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本市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89岁老兵今冬能否住进养老院
有啥只管诉说 晚报帮你奔波
乡村好青年学习的好榜样
小发明吸引人
“追”上花坛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4年11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栖身废弃戏台多年 靠村民接济过活
89岁老兵今冬能否住进养老院

 

□本报记者 王春霞 文/图

一位89岁的抗战老兵,孤身一人住在宝丰县张八桥镇甘罗寨山坡上一个废弃戏台里,这里无水无电,老人每天要爬坡到附近村子里提水吃,靠村里的好心人接济过活。老人名叫何启明,在戏台里已居住5年之久,关爱抗战老兵平顶山群的志愿者近日在探访时发现了他。

11月1日下午,记者跟随志愿者“三乐”等人一起驱车前往张八桥镇看望这位老兵。

孤寡老兵栖身废弃戏台

当天下午4时许,记者与志愿者一路打听,来到宝丰县张八桥镇甘罗寨附近,找到了老兵何启明栖身的戏台。戏台位于甘罗寨山坡脚下,离最近的李庄村有两三百米远。戏台上有厚厚的土,上面长了不少草,已废弃多年。

戏台的“后台”现在成了老兵何启明的“家”。老人不在家,破烂的门板上有一把小锁。志愿者“三乐”、“白云朵朵”、“绿太阳”等人把带来的棉褥子、拐杖和帽子放在门口,到山坡下的李庄村,找到了串门聊天的何启明。

山上的寒风冷嗖嗖的,老人已经穿上了棉衣。老人身体还算硬朗,拄着一根棍,爬上约45度的山坡,回到了他的“家”(如右图)。打开门,志愿者搬出唯一的小椅子,让老人坐在门口,把带来的礼物送上。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这太好了!”

走进老人的家,只见屋里黑黢黢的,地上胡乱摆放着盆碗,鏊子上有几片炕黄的红薯片,旁边堆着一堆柴火。里间摆着一张床,床上被褥单薄,还堆着一些破衣裳。看到锅里剩下的稀饭中有一只死苍蝇,“白云朵朵”吃惊地指给记者看,为老兵孤苦的生活唏嘘不已。

15岁参加抗战 一生未婚

何启明老人1925年生于新城区滍阳镇何庄村,至今户口仍在何庄村。老人自言,他15岁时嫌私塾里教规太严,从家里跑出去到国民党的部队当了兵。因年龄太小,一开始只是传令兵,没有给他配枪。两年后才扛起枪,真正跟日本鬼子干起了仗。

老人记得当年参加的是国民党第9军,至今回忆起军长、师长、团长、营长等人的名字仍如数家珍,曾参加洛阳保卫战等战役,1948年随部队起义后回到家乡。老人一生未婚,无子女。

何启明老人告诉记者,他现在户口仍在滍阳镇何庄村,每月有60元养老钱和100元低保钱,凑合着用,有时买些治腿疼的药吃。他在老家有个侄子,但侄媳妇有精神障碍,侄子老实,常在外打零工,即使回家也没人照顾他。他还有个外甥,平时有些事替他照应着。

靠好心村民接济过活

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团结告诉记者,老人在附近村子几十年了,曾给一砖窑主看门多年,前些年老人经常在山坡下的小河里逮鱼。最近四五年就住在戏台里,村里人都认识他,不少村民常接济老人。

“老人年纪那么大,一个人住在那儿,啥时候人没了也没人知道,确实让人很担心。”李团结担忧地说,曾想帮助他,但他的户口不在这里。

李庄村村民王爱琴看老人可怜,经常留老人在家吃饭,给老人送面送菜。老人说,李庄村的村民待他都很好,在这儿呆习惯了,就不想走了。

天快黑了,志愿者发现老人屋里没有灯泡也没有扯电线。“你这屋里也没电,晚上点的蜡烛吗?”“白云朵朵”担忧地问老人。老人呵呵一笑:“没有蜡烛,天一黑就睡。”

谁愿帮老人住进养老院

看到何启明的艰难境况,“三乐”问老人:“如果让你去养老院,你去不去?”“我可是去,到那儿能吃上现成饭。”老人脸上满是期待。

“天气这么冷,老人一个人住在这野地里,确实不行。如果有爱心企业伸出援助之手,把老人送到养老院里就好了。”“三乐”说。

当晚返回市区之后,“三乐”即通过微博向“行者孙冕”、关爱抗战老兵网、关爱老兵公益基金等公益人士和组织进行紧急求助:“我们穿单衣的时候,老兵就穿上皮袄了,天气骤变,要到零摄氏度以下,老兵实在难熬,第9军抗战老兵何启明,申请资助进养老院。”

如果有爱心人士或爱心企业愿意资助何启明老兵入住养老院,请拨打晚报热线电话4940000或联系关爱抗战老兵平顶山群(群号:89138546)。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