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星火长“休息” “心火”永不熄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4年12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表演艺术家仲星火病逝,享年90岁
星火长“休息” “心火”永不熄

仲星火 安徽亳州人,著名电影演员。1949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直至退休,先后在《南征北战》《今天我休息》《李双双》等经典影片中塑造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角色,曾获得首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女配角集体奖、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
 

病情:心里很明白

仲星火走得有点突然。著名电影导演、曾与仲星火合作过10多部影片的江平透露说,今年3月,仲老被查出直肠癌,4月做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

术后,江平前去探望,仲老当着家人的面对江平乐呵呵地说:“我没事,只是直肠息肉。”直到最后病重时,他才悄悄告诉江平,自己其实早就知道患了癌。“家里人瞒着我,我也就当不知道,这样才能让他们心里踏实点。”

重阳节那天,家人团聚,仲老身子日趋健朗,吃着梅菜扣肉,乐乐呵呵。孰料一个月后便再次入院——癌细胞扩散了!但老人脑子很清醒,他生前曾多次嘱咐家人,自己死后不要开追悼会,不做遗体告别仪式,也别设灵堂,“为国家省点丧葬费”。如果之后病重昏迷,就别躺在医院,回家去——因为自己是上影厂的老员工,医药费全额报销。“上影厂不容易,我们不能总花公家的钱。”不过,他嘱咐“豆腐饭”要办好,“亲戚朋友来了,要吃得好点,不要亏待别人。”

12月25日11时52分,在黄浦区中心医院,仲老停止了呼吸。电影《今天我休息》里憨厚耿直的好民警“老马”、亲友同事心目中的大好人仲星火,永远地“休息”了。

拍戏:龙套也认真

仲老生前参拍的最后一部戏,是吴天戈导演的电影《毛泽东在上海·1924》,在电影中,他客串毛泽东故居的门房老伯。去年冬天,天气特别冷,老爷子套着大棉袄坐在上海影视乐园里,一遍一遍地背台词。临到拍了,一字不差。其实仲老最怕冷,因为他有哮喘病。上世纪70年代,也是在一个大冬天,仲星火参加一部话剧的演出,按照剧情,他得穿着单薄的衣服上场,扯着大嗓门喊叫。因为场地条件差,第二天他就得了支气管炎,后来又演变成哮喘,一到冬天就会犯病。所以,他每次拍戏都得裹得严严实实,不能闻烟味儿,不能受凉。

尽管如此,仲老依然对每个角色都付出百分百的努力,对电影的热爱之“火”一直在他的心中燃烧着。他总挂在嘴边的,是谢晋导演的《舞台姐妹》里的一句台词: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

18年前,年逾古稀的仲老参拍电视剧《今天我离休》,扮演60岁的马天民。在片场,他骑自行车被砖头绊倒,腿上磨破一大片,血迹斑斑。大家都吓坏了,他却在休息了几分钟后把裤腿一放,说:“没伤到骨头,接着拍吧!”

电视剧《九九腊月红》在西安拍摄时,仲老已76岁了。他每天早上5:30起床,6:30拍戏,有时一直拍到下午3时才吃午饭,晚上也得工作到十一二点,一天十几个小时连轴转。据摄影师胡成弟回忆,当时,仲星火穿着咖啡色短大衣,搭一条烟灰色围巾,步履稳健,显得很精神。为了剧情需要,老爷子暂时扔掉了上海话,与硬生生落地开花的秦腔较上了劲。兴平的辣子、岐山的面、没麻达(陕西方言,“没问题”的意思)都得会说。导演指导一遍,他试两遍,第三遍说出来就可乱真了。

成功:天民与喜旺

年轻时,仲星火的理想是当个作家,连上大学报的都是文艺系。记者曾到耄耋之年的仲老家中采访,看到书柜摆放得满满当当,收拾得井井有条。窗前一张练习书法的书桌上,文房四宝俱全。参加革命后,仲星火进入部队文工团,解放后加入上影厂演员剧团,一演就是一辈子。

在他扮演的众多角色里,最让人难忘的还是“马天民”。生活中的仲老和马天民颇有几分相似,关心他人,善解人意,谦虚低调,和蔼可亲。导演江海洋说,圈子里的事,不论大小,他有叫必到。

1959年10月,仲星火来到《今天我休息》剧组报到,当时的他不会想到,这部戏将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里程碑。那时上影厂地方小,几个主要演员就到导演鲁韧家,油印、刻蜡纸,一步步搞分镜头剧本。厂里要求年底就要拿出成品,他们便没日没夜,扛着摄影机到处跑。“我们当时就是用马天民的精神来鼓励自己的,白天拍摄,晚上配音。”仲老生前接受采访时说,“那时36岁的我第一次当主演,虽然累得流鼻血,但心里很高兴。”

片中有一场马天民水中救小猪的戏。知情人回忆说,拍戏时已是12月,又赶上刮北风,气温接近零摄氏度。摄制组在苏州河畔,利用中午涨潮的时间拍夏天的戏。天气寒冷,仲星火却咬着牙跳进了冰冷的河里。下水之前,仲星火特地在身上涂了一层厚厚的凡士林防冷。匆匆拍完几个镜头后,摄制组回到室内有“温水”的游泳池里继续拍摄。后期制作时,导演鲁韧把内景与外景巧妙地剪接组合在了一起。

仲老为自己的表演总结出8个字:兢兢业业,顺其自然。他比较倾向于生活化的表演风格,不喜欢装模作样。他扮演的另一个脍炙人口的角色,就是“李双双”的丈夫孙喜旺。

演员张瑞芳过世后,记者前去采访仲星火,他回忆起了当年拍摄电影《李双双》的情景,那时摄制组的生活非常艰难,演员们每天的食物是南瓜、面条、盐拌茄子和豆角。仲星火和大家一起挤在当地的蚕桑小学里住。夏天的晚上,跳蚤很多,“我们却不能喷敌敌畏,因为怕杀毒水把蚕宝宝毒死。”夜深人静时,仲星火暴露在外的小腿上,密密麻麻地叮满了跳蚤,他甚至能听到跳蚤在蚊帐里不停跳动的声音。拍摄结束时,仲星火百感交集,即兴作了一首打油诗:“南瓜茄子八十天,而今告别太行山。太行山上云缭绕,不知何日再相见。”

晚年:夫妇情意深

仲老为人开朗豁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总是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可很少有人知道,他因为第二次婚姻被3个亲生女儿误解至今,双方已数十年没有来往了。

仲老并不忌讳谈自己的第一位夫人。刚解放的时候,他全心扑在电影事业上,经常与妻子分居两地,可妻子从来没有埋怨过,每次写信总让他注意身体。“文革”期间,仲星火被下放到奉贤农场去劳动,红卫兵多次上门抄家,逼妻子与他断绝关系,但她始终没有动摇。“文革”结束后的第3年,妻子突发脑溢血去世。那段时间,仲星火瘦了十几斤。

就在他特别无助、彷徨时,他遇到了如今的妻子祝芸仪。那时,祝芸仪是名护士,两人年龄相仿,很聊得来。孰料,再婚的两人却遭女儿的误解,没有蜜月、没有摆酒、没地方住,4年搬了8次家。仲老生前不太愿多谈这段经历,只有一次,他淡淡地说:“那段日子真是很特别,我觉得人有一些艰苦的回忆,老了才觉得充实。”

和祝芸仪结婚之后,仲星火几乎每去一个剧组都带着她。他经常说,自己这么多年还能不断拍戏,多亏了身边有位护士出身的妻子。亲友同事们经常看到,祝芸仪在片场背着一个大包,等仲老下了戏,顺势就递上开水、饼干、毛巾和药片,细心周到。仲老晚年,夫妇俩形影不离。祝芸仪常像妈妈叮嘱孩子似的,按时按点提醒丈夫有规律地生活。为了她,仲星火戒了烟酒,他也会常常开玩笑:“祝芸仪是托儿所阿姨、是后勤部部长、还是健康委员会会长。”

仲星火演艺生涯回顾

1924年2月5日,仲星火生于安徽亳州。1946年,他来到山东临沂解放区,进入山东大学文艺系。当时山大是一所革命干部学校,仲星火经常到前线和农村进行红色宣传演出,演技得到了锻炼。

在解放战争的炮火声中,仲星火随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南下,1949年进驻上海并随文工团一队被分配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他出演的角色平实正气、纯净无华、有血有肉。

观众们称赞仲星火是个适应性很强、戏路很宽的优秀演员。他不仅能演工农兵、干部、民警和知识分子,难度很大的喜剧人物、反派角色他也能演得活灵活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仲星火演艺生涯的黄金时期。1950年,他在《农家乐》中演村长;1952年,他在黑白故事影片《南征北战》里演机枪手刘永贵;1956年,他在《铁道游击队》中演彭亮。新中国十周年大庆时,他参与拍摄的《聂耳》《老兵新传》等片入选文化部“共和国十周年18部献礼影片”,轻喜剧风格的《今天我休息》尤其受好评。

1960年,仲星火与张瑞芳合作拍摄电影名作《李双双》,他扮演男主角孙喜旺。影片在全国上映后好评如潮,仲星火因此获得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老舍先生欣然为他题词:“百花喜旺,星火燎原。”

仲星火的第二个电影时期,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1979年电影《傲蕾·一兰》里的父亲希尔奇伊,到1980年《巴山夜雨》里的民警老王,从1981年《月亮湾的笑声》里的庆亮,再到1994年《乔迁之喜》的严主任等,演的多为正面人物。这一时期,仲星火迎来了他银幕的第二个春天。(综合)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