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3版:天天副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父亲的正确选择
都市幽默
两种棋路两种人
素心向暖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1月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父亲的正确选择

 

□谭仁和

我家世代务农,祖父省吃俭用,供父亲饱读诗书,指望他学成后能跳出农门,谁知求学之路对了,但校门摸错了,未进洋学堂学数理化,就业门路便窄了许多,加上生不逢时,到头来只能“世袭”务农。

6年前,因为父亲的一次正确选择,哥哥跳出了农门,改变了我家的命运。

当时读书人务农,可谓避长扬短,少气无力,农活生疏,父亲只能给“裹过足”的母亲当助手。母亲从耕地、播种、收割到颗粒归仓,丝毫不亚于男子汉,父亲在家中地位尴尬,被村里人讥笑为“百无一用”的书生。父亲听后并不生气,只是一笑了之。

转眼到了1953年,那时全家6口人,全靠父母和已成年的哥哥种5亩薄地,勉强维持生计,我和两个妹妹还在念小学。这年七月,父亲在一次赶集时捡到一张旧《湖北日报》,报道了我国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父亲预感到国家将集中力量搞建设,会需要大量的人才,想到这里便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让已辍学多年19岁的哥哥去村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先弄个小学毕业文凭,有备无患。父亲的决定遭到母亲的反对:你读书10年都没有用,让孩子读6年更没有用。经过父亲多次做思想工作,母亲最终默许,而一旁的哥哥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同意与小孩子们同窗共读。

身材高大的哥哥背着书包与孩子们一起出操上课,不知情的以为是老师呢,此事也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笑料,甚至有人说父亲是个“神经头”,父亲听了仍是一笑了之。

1954年7月,哥哥小学毕业,这年10月的一天,一张武昌造船厂技校的招生简章赫然贴在村头墙上,报名的条件是18岁至25岁青年,必须持有小学毕业证。围观的青年看后纷纷散去,全村只有哥哥一人符合报考条件。随后哥哥报名应试终被录取,圆了哥哥跳出农门的梦。

那些曾经嘲笑过父亲的人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说父亲到底是“读书人”站得高看得远,对其褒扬有加,父亲听了仍是一笑了之。

哥哥当了工人,家庭收入有了改观,有了哥哥的支撑,我也上到了专科毕业。现在的我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两个妹妹也相继读到高中毕业,小妹还成了公办教师呢!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