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回眸2014,关注鹰城十大民生工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公共医疗,让城乡居民有病敢医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公共医疗,让城乡居民有病敢医

在郏县妇幼保健院里,医务人员对脑瘫患儿进行治疗。
 

□本报记者 王春霞/文 彭程/图

【关键词】

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核心提示】

“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2014年我市“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其中具体包括,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继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补助等项目;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继续实施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程,改善贫困残疾儿童生存与发展状况。

2014年已经过去,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发现,除了个别基础建设项目尚未完成外,大部分项目已完成年初设定的目标,让群众得到了实惠。记者挑选其中的三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孕产妇住院补助和贫困残疾儿童康复工程,进行了深入采访。

农村居民

有了“家庭医生”

上月15日一大早,新华区郝堂村民吴月琴大妈突然感觉头晕得直不起来,她急忙给村医王爱红打电话:“我可能起床起得太猛了,头晕得不行,你过来给我看看吧。”

王爱红一听,拎起“乡村家庭医生出诊箱”直奔吴月琴大妈家。量血压、扎针输液、守护观察,王爱红忙了一个早上才离开。

上月18日,记者来到郝堂村卫生室采访,几位村民正在健康教育室里聊天,其中一位就是吴月琴。她向记者叙述了3天前她经历的真实一幕。今年66岁的吴月琴大妈患高血压、高血糖多年,平时又独自居住,是王爱红常上门服务的对象。吴月琴由衷地对记者说:“我们村的村医,就跟家庭医生一样,打个电话就来了,很方便。”

郝堂村有村民近千名,都是王爱红签约服务的对象。村里哪位老人有慢性病,谁家有孕妇,哪家小孩该打疫苗了,她都门儿清。

作为签约村医,她不仅要为村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还要提供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评估、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健康咨询指导、制定疾病防治方案等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此外,对于行动不便的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等人群可以提供上门诊疗服务,建立家庭病床。

这是2014年新华区在农村实施“乡村医生签约服务”活动带来的新变化。这一活动旨在提高辖区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让辖区农民也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到“家庭医生”式的贴心服务。

据市卫生局副局长张泉水介绍,村民享受的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际是由政府买单的,该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的30%-40%用来支付村医为村民提供的服务。

2014年,市卫生局积极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将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至35元,指导郏县、叶县、新华区、卫东区相继启动了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建立乡村医生与农村居民间的契约服务关系,强化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落实,提高农民群众的满意度。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为402.92万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达97.53%,其中规范化电子档案建档率91.52%。其中0-6岁儿童健康管理人数39.42万,孕产妇健康管理人数5.33万,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人数39.73万,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人数24.96万,Ⅱ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人数8.29万,重型精神病患者管理人数1.22万。

生个孩子

农村产妇只花了300元

上月23日,郏县长桥镇王凤梧村的邹女士在郏县人民医院(东病区)顺产诞下一名女婴。“生孩子是大事。”邹女士的丈夫小秦一直在江苏无锡打工,不久前回乡陪妻子生产。

上月24日,小秦带齐各种证件手续到住院部收费窗口办理出院手续,由于是顺产,医院全部费用只收了1100元。接着,小秦来到旁边的新农合报销窗口办理报销手续。新农合定额报销500元,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300元,小秦又拿回了800元。算下来,他家生个孩子只花了300元。

这让小秦既高兴又有点意外:“我在无锡那边的同事生孩子花了3000多元,我想咱们这里至少也得花2000元吧,没想到只花了300元,新农合政策真是挺好的。”

据郏县人民医院(东病区)妇产科主任王菊英介绍,按照新农合单病种限价,该院顺产收费1100元,剖宫产收费2800元。新农合报销加上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像邹女士这样生孩子只花300元的情况,在这里很常见。

张泉水告诉记者,2014年,市卫生局不断完善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实施方案,规范补助资金发放程序,确保每位农村孕产妇都能及时享受到300元的住院分娩补助。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市共有38591名农村孕产妇享受到住院分娩补助,新增叶酸服用人数39412人,宫颈癌普查20604人,乳腺癌普查2030人。

脑瘫患儿康复治疗

家人不花一分钱

上月12日上午,郏县妇幼保健院儿童脑瘫康复治疗中心。

6岁的王孩儿坐在妈妈张建敏的怀里,头上扎满了针,大夫王晨正在为他进行针灸治疗。随后点穴、电疗、语训等康复项目也要轮流做一遍,这是3个月来王孩儿每天必做的“功课”。

张建敏是郏县安良镇邢楼村农民,快40岁才有了这个孩子,由于是低体重早产儿,孩子好不容易才活了下来,可人家会爬的时候他不会,走路也比别的孩子晚,快6岁了还不会说话,这让两口子有点发愁。听老人们常说,有些孩子说话晚,是贵人语迟,她也没太在意。直到让孩子入学,幼儿园不收,张建敏这才急了,带孩子到医院一诊断,竟然是脑瘫,她哭得跟啥似的。

“他爸在村上一个陶瓷厂打工,有活儿去干,没活儿停工,一个月下来挣不了几个钱,养活一家还勉强,拿什么去给孩子治病呀。要不是有这个免费项目,我们家真是治不起。”张建敏说,“治疗了3个月,效果可明显,刚开始来时跟人不交流不说话,现在见到护士会喊阿姨了,我教他读幼儿读物,他也开口会跟着读了……”说到儿子的变化,张建敏忍不住喜极而泣。

记者在该中心看到,这里的脑瘫康复医疗设备一应俱全,在儿童作业训练室、电疗室、水疗室、蜡疗室里,不少脑瘫患儿正在接受康复治疗。

在水疗室里,7个月大的婴儿涵涵正带着游泳圈在浴盆里“冲浪”,电动水流不断刺激着她的神经,她和王孩儿一样,都是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的受助对象。

涵涵的妈妈赵艳歌说,孩子早产,因脑缺氧导致脑瘫,在重症监护室里抢救了很长时间,现在孩子的爸爸、爷爷、奶奶都在外打工挣钱还债,“多亏了这个项目,孩子治疗了几个月,现在好多了”。

该中心主任许艳艳告诉记者,患儿在这里治疗,新农合先报销75%,剩余25%由残联康复救助工程项目资金来支付,家长不用花一分钱。脑瘫患儿发现越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许多贫困家庭的脑瘫患儿因为无钱医治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这个项目很好,给脑瘫患儿家庭带来了希望。截至记者采访时,已有38名患儿在这里获得免费的康复救助。

市残联康复部负责人薛政国说,郏县妇幼保健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是我市2014年新增的脑瘫患儿康复救助指定医疗机构之一。除了对贫困脑瘫患儿实施救助之外,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救助项目还对智障、孤独症儿童和聋儿提供康复训练补贴,并提供助听器、助视器、假肢等相关器具。目前,我市对残疾儿童的摸排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发现一例,备案一例,救治一例,保证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全部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

据统计,2014年,我市共安排康复任务指标1000名,其中省定任务560名,市政府匹配440名。截至目前,我市已实际救助各类贫困残疾儿童1023名,超额完成了任务。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