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6版:酒水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人间有酒香满杯,难得剑南春滋味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间有酒香满杯,难得剑南春滋味

 

西蜀文化古城绵竹,素有酒乡之称,这里是中国名酒剑南春的故乡,也是川酒发源地之一。绵竹酿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酒文化特别丰富。从绵竹的史料和收藏的文物可以考证出,延续两千四百年的剑南春酒史,不仅是四川酒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值得人们挖掘、研究。

绵竹县志记载,明代绵竹酒业凋蔽,清康熙年间复苏,有酿酒作坊上百家,其中大曲作坊18家,“朱(天益)、杨、白、赵”四大酒坊最为著名。至乾隆年间,“绵竹大曲”已经闻名遐迩。1911年,“绵竹大曲” 获四川省劝业会一等奖。1951年5月,以“朱天益”、“积玉鑫”、“裕川通”等老牌作坊为主,成立了国营绵竹县酒厂,这个厂就是今天“四川省绵竹剑南春酒厂”的前身。这些老作坊传承下来的古窖池便成为今天剑南春酒坊遗址。而遗址中硕果仅存堪称活文物的“天益老号”一直不断为剑南春酝酿着琼浆玉液。在剑南春“天益老号”古酒坊周围,明清遗存至今连续使用的古窖池有695个,面积达6万平方米,构成规模宏大的“天益老号”古窖池群。它们或追溯至南齐,或兴起于明清,均经历了民国和建国初期两次改造与完善,至今从未间断过酿酒生产。传延下来的“天益老号”里的酿酒作业还是纯粹的手工操作,这里的酿酒师傅们用着古老而传统的生产工具——酒甑、云盘、鸡公车、晒笆、黄桶……其中尚有清代酿酒用水井一处,明代水缸,清代大曲坊木质吊牌、木匾等。这些保存完好的传统酿造工具有些仍然运用在现代剑南春的酿造过程中。可以说,“天益老号”的完整性是国内众多古窖池所无法比拟的。

剑南春酒是唯一载入中国正史的中国名酒,也是中国至今唯一尚存的唐代宫廷御酒。剑南春酒被选为唐代宫廷御酒长期入贡的历史,载入正史《旧唐书·德宗本纪》,记载了德宗皇帝亲与朝臣商讨“剑南烧春”进贡事宜。皇室宫廷的长期御用奠定了剑南春“大唐国酒”的历史地位,也深深烙下了盛唐文明的印迹。

在宋代,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的影响和作用不仅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上,同时还为南宋抗金作出了重要贡献。据《宋会要》记载:南宋初年,为了筹集军费抗击金兵,时任川陕巡抚处置使的绵竹人张浚从绵竹兴旺发达的酿酒业和大额的酒税上得到启发,于建炎三年(1129年)实施“隔槽酒法”,鼓励民间纳钱酿酒,次年便使四川酒税由过去的缗钱140万缗猛增至690万缗。此法前后施行了70余年。这笔庞大的酒税收入大大缓解了南宋王朝军需困难,在抗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绵竹酿酒业为代表的四川酒业在这段历史中显示出了巨大的力量。

明末清初,由于战乱不断,人口锐减,导致绵竹农业荒芜,经济萧条。依附于农业发达而产生的剑南春传统酿造技艺受到巨大威胁。直到清康熙年间(1662-1722)才逐渐恢复,出现了朱、杨、白、赵等较大规模的酿酒作坊。剑南春酒传统酿造技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绵竹县志》记载:“大曲酒,邑特产,味醇厚,色洁白,状若清露。”乾隆年间太史李调元,宦游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自谓“一笑市人谁知我,醉来高卧酒家楼”,并夸口尝尽天下名酒,是个十足的饮酒行家。他说自己“天下名酒皆尝尽,却爱绵竹大曲醇”。

清末,绵竹酿酒作坊已有上百家,著名大曲坊已增至18家,绵竹商贸因此更为昌盛,出现了“山程水陆货争呼,坐贾行商日夜图。济济直如绵竹茂,芳名不愧小成都”(清诗人李锡命《咏绵竹》)的繁荣景象。作为最早载入正史的“皇室御酒”,剑南春代表了中国白酒文化的制高点,也彰显着中国白酒在国际上无法遮掩的尊贵气质。同时,也在世界蒸馏酒史上创造了无法超越的纪录。 ★

(武秋红 王建党 整理)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