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7版:社区·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宋云霞:“如果我不在了,儿子怎么办?”
平淡走来 收获幸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4年10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慈母大爱十七载 瘫儿一曲动心怀
宋云霞:“如果我不在了,儿子怎么办?”

王松涛在母亲的悉心引导下,如今能用电子琴弹奏出《世上只有妈妈好》等五首乐曲。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本报记者 杨元琪

十七载风雨路,脑瘫儿子学会了走路,学会了阅读,但对于未来,他们不知道该往哪走。

大多孩子会唱的第一首歌是《世上只有妈妈好》,但对于17岁的王松涛来说,语言障碍使他无法用歌声表达对母亲的爱。那天,他用颤颤巍巍的双手敲响琴键,虽然旋律很不连贯,但记者听得出来,那是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

原本的希望却是苦难的开始

1997年8月的一天,在家人的期待中,怀胎十月的宋云霞被推进产房。这原本是希望的开始,孰料却是苦难的开始。

历经一夜的挣扎,孩子还是没有生下来,宋云霞说直到第二天天亮,孩子终于被“拽”出来了,产程长达十几个小时。由于孩子的脑袋长时间被产钳拉拽,小松涛生下来时头上留下了一个巨大肿块,经过一年多时间才慢慢消退。肿块消了,但小松涛的大脑却由于长时间缺氧导致脑瘫。“我们母子俩算是捡了两条命。”宋云霞说。“为什么没有及时救治?”记者问。“不懂,也没那能力。”宋云霞回答道。后来有人告诉宋云霞,当初顺产不行,医院应该及时采取剖宫产,对孩子带来的创伤,医院要负责任。对此,宋云霞说:“我们当时真的什么都不懂,更何况这么多年过去了,想那些也没用了。”

宋云霞告诉记者,从产房出来后,又住了半个月院,看着这个“不寻常”的孩子,她不知如何是好。

从喂奶喂水开始,小松涛的每步成长都伴随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脑瘫导致小松涛体弱多病,稍感风寒就感冒发烧。有一次儿子发高烧,宋云霞抱着儿子去就医,还没等她跑下楼,儿子就晕了过去,把她吓得不轻。这样的经历,对于宋云霞来说犹如家常便饭。

母爱让孩子站了起来

小松涛的运动神经和语言神经受到了严重损害,肢体运动和语言交流成了一件难事。宋云霞告诉记者,孩子出生后,上下肢肌张力大,蜷缩在一起,头也抬不起来,浑身瘫软,十一二岁时还成天抱在怀里。为了让儿子伸开四肢,宋云霞给儿子按摩肌肉、拉伸四肢。就这样日复一日,小宋涛的四肢能逐渐伸开了,头也能直起来了,如今在旁人的搀扶下,他已能慢步行走,并能独自坐在凳子上。

宋云霞家楼下放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那是训练小松涛身体肌肉用的,只要不刮风下雨,宋云霞就扶着儿子在小区里骑车。天气不好,她就扶着儿子在家里锻炼。“他身上都是疤瘌,有不少是训练时摔伤留下的。看着孩子经常受伤,我很心疼,但没办法,我总得让他锻炼,能恢复一些是一些。”宋云霞说。

记者采访过程中,母子俩总是依偎在一起,有几次宋云霞起身后又坐下,离小松涛有些远,小松涛就扶着凳子挪到宋云霞身边,把头靠在母亲肩膀上。

为了儿子,她17年没睡过囫囵觉

除了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小松涛还伴有癫痫,发病时乱打乱踢,这是让宋云霞最揪心的事。为了在孩子发病时能及时救治,宋云霞17年来一直和儿子睡在一起。

“晚上睡的时候,他稍微一动我就有反应,生怕是他发病了。”宋云霞告诉记者,长期以来精神高度紧张,她有些神经衰弱,晚上很难入眠。宋云霞说,儿子发病时,胳膊和腿乱打乱踢,如今儿子长大了,也有劲,时常把她踢下床。

“我可想控制住,但控制不……我使劲往旁边挪,不碰着妈妈……”小松涛抽噎着,一字一顿吃力地喊着,但那几句话总是憋在嗓子眼里。说到此,母子俩的眼泪都不住往下滴。

情绪平复后,宋云霞说她不希望孩子心里有任何负担,只愿儿子能开开心心地生活下去,这对她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

靠着几本破书,她教会了脑瘫儿子识字

9月16日上午,记者初见小松涛时,他手里攥着一份今年8月1日的《平顶山晚报》副刊,宋云霞说那是儿子的最爱。当天晚报副刊刊发了一篇题为《母爱的力量》的文章,讲述了一位母亲照顾脑瘫患儿的感人故事,故事的原型就是宋云霞和小松涛。

“母爱的力量”五个字的标题从小松涛嘴里喊出来显得十分费力。宋云霞告诉记者,没有上过一天学的小松涛识字,会阅读,还会基本的数学运算。

“毕竟他智力没有受到多大伤害,尽量多教他些东西。”宋云霞告诉记者,从儿子懂事起,利用带儿子出门锻炼的机会,教儿子认路牌上的字,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就这样,小松涛认下了几个字。初中毕业的宋云霞还教儿子学拼音,有时候一个发音就要练一个星期,但她从不嫌麻烦。宋云霞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小学课本,教儿子识字和学算术。最近几年,宋云霞给儿子报了市残联的电脑培训班,每堂课都是全程陪读。现在,小松涛已学会了用拼音打字,并在网上加入了残障人士交流QQ群,虽然打字非常吃力,但他还是很乐意与朋友们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宋云霞家客厅东南角摆着一架破旧的电子琴,琴键上贴着胶布,上面标着音阶。电子琴旁的一本快要散册的儿歌书停留在第二十二页,印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简谱。“给叔叔弹弹。”听到妈妈的话,小松涛挪到电子琴前,右手握着左手,用食指颤颤巍巍地敲下琴键,虽然琴声很不连贯,但记者听得出来,那就是《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旋律。

风雨飘摇的家,不知能撑到何时

小松涛的家在马庄街道华西社区天苑小区,一家三口人挤在50平方米的居室里。宋云霞在原制革厂工作,生完孩子后就没再上过班。爱人王铁头也没有正式工作,在外面当临时工,每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经济十分拮据,而且小松涛每天都要吃药控制癫痫发作。

物质上的匮乏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心理上的负担却是最难以承受的。由于要全身心照顾儿子,宋云霞很少单独出门,家里也不经常来人,久而久之,宋云霞觉得她与社会越来越远了。“我不知道以后咋办。”宋云霞说,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要是有一天她不在了,不知儿子如何是好。

“眼看着他越来越懂事,那么多事都做不成,他心里不会好受。有时候想想,他还不如傻着。”这是一位母亲的无奈之言。

宋云霞告诉记者,儿子的脑瘫虽然无法治愈,癫痫却有治愈的可能,但由于家里困难,儿子一直无法得到系统的治疗,连稳定病情的用药也是捡最便宜的吃,哪怕这些药副作用大。宋云霞还想给儿子找个能够做肢体康复训练的地方,但问遍了人也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她来社区办事时总是和孩子一起推个三轮车,后来才知道,这个家庭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困难。”华西社区主任邱利刚正是散文《母爱的力量》的作者。“社区所能做的也仅是为他们争取政策上的照顾。”邱利刚告诉记者,宋云霞家享受到了低保,逢年过节也会收到一些慰问品,邻里有时也出把力,但这些毕竟有限,要想摆脱现在的困境,需要更多人的帮助。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