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理论
3上一版
 
用乡音叙情 用乡情聚心
在守正创新中谱写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思政教育 一体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10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乡音叙情 用乡情聚心
——宝丰县闹店镇李官营村发挥乡贤力量助推乡村振兴调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破解部分农村“人去、村空、地闲”困境、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这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宝丰县闹店镇李官营村发挥新乡贤作用,不仅有效破解了农村发展面临的困境和人才短缺难题,而且引领了良好社会风尚,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探索出了新模式、新路径。

一、基本情况

李官营村位于闹店镇北,距闹店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下辖两个自然村(李官营和红石寨)1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10户2780余人,耕地面积3500亩(1亩≈666.67平方米),党员77名,村“两委”干部8人;在外人员共1000余人,其中科级以上干部100余人,自主创业成功人士30余人。

李官营村是闹店镇规划建设的五个中心村之一,辐射火神庙、双口、军营、范营、五龙庙等村,由于土质肥沃,灌溉便利,花生、辣椒种植等产业初具规模。

二、做法成效

近年来,李官营村积极响应闹店镇“筑巢引凤”行动,每年5月组织召开本村乡贤恳谈大会,以“乡情”为纽带,搭建乡贤回归平台,先后有80余位县内外行业翘楚成为李官营村的新时代乡贤。他们通过建设村内公益基础设施、参与邻里矛盾纠纷化解、组织开展捐资助学等,积极投身村里事业发展。新时代乡贤既充分发挥了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声望,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本土优势”,又充分发挥了身体力行地向群众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村干部一道为乡村建设提供有益思路的“专业优势”,并且以特有的乡土情怀和较高的品行威望,成为李官营村精神文明的引导者、弘扬者和守护者,带动全体村民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家家有贡献、人人都出力”在李官营村蔚然成风。

(一)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李官营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存在经济底子薄弱、产业基础缺乏、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在乡贤恳谈会上,村干部向大家抛出这一难题,大家激烈讨论,纷纷结合李官营村实际情况,提出“造血式”产业发展的路子。一方面,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经过近两年发展,花生、辣椒种植已经成为村里的主要产业,并逐步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带头人+农户”发展模式,种植户增收显著;另一方面,一部分有经济基础的乡贤结合自身经验,开始在李官营村投资办帽子厂、制瓶厂等,让村里留守妇女在家门口也能找到工作,带动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年增长1200元以上,李官营村也实现了从“产业空壳村”向“产业稳步发展村”的转变。

(二)基础建设进一步夯实。近年来,李官营村乡贤发挥自身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优势,积极投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之中,以“小投入”撬动基础设施“大改善”。比如,赵成立、王建国、李江岭等乡贤筹资30余万元用于村史馆和校史馆建设,使其成为外出人员寻觅乡愁的重要平台和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浙江做珠宝生意的王建国听说村口修路整渠缺钱,自愿捐助40多万元。

(三)教育氛围进一步浓厚。李官营村有重视教育的传统,据乡志记载,1937年李官营村开始创办学校,不仅有过小学、初中,而且曾经办过高中,从这个学校走出的优秀人才有近百人。特别是近年来,村史馆和校史馆建成以后,成为村民寻“根”、学生求“源”的重要阵地,村里学生经常到校史馆参观,看着身边的亲戚、街坊邻居学业有成,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目前,李官营村毕业和在读于985、211高校的硕博研究生有20余人,尊师重教的村风进一步彰显。

(四)乡村治理进一步完善。乡贤以乡音开路,用乡愁牵线,活跃在村“两委”与村民之间,在调处矛盾中具有遇事好介入、村民好接受的优势,成为乡村治理的有益力量。李官营村摆理堂的调处队伍吸纳了村里有威望、热心肠的老同志和村干部,他们明事理、辨是非,能让“摆理”的群众平心静气地正确看待事件本身,成为调和邻里纠纷、社会矛盾的“老娘舅”和乡亲们的“知心人”。现在,“摆理堂说事”已成为李官营村村民日常的行为习惯,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人员不上行”。

(五)乡风文明进一步彰显。乡贤作为社会教化的启蒙者、乡村内外的沟通者、造福桑梓的示范者,由他们形成的“乡贤文化”扎根乡土,蕴含着爱国爱家、崇德向善、孝亲敬老、乐于奉献、居低不卑的精神力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李官营村的好传统、好乡风由来已久,村上一块清代流传至今的金氏门楣上书“戒欺求慊,清心寡欲,退己让人”,就是教育后人要友善、宽厚;村里的东启碑文则记载自国民革命以来,李官营吏治清明、民风淳朴。近年来,李官营村的乡贤们更是成为引领乡风文明的“活标杆”,成为乡亲邻里的“领路人”。

三、几点启示

(一)党建引领是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将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李官营村正是坚持“党建+乡贤”的模式,以党建为引领,以乡情为纽带,突出抓好乡贤队伍建设,不断激发乡贤活力、汇聚乡贤力量,引导和支持乡贤在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引领乡风文明、投身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作用,不断绘就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

(二)阵地建设是基础。李官营村乡贤文化得以培育壮大,离不开村史馆、校史馆、摆理堂等阵地建设。特别是村史馆内一幅幅老照片、一件件老物品浓缩着村庄的过往,记录着村庄的现在,更寄托着村庄的未来,也承载着一代代李官营人的久远记忆和乡愁乡情,成为吸引乡贤“常回家看看”的一张靓丽名片,是乡贤寻觅乡愁、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阵地,更是乡贤参与家乡建设的“起始点”。

(三)营造氛围是关键。李官营村通过宣传报道、事迹展播、图片展览、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培树乡贤典型,讲好乡贤故事,传播乡贤文化,用乡贤的榜样力量和精神标杆影响、引领村民,塑造了新时代党建引领下的乡贤精神,营造了浓厚的尊贤重贤社会氛围,在全体村民中形成人人学乡贤、颂乡贤、当乡贤的良好氛围。

(四)完善机制是保障。李官营村坚持用乡音叙情、用乡情聚心,深入挖掘乡贤资源,将有威望的退休干部、有声望的各级“两代表一委员”、有才能的技术专家、有情怀的高知分子、有德行的企业家等优秀人才,纳入乡贤库,建立微信群,成立乡贤联络站,专人对接服务乡贤,利用春节、国庆等节假日,积极组织开展乡贤座谈会、恳谈会等活动,形成完善的机制保障,增强了乡贤归属感。

四、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的城里人,往上数三代,大都来自农村,只要有机会,很多人都有回报家乡的愿望。‘乡情牌’‘乡愁牌’打好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渠道疏通了,对乡村振兴将会产生很大作用。在这方面,要逐步探索,作出制度安排”。2023年7月,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鼓励引导退休公职人员回乡定居,为家乡建设发挥余热。更好发挥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建设和美乡村提供鲜明的价值引领、厚重的文化滋养、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因地制宜建设阵地。建议由乡镇统筹,选择有条件的中心村,村委主建、社会募捐、财政补贴,因地制宜建好场馆阵地、搭好平台通道,让乡贤有意愿、有机会回馈桑梓,留住根脉、记住乡愁,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二)加强乡贤人才储备。定期开展乡贤情况调查与推选,纳入当地乡贤人才资源库,搭建活动平台,加强培训指导。促进本土乡贤回流,加强情感沟通和人文关怀,经常性地开展回流乡贤的走访、座谈和慰问,在一定范围内对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推介,激发乡贤参与热情。

(三)出台乡贤支持政策。研究制定出台公职人员“退职还乡”等政策,根据实际情况解决乡贤返乡后在生活、居住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借助乡贤在信息、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支持、引领和参与乡村振兴。

(四)做好乡贤需求对接。在召开恳谈会、座谈会前,要提前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梳理年度乡村振兴项目清单,加强对乡村产业、资源等乡村振兴项目的包装和推介,主动宣传乡村振兴建设项目,鼓励广大乡贤认领项目搞建设办实事,以项目引领乡贤回归,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更有导向性,融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局更有同向性。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乡贤成为乡村振兴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掘、利用好乡贤资源,不断完善乡贤作用发挥的政策、平台与机制,使乡贤在乡村振兴特别是产业振兴、乡村治理中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 (平顶山市政研改革研究员课题组)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