后发表了10多篇,有的我也记不清是在什么刊物上了。”老人说,他写东西纯粹是为了自娱自乐,没想到能发表。

目前,老人除了在微博上发表一些日常心得外,写得最多的是顺口溜、打油诗。

“电脑网事非我长,混迹高手丛林旁,笔文异事忘乎老,草民网上寻贤长。”“莫叹夕阳晚霞尽,老骥奋蹄踏余生,屈指岁月光阴浅,当尽微博度众生。”……记者看到,他写的打油诗,有自嘲的,也有为自己鼓劲的。

八旬“老义工”

称老人是“老义工”,并非指他参加公益活动的时间长,而是指他的年龄大。

据老人介绍,由于经常上网,他也有了一群网友。2014年5月,老人在网上认识了鹰城网事公益联盟的版主“牛哥”,自此开始了自己的公益之路。

“我上了年纪,体力上和年轻人没得比,而且也没有别的特长,就会看病。”老人说,通过“牛哥”,他接触到不少爱心人士,其中也有一些因家贫看不起病的患者,他便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大家看病。

保定一位网友因糖尿病并发症引发脚部肌肉坏死。老人在“牛哥”的微博上看到此事后,将自己潜心多年研制的膏药寄去,帮网友治病。

去年下半年,老人在网上认识了“爱心之家”志愿助学协会的“史泰龙”,从而成为该协会的一名志愿者。

“他可是我们‘爱心之家’最年长的志愿者。”提起刘国珍,“爱心之家”的负责人说。

湛河区曹镇乡关庄村的连玉琴今年10岁,父亲因患糖尿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有精神障碍,全家几乎没有经济来源,16岁的哥哥辍学在市区一家小餐馆打工。“史泰龙”将此信息在网上发布后,引起了刘国珍的关注。

“我想帮助她。”老人给“史泰龙”留言。老人因为晕车,平时很少坐车,但为了帮助连玉琴,他多次坐车赶到连玉琴家,帮其父亲看病送药。

由于身体原因,老人平时很少到“爱心之家”,为了能随时了解“爱心之家”的活动信息及动态,老人专门开通微信,加了“爱心之家”的订阅号。“我每天都要看看,有什么活动,我能出上力的,我就去。”老人说。

今年4月,老人被“爱心之家”志愿助学协会评为“最佳义工”。

“我不开诊所、不图赚钱,只想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有需要的人。”老人说,“老年人嘛,就应该坚持老有所事,自找事干,老有所乐。”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