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由4名华裔热门落选诺奖所想到的
■微言
雾霾重来
中国留学生在韩国“亲朝”被逐冤吗?
封杀劣迹艺人的方式要有法制含量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4年10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由4名华裔热门落选诺奖所想到的

 

□熊丙奇

摘要┃不止步于获奖,不神化获奖,从获奖中寻找激励和反思,这才是科研的真谛。功利地追逐奖项,结果只会破坏学术生态。我国本土学者要获得诺奖,必须有这样的学术环境。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8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与德国的4个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取得的成绩,西方知名数据机构预测的华裔科学家邓青云与诺奖失之交臂。至此,4名有望获得诺奖的华裔人士全部落空。

今年国庆期间,4位华裔有望获得本年度诺贝尔科技类奖项的消息,被很多媒体热炒。有不少媒体挖出这几名科学家和我国内地大学的关系,并称,如果他们获奖,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有大陆教育背景的学者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可以想象,如果这几名华裔如预测顺利获奖,国内的媒体会是怎样的热炒。可是,他们获奖,就能说明过去30多年的大陆教育是成功的吗?需要注意的是,他们是在海外进行学术研究取得可以获得诺奖的科研成果的。如果他们获奖,我们可以祝贺他们,可是,却不能以他们的获奖来证明什么。

200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接受采访时说,他获得诺贝尔奖后,所在的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也就是奖励他一个专用停车位而已。他并不认为自己获奖后比以前高明了多少。这其实代表了很多诺奖获得者对诺奖的态度。

但在我们这里,一个人能否获奖,对其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天壤之别。获奖之后,获奖者就可能被推上神坛,被神化的同时,各种待遇、头衔随即而至。不要说获得诺奖,就是当选院士,一旦当选,就始终处在学术最高端,享受最高的学术权力。

这反而不利于自由、平等的学术环境构建,让学术被获奖、头衔等级化,也充斥着复杂的利益因素。在国外,诺贝尔奖获得者担任大学教授,照样要给学生上课、申请课题,和年轻学者完全平等,不因为你有诺奖获得者的头衔就高人一等。这种平等自由的竞争,激励年轻学者有学术理想,在学术的黄金期,做出一流的研究成果。

今年诺奖颁发,据媒体统计,包括日裔美籍的芝加哥大学名誉教授南部阳一郎在内,已有22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自然科学奖项占了绝大多数。而日本对此并不满足,诺奖获得者都对年轻学者提出期望,同时对科研环境充满忧虑。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日本名城大学终身教授赤崎勇在获奖后寄语新一代科学研究员,选择研究题材时,不应只追随潮流,而是选择自己最想做的事,这样即使短期内没有成果,也不会轻言放弃。2010年获诺贝尔奖的铃木章说,日本有志攻读理科的年轻人正在减少,这一现状令人担忧。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益川敏英则指出,获得诺奖是几十年前的工作得到了肯定,并不意味着日本现在的研究水平有多高。他表示,必须完善社会对科研工作的支持措施,比如增加奖学金等,使有科研兴趣的人都能投身研究。

不止步于获奖,不神化获奖,从获奖中寻找激励和反思,这才是科研的真谛。只有坚持学问第一,才能让学者有学术理想,看淡获奖而体验学术创新的乐趣。功利地追逐奖项,结果只会破坏学术生态。我国本土学者要获得诺奖,必须有这样的学术环境。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