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7版:天天副刊·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妈妈改了,孩子好了
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14年10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荷塘月色

读著名历史学家何兆武口述的《上学记》,感慨良多。

“五四”后的中国,笼罩在一连串的战争阴影里。几十年烽火,国难当头,老一辈知识分子,咬紧牙关坚守文化阵地,面对敌机的不停轰炸,在西南联合大学中继续为国家培养人才,他们坚韧不拔的精神似精卫填海,创造了中华民族史上的伟大奇迹。

几十年后,这些从敌后逃难,穿草鞋走中国,住茅草棚的穷学子中,先后出了大批国家栋梁之才,学术界泰斗,世界级学者。1957年,联大学生杨振宁、李政道登上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领奖台;“两弹元勋”邓稼先,走进大漠戈壁隐姓埋名31年,为共和国的核工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壮大的蘑菇云见证了他的丰功伟绩;生物化学学生邹承鲁院士成功研制的胰岛素上世纪60年代曾轰动世界……

惊讶于在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环境恶劣,物质生活极度贫乏的条件下,老一辈学者们竟能成为幸福的读书人。据何先生回忆,汪曾祺在联大读书时头发很长,破衣烂衫,趿拉着布鞋一副落魄相,样子秃废却不失风趣幽默,生活清贫而精神世界丰富。何先生与世界级学者王浩讨论“幸福”问题,结论是幸福最重要的在于对未来的美好希望。战乱、混乱、错乱之下,老一辈学者们却活得释然,无奈中发现的是有趣,愁苦中捡起的是希望。“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他们牢记联大“刚毅坚卓”的校训,宁愿选择颠沛流离的生活,不做亡奴。

《上学记》是何先生风雨人生的记录,更是我们今日反省的对照。联大学术空气自由、宽松,老师与学生之间有很多交流的机会。学生大都背井离乡,寒暑假也不回家。他们除了学习,就是坐在草地上聊天讨论问题。如今,不断扩招的大学,一座座宏伟的宿舍楼拔地而起,相比之下,学子们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他们却不快乐,郁郁寡欢。大批成绩优秀的学子力争奖学金走出国门,家长们则削尖脑袋,不惜花重金将子女送往国外,导致人才大批流失。问题出在哪里?

“江山代有才人出”,何先生说人才永远都有,问题是得给他们以自由发展的空间。社会如果整体腐败下去,个人是没有幸福而言的。

眼下,一些年轻人对幸福的理解很庸俗,论文都花钱请人代写。每天习惯于发牢骚,抱怨学校不好工作不满意,抱怨居高不下的房价,抱怨钱不够花,甚至抱怨饭菜不合口味,却很少有人抱怨自己的能力和学术水平。事事汲汲于功利,张口利益闭口金钱,真正花在做学问上的精力少得可怜,整天除了忙“包裹”、排斥挤压之外,似乎感受不到人生还有其他乐趣。

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闻听不胜唏嘘!

晚年的何兆武先生,仍处世低调淡泊名利。面对清华、北大分给的新房,只是笑笑“年纪大了,嫌麻烦”拒绝了;八十岁生日那天,他婉言推辞了清华给他办的祝寿宴,锁上家门躲进图书馆读了一天书。

西方有句谚语:“人生一世就是把名字写在沙上。”潮水一来就冲没了。诗人济慈的墓志铭是把名字写在水上。

何先生等老一辈的学者们,他们就像柔软平和的水,静静地流淌。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