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第一任“喜儿”走了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2014年11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歌剧《白毛女》中女主角扮演者、歌唱家王昆辞世
第一任“喜儿”走了

王昆在《白毛女》中演喜儿
王昆和丈夫周巍峙及小儿子周八月(资料图)
 

歌剧《白毛女》第一任“喜儿”扮演者走了,“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余音仍绕梁。11月21日,我国著名歌唱家王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导演哈文等第一时间在微博悼念。

她是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她曾大胆支持摇滚音乐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她为摇滚歌星崔健提供演唱机会,堪称崔健音乐上的“伯乐”。

个人简介

王昆 我国著名表演艺术家,东方歌舞团原团长、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艺术顾问,生于1925年,祖籍河北唐县,1937年参加革命,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戏剧音乐系,是第一位在新歌剧《白毛女》中饰主角喜儿的演员;参加过《东方红》演出,并演出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代表作有《南泥湾》《秋收》《夫妻识字》等。

她是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

少年王昆 “革命的女儿”

据央视官方微博“央视新闻”消息,11月21日,中国文联荣誉委员、著名歌唱家王昆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她是中国民族唱法的开拓者之一,也是把中国民歌搬上舞台的第一代艺术家之一,堪称中国乐坛屈指可数的“国宝”级人物。

提到这位德高望重的艺术家,多数人都会想到她在歌剧《白毛女》中扮演的第一任“喜儿”。“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那天籁般的嗓音朴实无华、富有民族味道,其演唱风格和具有艺术天资的表演功底,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而她在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身着戎装演唱的《农友歌》,同样极具穿透力和震撼力,给几代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河北到陕北,从革命战争年代到新中国的舞台上,这位老艺术家一直被广大观众喜爱。

1925年,王昆出生在河北省唐县南关村,5岁进入县女子小学学习。1938年,13岁的王昆就身兼县妇救会宣传部长和一所抗日小学的音乐教员二职,堪称是抗日文化战线的少年英雄。同是河北人的著名作家王蒙曾称赞王昆是“革命的女儿”。因为“她的时代是革命与文艺联结得最光彩夺目的时代。她的嗓子用在了人民的抗日救国和革命事业当中”。

提起王昆加入革命队伍,还要从她的丈夫、著名音乐家周巍峙说起。1939年4月,周巍峙率领西北战地服务团到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所在地的河北唐县,当地的干部向他们介绍说,这里有位14岁的女孩子,有一副好嗓子,是远近闻名的“小歌手”。周巍峙决定听听这位“小歌手”的歌声。那一天,王昆走到台上,亮开歌喉唱了一曲《松花江上》。在热烈的掌声中,周巍峙喜欢上了这棵歌坛好苗子,当即吸收王昆进入西北战地服务团。

后来,周巍峙调入延安鲁艺戏剧音乐系任助理员兼鲁艺文工团副团长。王昆则进入鲁艺学习声乐,不久又成为鲁艺文工团成员,这年王昆19岁。

伯乐王昆 崔健“恨不得管王昆叫妈妈”

作为中国歌坛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王昆获得过国家颁发的金质奖、巴基斯坦总统授予的“卓越明星”勋章,荣获我国首届“金唱片奖”,被誉为“德高望重的歌唱家”。1979年,著名作家茅盾赞王昆:“早岁歌喉动八方,延安儿女不寻常。”

1982年,王昆被任命为东方歌舞团团长。在东方歌舞团时,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

上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流行音乐招致了很多激烈的批评,就是在这种情形之下,王昆表现出一位艺术家的宽广胸怀,她意识到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意识到歌唱艺术应该百花齐放。同时,她在出国访问中,也学会了用比较的眼光向外面世界学习。她大胆提出必须尽快具有“观众意识”“市场意识”“明星意识”。

唱了几十年革命歌曲的王昆,在流行歌曲还被很多人认为是“靡靡之音”的时候,就勇敢地站出来支持流行音乐的发展,“一些人说,我是引进流行歌曲的‘罪魁祸首’,对我非常不满意。我坚信,用不了几年,我这顶帽子就会被摘掉。”

在她的大力促成下,1985年,东方歌舞团策划并推出了一场名为《让世界充满爱》的演出。也就是在那次演出中,中国第一个摇滚歌星崔健演唱了《一无所有》。“崔健演唱的时候,我就坐在台子上。崔健唱‘难道你爱我一无所有’时,我看到有人退席了,也有人指责我说,‘民歌就是这么唱的吗?’”王昆说:“我是把《一无所有》当成爱情歌来听的。你还很爱我,我一无所有还爱我,这不是很好嘛!”王昆说,“这首歌的音乐非常好,很能打动人。所以,我就批准他唱了。”

王昆为崔健和摇滚乐放行,为新中国音乐史乃至青年文化发展写下新的篇章。据报道,有人记得崔健首演时说过一句话:“我恨不得管王昆叫妈妈。”

“今天的歌手不必踩着我们的脚印走。”对于新事物,王昆没有“看到新人和新艺术就撅嘴歪鼻的习惯”。

歌者王昆 曾唱得毛主席感动落泪

“我本来就是贫苦农民的女儿,‘白毛女’的故事也是发生在我的家乡一带,再加上一副好嗓子,这样我就是‘喜儿’了。”

1945年,王昆在新歌剧《白毛女》中扮演喜儿成就了她人生的第一个艺术高峰。提起《白毛女》,王昆深情地说:“这个故事,是我当时所在的西北战地服务团收集的。”原来,西北战地服务团从前方回到延安,带回了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鲁艺师生决定以它为题材,创作一部大型新歌剧。

当时周巍峙和许多专家都力推王昆扮演剧中的“喜儿”,因为她是贫苦农民的女儿,还有敌后游击区生活和斗争经历,而故事又是以她的家乡为背景,她从风土人情、年龄身份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把握角色;另外,她有一副好嗓子,能承担起剧中繁重的唱段。“那个时候,嗓子不经常唱就难受。所以,走路也唱,打饭吃饭也唱,到后来种菜的时候也唱,修飞机场的时候也唱。”王昆回忆说,“有一天,我感觉有一个人老跟着我,跟了好几天。后来才知道,那个人就是《白毛女》的曲作者张鲁。”

在紧张的排练中,周巍峙不断给王昆以指导。《白毛女》作为献礼节目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推出。当“北风吹”的旋律奏响之后,王昆立即沉浸到故事之中,歌声像甘洌的山泉一样,婉转地流淌出来。演出大获成功。据报道,当时在现场观看演出的毛泽东也被其精湛演出感动落泪。

此后,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0周年,王昆曾再一次出演《白毛女》。

1964年10月2日,堪称中国音乐舞蹈史诗的《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演。王昆被选入了《东方红》剧组,她演唱的是一首表现湖南农民运动的新歌——《农友歌》。王昆回忆说:“我主动找到湖南来的表演团体,学说湖南话,琢磨着怎样唱出湖南味儿。”

妻子王昆 艺术伉俪牵手天堂

执手数十年,当王昆谈起她与周巍峙的爱情时称,丈夫是她事业和人生的“伯乐”——“我们是慢慢认识相爱的”。文艺界的战友们形容这对相濡以沫的艺术伉俪——“伯乐推荐百灵嗓,歌声换来意中人”。

王昆的老伴周巍峙在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国家文艺工作的负责人,最为人所熟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和长诗《十里长街送总理》就是出自他之手。这对歌坛伉俪自1943年结为夫妻,走过漫漫岁月。他们生命中的每一步,都充满着相濡以沫的感情。

王昆出生在河北农村,对河北梆子和民歌既熟悉又喜欢。周巍峙当时是西北战地服务团的主任,经常到各军区作巡回演出。

1939年,王昆被招进了西北战地服务团,成为团里最小的歌唱演员。1943年,18岁的王昆已长成了一名活力十足,能独当一面的文艺战士。

周巍峙从发现这个新秀开始,就经常关注她。才子林立的西北战地服务团中,细致周到的周巍峙也渐渐走进了王昆的心。爱情就这样悄悄地萌发了。

当王昆谈起战争年代与周巍峙的爱情时,丝毫无“秘”可言。在战争时期,周巍峙与王昆的结合没有花前月下,有的是不断与敌人周旋和数不清的慰问演出。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夫妻二人聚少离多。但以歌为媒的情缘,让他们成为当时人们眼里的“同心伉俪”,相互陪伴一生。

2014年9月12日,周巍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两个多月后,王昆也永别舞台。或许正如六小龄童所言,夫妻二人将在天堂再出佳作!

(综合)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