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特立独行的“布鞋院士”李小文走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5年1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称“扫地僧” 自比“令狐冲”
特立独行的“布鞋院士”李小文走了

人物简介
李小文(上图),1947年3月2日生于四川自贡,籍贯安徽贵池(今池州),遥感、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小文1968年毕业于原成都电讯工程学院,1985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获地理学硕士、博士以及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前任所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中心主任,资源
 

坦然面对死亡 不愿拖累别人

昨天上午,在北师大地理学教学实验中心门口,电子显示屏显示着“沉痛悼念李小文先生”的字样。进出的师生面色凝重,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楼四层最西头,一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办公室,门上贴有“李小文”的名字。

记者见到了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党委书记葛岳静,她在306医院送李小文先生走完了最后一程。两个晚上没好好休息的她有些憔悴,脸上掩盖不住悲痛的表情。葛书记向记者展示了拍摄于1月7日的送给李小文院士“感动师大”证书的照片,“这是和李院士的最后一张合影了。”

记者了解到,1月9日上午,李小文在家中晕倒,当天下午,他开始吐血,医生诊断为门脉高压,这是肝硬化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当天下午6时,病情开始恶化。1月10日13时05分,李小文因病医治无效离去。

曾经,李小文拟下一份“尊严死”遗嘱,不允许在他身上使用“插管、呼吸机和心脏电击”等急救措施。他理想中离开世界的完美方式是:“不浪费国家资源,不给别人带来拖累,不让自己遭那么多痛苦。”

李小文的妻子自我安慰:“这正遂他的愿了。他走得痛痛快快,没有太多痛苦。”

最后一课 站着讲了两小时

采访中,不少学生对于李小文先生的去世感到震惊和悲伤。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小李告诉记者,李先生是一个低调得不能再低调的人。“平时就是大家在网上看到的形象,衣着朴素,一双标志性的布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生小丁也是李小文的学生,他说每次去李老师家,那里的一个沙发永远都是给学生坐,“他就坐一个小板凳,听我们分析观点,表示认同了还开心地拍着大腿‘蹦’起来,像个老顽童……”

学生们说,这个学期,李小文看起来比过去苍老、憔悴,但他依旧坚持给博士生们开课。去年10月25日李小文给博士生上了“最后一课”,站着讲了两个小时,这中间因为话筒比较矮,他经常低下头去,以便让大家听得更清楚。“讲得依旧行云流水,我们听得如痴如醉,不想竟是最后一课。”博士生胡荣海哽咽着说。

李小文喜欢喝酒,有媒体报道,61岁时他每天还能喝一斤二锅头。和他最喜欢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一样,他身上经常揣着酒壶。不过学生们告诉记者,近两年因为肝硬化,他已经戒酒了,“讨论问题时兴起,我们偶尔开过‘抿一点儿’的玩笑,他总是摇摇头说‘不敢了不敢了’。”

他和所有学生都在一个QQ群里,群的名字叫“桃花岛”,而他,自称黄老邪。

学生们告诉记者,在学术上,李先生鼓励同学们要敢想、敢创新和敢于挑战权威。李小文曾在博客里提到“老师合格的标准”就是让学生做自己的掘墓人。采访中,有人将他与陶渊明等魏晋名士相提并论,“外表不羁但是有着仙风道骨”;一位大学同学盛赞他“维护了传统知识分子的风骨、本色、随性”。

随性的极简主义者 一张照片走红网络

在2014年以前,李小文和他的科研团队一样不为人所知。2014年4月,一张课堂上课的照片在网络走红:照片中一位老人正在作报告,他蓄着胡须、发型凌乱、没穿袜子、脚蹬布鞋,且跷着二郎腿,宛如“世外高人”。

此人正是李小文,照片是他作报告时被学生拍摄并放到社交网络上的。不少网友觉得李小文不像是在作科研报告,而像是在作脱贫报告。由于经常穿一双布鞋,许多网民亲切地称李小文为“布鞋院士”。

网友们觉得他就是现实版的《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虽身怀绝技、低调行事,却随性超脱、活得纯粹。此评价与他信奉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的生活哲学不无关系。

北师大的一位同事回忆,李小文第一次来学院报到时,穿着白衬衫和黑裤子,手里拎着上世纪80年代流行的半圆形黑包,脚上也是一双布鞋,“特别土”。当时,门卫以为他是来推销的农民,将他挡在了门外。还有一次,他去学院领院士生活补助时,斜挎着一个破包,站在财务处的柜台前,被学生误以为是“修空调的师傅讨要工钱”。

生活中,他一直在做减法,减去修饰,除去冗繁,也褪去光环。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怡然自得地沉浸在书房或与学生的讨论中。闲暇时再来点小酒,就更棒了。

照片在网络走红后,面对媒体的采访要求,李小文只是简单地回应:“感谢网友”,希望“冷一冷”“等这波热点过去”。

李小文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是不久前北师大举办的第六届“感动师大”新闻人物评选,他以高票当选,但却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出席1月7日举办的颁奖礼。

颁奖词中如此写道:当众声喧哗的网络将“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你,你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风轻云淡的“技术宅男”。梦也科研,成就“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的是你;酒里乾坤,三杯两盏淡酒间与学生趣谈诗书武侠的,也是你。还是那双布鞋——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武功盖世”的“布鞋院士” 遥感领域的泰斗

李小文生于四川自贡,长在成都,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会计,家教甚严。他曾表示,自己从小比较调皮,做题快,交卷快,交完卷就出去玩,对自己的要求就是“及格就行”。1963年,他在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电讯系就读无线电测量仪器专业。

他从小热爱文学,虽然所学专业是理工科,但他一有空闲总爱“舞文弄墨”。上大学时,他因一篇反驳姚文元的文章而闯下大祸,以至于在毕业一年半后才被分配到四川绵阳一家小无线电厂当技术员。他不敢像人们那样大胆随便说话,两眼只盯着“无线电”,刻苦钻研起来。1977年恢复招考研究生时,他报考了中科院遥感研究所杨世仁教授的研究生,一举成功。

1978年,李小文以中国科学院遥感所硕士研究生的身份,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李小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美期间,他一边学习,一边看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他的最爱,特别是《笑傲江湖》里的令狐冲。“我觉得自己在性格上还是有点像令狐冲的。”李小文说。

李小文的出名,不仅因为他潇洒随性、不拘小节,更因为他在学术界德高望重。1985年,一篇题为《针叶林冠层的几何光学模型》的论文发表在美国《IEEE地球科学与遥感汇刊》上,这篇论文因指出重要的四分量模型,找到了比福传输模型对遥感观测中的“热点效应”更圆满的物理解释,为创建植被遥感模型研究的几何光学(GO)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因而被国际遥感界专家誉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遥感的三大贡献之一”。李小文的该项研究成果还标志着当前国际遥感基础研究三大学派中“Li—Straher”几何光学学派的诞生。

此后他的研究不断地向追求模型的普适性深入,建立了几何光学-辐射传输混合模型。1994年,他获得了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他获得了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李小文和他的科研团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定量遥感研究的发展,使我国在多角度遥感领域保持着国际领先地位。

仙风道骨的“侠客” 离世前5天还在写博客

当有关“院士”的话题还未像如今喧嚣尘上时,李小文被列为“科学网年度人物候选人”的推荐理由是:言冷心热、心怀天下的他,是不把“院士”头衔异化的最好注释。在学生眼中,他更是怀有大智慧、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一样的存在”。李小文拿出李嘉诚基金会奖励自己的钱,在母校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李谦”奖助学金。

据他的学生回忆,李小文曾在课堂上说,钱的作用在本质上是“非线性和非单调性”的。对比较贫困的青年学生来说,很少一点钱,也许就能帮助他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或是拯救一条生命,产生比较好的社会效益。

现实中的李小文常常表现出惜字如金的谨慎,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却是出了名的“达人”。和许多科学家一样,李小文从2007年7月29日起在科学网注册博客,7年多时间他在科学网累计发表了1878篇博文。他把博文分为生活点滴、历史杂谈、科网外传、海外来鸿、课件科普、怪哉虫儿几个类别,讨论专业知识,分享学习心得,也会对时事热点事件进行关注及评论。

李小文的最后一篇博客发表于去世前5天的1月5日。在深夜9点24分,他和田青博士交流关于逊克农场人口的地理学意义。昨天上午记者从科学网编辑部获悉,李小文老师的科学网博客将会永久保留。

记者从北京师范大学得知,为尊重李小文院士的遗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1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举行。一名学生在博客中写道:“布鞋院士”走了,或许应为他欣慰,他过上了一心向往的清净生活。(宗和)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