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7版:有声有色·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山东快书的利落劲儿
黄绮珊《灯塔》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2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快书的利落劲儿

《大刀记》由赵浚凯执导,谷智鑫、王珂等主演。
故事发生在1937—1945年间,日军入侵山东,在鲁北各县制造了一系列惨案,梁永生带领民众组建大刀队奋起反抗,把大刀作为杀敌武器,经历了大闹黄家镇、血染龙潭、虎口拔牙、重返宁安寨、夜战水泊洼等一次次战斗的洗礼,谱写了鲁北人民在日寇汉奸的残暴统治下不屈不挠的抗战史诗。
 

电视剧《大刀记》改编自曾发行3000万册的连环画,许多中年人对这个故事有印象,但现在把它搬上荧屏,观众还是会感到一些陌生。

陌生是因为,曾经在几代中国人心中十分重要的尚武精神逐渐淡化了。体现到荧屏上,就是宫斗戏、穿越戏和言情剧的天下,武打热再难重现。《大刀记》虽不是武侠剧,但还是能看出它对《霍元甲》《中华英雄》等优质武侠剧的学习与继承。开篇一个长达数分钟的长镜头,展现了上世纪30年代末鲁北县城的人物全景,同时也把那个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摆了出来——刀兵饥馑,弱肉强食,恶人当道,贫民孤苦。于是,剧中把一柄大刀使得虎虎生风的梁永生,就成了乱世使者,正义的代言人。

在说书人的口中,英雄总是熠熠生辉,充满传奇色彩,或是为了增强可信度,《大刀记》并没有采取神化的手段去塑造梁永生,而是把梁永生放在整个山东的乡土文化中去表现。山东人重儒是众所周知的,但与重儒同等重要的是尚武。“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这是《大刀记》为什么在过去和现在都振奋人心的缘由所在。梁永生与日本人打擂台拼刀法赢了,为保护梁永生平安离开擂台,师叔王生河挟持日军将领,并刀斩诸多日军士兵,最后身中数枪仍然不倒,手拄大刀酷似关羽,死而不倒。

《大刀记》之所以远离抗战神剧,原因在于全剧重点凸显“大刀精神”而非渲染“杀鬼子神话”。在兵器中,刀是重武器,用在明处,与偷鸡摸狗的暗器界限分明。而“大刀精神”也是武器特征的延伸,这种精神的组成,离不开公道、正义,而公道与正义,何尝不是整个中国民间千百年来所追求的价值观?

“大刀文化”是齐鲁文化的一条主脉络,《大刀记》带领观众重新梳理了“大刀文化”的形成。对内,大刀的作用是行侠仗义、路见不平一声吼,梁永生当街暴打疤癞四和贾老爷,就是用刀主持公道。对外,大刀的作用是捍卫家园、抵御外侵,与日本人比武也好,挥刀与持枪的敌人进行敌强我寡的战斗也好,刀除了其工具化的作用,更旗帜般地宣示:刀在人在家园在。

就创作层面看,《大刀记》使用的演员在剧中多说山东方言,这制造了一种天然的亲切感,遗憾的是许多方言说得不太地道,少了台词方面的韵味。在叙事上,《大刀记》采取的是“大格局,小叙事”,特点在于把大情节里的小故事说足讲明,情节衔接度比较好,有山东快书的利落劲儿。(韩浩月)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