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本市·服务
3上一版  下一版4
 
朋友圈积赞送礼品?只是看上去很美!
铺平林间步道 方便市民休闲
新年第一轮公益讲座开课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5年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朋友圈积赞送礼品?只是看上去很美!
■腾讯对诱导分享和关注的账号再出“封杀令” ■市消协提醒:市民参与活动需谨防被忽悠
市民在看中奖信息。本报记者 张鹏 摄
 

□本报见习记者 杨尊尊

微信兴起之后,朋友圈成了网络营销的宠儿,小小朋友圈诱惑多多,同时由之引发的问题也层出不穷。最近,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致有连续分享、介绍朋友关注、“积赞换礼”和扫描二维码抽奖等营销形式。而市民在参与微信营销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则主要有点赞送礼不兑现、礼品缩水、额外收费、数量有限、条件苛刻等。

扫描二维码中台iPad

不料竟是空欢喜一场

上月27日下午,市民唐先生在一张广告页上看到森源商城的整版广告,广告右下方有一个森源商城的二维码,唐先生扫描二维码后发现有一个转盘抽奖活动,没想到参与后竟抽中一等奖,奖品标明为iPad一个。

“当时感觉太惊喜了,就赶紧拨打广告上的电话,工作人员让我到市区民主街一家店铺领取奖品,但是还没到地方,工作人员又打来电话称这个活动当时只是测试版,不能兑换奖品。”唐先生说,听到这种说法后他第一感觉是被忽悠了,“抽奖的页面并没有注明测试版,而且奖品罗列得很清楚,领奖日期也标明是2014年12月24日-12月31日,怎么能说是测试版呢?”

上月29日上午,记者关注了森源商城微信公众号,发现幸运大转盘活动说明最后一项写着“注:此页面为测试版,正式上线日期为2015年1月5日,一切解释权归本商城所有”。但令人不解的是,记者在唐先生12月27日保存在自己手机上的截图看到,该活动并没有类似标注。

记者随后联系森源商城工作人员杨小姐,她告诉记者,上月27日接到唐先生电话的人正是自己,当时不清楚情况,询问后才知道此活动当时仍在测试阶段,抽奖页面没有类似标注属于工作失误。她表示相关负责人目前在外地出差,需回来沟通后再给予答复。截止到昨天发稿,记者并未收到杨小姐回复,而唐先生也表示此后一直没有人联系他。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市消费者协会,一工作人员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对商品或者服务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的,除依照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处罚机关应当记入信用档案,向社会公布。”他建议唐先生在协商未果的情况下,携带相关证据去森源商城所在地工商所或市消协进行投诉。

“天上不会掉馅饼,市民在参与活动时需谨慎,以防被忽悠。”市消协工作人员说。

转发送年卡 积赞送礼品

大多都是看上去很美

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商家通过微信发布活动信息,以礼品吸引市民,以求提升知名度,但对活动的关键细节,如截止时间和限额等,未作细致说明。而作为一个并不完全开放的社交媒体平台,当前朋友圈营销做的都是“熟人经济”。

王女士家住市区长青路北段,今年23岁,平时很在意美容护理。一个多月前,她在朋友圈看到一条海媚美容院招募会员免费送价值4800元的精致面部护理年卡的活动。

“当时说只要是前100名,在朋友圈分享后,发个截图给他们,一年12个月就可以免费享受48次面部护理。”分享成功后王女士按照活动要求将分享截图和自己的信息发给这家美容院,并将此活动推荐给好友参与。

几天后,王女士和好友受邀来到美容院,到店后才知道需要和美容院签订协议,协议规定参与活动每人需要缴纳1000元押金,并且保证每周必须来一次,如果不来视为违约,违约金将从押金里扣除。

“交1000元押金太多了,而且我俩也不能保证以后每周都有时间去,所以就没办。”王女士认为在参与活动时,店家并没有说明具体条件,也没有对押金和时间次数进行告知,而使自己受了欺骗。

“各位好友,帮点个赞。”在微信朋友圈,向朋友求赞的微信越来越多,而不少市民表示出于情面大多时候也会“捧场”帮朋友点赞。不久前,网友youyou向本报反映,自己去年9月份曾参加过一个白酒商家的国庆送礼积赞有惊喜活动。youyou通过相熟好友在朋友圈内积攒56个赞后,可获得洗卸原液等护肤礼品,但是直到去年12月份,youyou依然没有拿到礼品。

记者采访发现youyou的经历并非个案,许多市民希望轻松一点就能领到免费礼品,却往往在点赞后因商家“预约已满和限额已满”等各种理由搪塞,心理上产生落差,白白点出一通“郁闷”。

律师宋庆阁表示,“积赞赠礼”的广告,表明消费者“点赞”,即可获得相关礼物。商家发出活动信息,可视为特定情况下的要约,消费者的“点赞”行为,视为回应,即对该要约的承诺。“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经营者以电话预约已满和限额已满为由,拒绝履行合同,属于违约行为。”

网络营销监管难

还需自己来判断

记者了解到,2013年12月31日,腾讯微信团队曾明确表示不鼓励商家利用公众平台强制或诱导用户分享至朋友圈的行为,并曾对此类行为进行过账号封杀。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12月底,微信公众平台再下“封杀令”,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关于整顿诱导分享及诱导关注行为》的公告。公告称:“朋友圈出现部分商家通过外链进行诱导分享、诱导关注的行为,破坏用户体验,微信公众平台将对该行为做出惩罚。”具体惩罚措施为:第一次违规,会直接拦截消息链接,封号30天,关闭流量主并删除诱导增加的粉丝。累计违规两次,该账号将会被永久封号。

即便如此,腾讯公司无法对所有公众账号发布的内容进行全面审查,因此目前对于微信平台的内容监管还存在一定难度。

“目前微信对于以企业名义申请的公众账号,要求注册时提供营业执照和运营者身份证信息,但对于个人申请的公众账号,无法进行资格认证。”腾讯公司微信公众平台客服专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用户一旦发现诱导分享、关注的行为可以直接在对方微信账号页面内点击举报和投诉,腾讯公司将对此账号采取相应措施。

“用户可以多邀请身边遇到同样情况的朋友一起举报,因为同一账号举报人数越多,公司方面越会加紧调查,处理问题的速度也会更快一点。”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