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6版:社区·故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刘金聚:让羽衣甘蓝“站”起来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4年12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金聚:让羽衣甘蓝“站”起来

刘金聚向记者展示他培育的各种羽衣甘蓝
 

□本报记者 牛超/文 禹舸/图

碧绿的叶子像一片片摇曳的绿色羽毛,叶子边缘呈锯齿状,中间是黄、白、紫红等颜色的“花朵”,远远看去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令人赏心悦目。近两年来,市区街头的广场及绿化带里,不少市民都会见到这种植物——羽衣甘蓝,它的外形酷似我们经常食用的包菜,但颜色却比包菜丰富得多。街头的羽衣甘蓝虽然漂亮,但花株低矮、寿命较短,有没有花株高大且寿命较长的羽衣甘蓝呢?12月9日,记者来到市农科所附近刘金聚的实验基地,见到了年近八旬的刘老及他历时4年培育出的树状、盆景型羽衣甘蓝。

退休研究员培育新品种

刘金聚家住市区南环路中段市农科所家属院。他是市农科所退休的研究员、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农业专家,已年近80岁。他的实验基地位于市区开源路南段市农科所附近。实验田里有一个塑料大棚,里面有不少稀有植物。他培育的树状、盆景型羽衣甘蓝也放在这里。

“原来放在外面,丢了不少,没办法就搬到棚里了。”刘老说。记者注意到,大棚内的羽衣甘蓝主要有两种:一种虽然花株低矮,但花盘很大,直径有二十多厘米,这在市区街头是见不到的;另一种是树状的,平均高三四十厘米,最高的一米有余,每株上面有两三个多则五六个枝条,每个枝条的顶端都有一朵“盛开”的羽衣甘蓝,经过修剪,“花朵”错落有致,远看就像怒放的牡丹花,甚是漂亮。

据刘老介绍,他一生都在搞农业研究,专门收集茄科、百合科、芸香科等83个科的植物资源搞基础研究。几年前,我市为了美化冬日街头从外地引入了羽衣甘蓝。“这种草本植物耐寒,可忍受多次短暂的霜冻,而且容易栽培,加上其色彩多样,因此摆在街头非常好看,但就是生长周期比较短。”刘老说,往往冬季一过,街头广场上的羽衣甘蓝就死掉了。

“非常可惜。”刘老说,除了寿命短之外,羽衣甘蓝还有一个缺点就是花株低矮,只能作为色带、板块平面组摆放的配景。为了提高其立体视觉效果,2010年前后,刘老和市鲜花办的杨俊杰组成研究小组,拟定培育有干树状多“花”和大花茎羽衣甘蓝。

刘老说,当时他恰好负责羽衣甘蓝植种。天热时,其他植物都相继开花,担心羽衣甘蓝沾染其他植物的花粉导致杂交,他就根据种植面积大小,为羽衣甘蓝设置了防护棚或戴上防护罩。

“也是无意之举。”刘老说,一棵羽衣甘蓝往往只结几个种子,在植种过程中,地头树荫下的几棵羽衣甘蓝没有结子,他也就没管。秋天时,他发现这几棵羽衣甘蓝竟然又长出了侧枝,而且又发芽、结子。除此之外,个头也比一年生的羽衣甘蓝高。

这一发现让刘老兴奋不已。能不能通过某种技术延长羽衣甘蓝的寿命,增高植物的个头?刘老开始细心培育。经过4年的研究,他创造条件,通过抑制羽衣甘蓝的繁殖生长、强迫休眠等手段,终于培育出了两年生、三年生的羽衣甘蓝,而且其冠径更大。

为扮靓鹰城尽力

其间的辛苦也许只有刘老自己清楚。他住的地方离实验基地有十几里路,每天早上,年近八旬的他都要坐公交车赶到基地,观察、记录植物的变化,风雨无阻。今年秋天,他培育了不少多分枝多叶球、树状羽衣甘蓝,准备今冬摆上街头,供市民参观。谁知中秋节前后下了几场雨,大部分羽衣甘蓝被淹死,刘老只从中救活数棵。为此,他心疼了好长时间。

为了研究羽衣甘蓝,刘老将羽衣甘蓝的“家族兄弟”都请到了实验基地,孢子甘蓝、球茎甘蓝等,观察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为培育新型的羽衣甘蓝积累经验。除此之外,他还利用扦插、无性繁殖等手段,培育出低株、大茎盘的羽衣甘蓝;利用高温、长时间光照等手段促使叶心转色,把白色叶心的羽衣甘蓝转成乳黄色或其他颜色。

“闲着也是闲着,如果能为扮靓鹰城街头出份力,我还是很开心的。”老人并不觉得自己很辛苦,反而乐在其中。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