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7版:天天副刊·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偷闲学少年
重阳节抒怀
版面导航     
平顶山新闻网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14年9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偷闲学少年

◎张鹰
 

我有个铁杆博友,年龄39公岁,南京的老城南人,现居上海。报刊上常见他的大名时盛麟。读他的文字,仿佛徜徉在夫子庙的街巷里,随意得好;仿佛夏日里坐在自家井台边,雨花茶就着盐水鸭,惬意得好;仿佛秋日里走亲访友,亲切得好;又仿佛冬日里围炉夜谈,温暖得好。

一个78岁的老人,眼神不济,打字发帖都已经吃力,锦绣文章何以如雨后春笋,有悖年岁的文字(他的话),牵住许多年轻朋友的心和眼?我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找到答案。他说:“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其实,欲获少年心态,本无需偷闲学,放浪一下也无妨。

好一个“无需偷闲学”!虽然,生理年龄已过午天,须发飘白,光华不再,但只要有“偷闲学少年”的闲情逸致,心中就依然会充满热情和生气,依然会闪耀青春的火花。

“偷闲学少年”古今中外有之。北宋的一个春日,有位乐观旷达的老人,独自分花拂柳在河畔游玩,美景赏心悦目,老人感到一种无忧无虑的欢乐,于是写出脍炙人口的诗句:“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个老人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大家程颢。他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情景交融的画面,同时给了老人们一个启示:追寻童少岁月的感受,捡回孩提时的乐趣,哪怕旁人说道嬉耍学少年。

“偷闲学少年”的喜好,在长寿老人身上多见。南宋诗人陆游年过古稀,还常同自己的曾孙骑竹马玩,有诗为证“整书拂几当闲嘻,时取曾孙竹马骑”。在那个生活、医疗水平低下的年代,陆游能够活到85岁,也许正是得益于童真不泯的秉性;同样活了85岁的科学家牛顿,在垂暮之年,常饶有兴趣地拿着麦秆,对着太阳吹肥皂泡玩,如醉如痴地观赏飞舞的绚丽;科学泰斗爱因斯坦,他在教邻居孩子算术时,要求的回报是能分享这个孩子的糖果;近代画家丰子恺看到孩子把鞋脱了套到凳子脚上,创作灵感顿时爆出,挥毫画出《凳子四条腿,阿宝两条腿》……他们的快乐,源于他们心底的那份童真。

前几天我在公园看到几个老人滚铁环,那奔跑的身姿、开怀的笑声,构成一幅生动的“偷闲学少年”的画面。展现出一种“我如花影,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的美好意境,让我感动,让我跃跃欲试。

可惜有少数老人被旧观念所束缚,认为“学少年”不庄重。其实,老年人若能兴致勃勃地参加青少年甚至幼儿的活动,正是一种合乎科学的健康长寿之道。没有一种药品比“心乐”更有效果,没有一种保健品比得上“童真”。当我们看到同龄的老人,有人精神矍铄、活力不减,仿佛越活越年轻;有人则萎靡不振、老气横秋。虽说有身体强弱的因素,但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因素的影响,要驱散老人心中的暮气,就要“偷闲学少年”。

当把“偷闲学少年”作为功课和保健来做,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就能保持洒脱恬淡、气定神闲、乐己及人的开豁心态,那么,返老还童就会应验了。

投/稿/论/坛 @ 平顶山新闻网——鹰城网事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