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同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就中朝建交75周年互致贺电
贯彻市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建强产业链群|雪花红牛:吃“营养餐” 听《朝阳沟》
菊花盛开美乡村
“四链”融合添动能 聚才兴城新风劲
国庆假期566.49万人次游鹰城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10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链”融合添动能 聚才兴城新风劲
——我市探索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路径综述
 

本报记者 孙聪利

金九银十,沃野生金,鹰城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市人才工作部门也迎来了“丰收季”。

9月初参加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我市精选226家企事业单位、提供就业岗位4495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858人,其中硕博人才1530名。

在这次大会上,市委组织部牵头举行人才项目签约仪式暨高层次人才恳谈会,鲁山籍中国工程院院士田红旗领衔推介、宣传家乡平顶山,我市在现场签约并“带回”30个项目,拟投资金额63.07亿元。

好消息还不止这些——

9月22日,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首批建设单位获批,尼龙新材料产业分中心落地平顶山,这标志着我市在构建完善尼龙新材料产业技术转移体系、推动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上迈出坚实一步。

近日,《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公布,平顶山学院副院长、尧山实验室副主任米立伟上榜。

9月28日晚,河南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一届人力资源服务业博览会闭幕,我市取得1金1银3铜的成绩。

…………

人才活力迸发,创新之潮涌动,产业势头强劲,这是我市聚力推动“四链”融合的成果体现。

人才是关键、创新是动力、产业是载体、资金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以下简称“四链”)深度融合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将“四链融合”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市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产业为基础、创新为动力、资金为保障、人才为内核,大力推动“四链”深度融合,探索出了一条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鹰城路径”。

聚力产业链打造人才矩阵

“北京是国内研发中心,但是产业落地需要实际场景和工业实践。我‘弃’京来‘鹰’,正是基于跃薪公司的产业体系、运营模式和平顶山开放的人才政策。”张国军从清华大学博士后出站后,本已在北京安家落户,但基于自己的职业追求和慎重考虑,他在今年2月份通过招才引智来到平顶山,现任河南跃薪智能机械有限公司工程技术中心总经理。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我市坚持把产业和人才放在发展全局通盘考虑,制定市、县两级组织部部长领衔办理聚才育才事项清单,市委组织部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科学技术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紧盯产业需求,优化人才供给,围绕高精尖缺、突出招大引强,引导产业人才加快向产业龙头专精特新企业集聚,引导创新人才加快向各类创新平台集聚,引导科研人才加快向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集聚,引导经营人才加快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打造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人才“头雁”队伍。

市委组织部牵头,围绕7大产业集群、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开展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供给侧”与“需求侧”大调研,从“需求侧”列出紧缺人才、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需求“四张清单”,建立急需紧缺高端人才需求目录,绘制重点产业引才地图,精准引进了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苏蒂斯、国家杰青邓勇辉等一批产业领军人才。

为实现产业、项目与人才“双向奔赴”,我市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赛马”等攻关机制,推动全市123家科技型企业与高校院所集聚高层次人才3700余人进行“揭榜挂帅”。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发布10项重大科技攻关难题、196项“揭榜挂帅”课题,共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的165支科研团队投榜;中煤电气通过“揭榜挂帅”引进中科院“百人计划”杨鲁伟研究员、“长江学者”“中原学者”韩一帆等高层次人才。

同时,我市坚持专业与产业、专业与就业联动,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优化学科设置,累计撤销市场营销等专业10个,建成矿山机电等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学前教育等省级特色专业30个、陶艺制作等市级特色专业15个。

水深则鱼悦,林茂则鸟喜。为破解“引人”“留人”难题,我市不断优化人才管理机制、使用机制和评价机制,综合采取顾问指导、项目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引才留才。建立编制“周转池”,设置300个人才专项编制,加大对尧山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引进编制保障力度,推动尧山实验室使用人才专项编制100名、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使用人才专项编制50名。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破旧立新,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市管高校、职业院校和科研院所人事自主权的若干措施》,在用人自主权、工资绩效权、岗位管理权、职称评审权等四个方面持续放权松绑,用人单位自主招聘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336人,自主职称评审488人,自主设岗聘任289人。

近年来,我市柔性引进两院院士刘中民、沈政昌、朱美芳等拥有关键核心技术成果的顶尖科学家团队45个,签约中科院鄂维南院士数字生态创新中心项目等各类人才项目139个,投资金额325.05亿元。

聚力创新链激活发展引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的根本在人才、主体在企业、关键在平台、落脚点在产业。

我市千方百计把人才链深度嵌入创新链,依托服务创新平台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抓好人才项目实施等,推动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精准对接、多向融合,着力构建“平台建设—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发展强劲引擎。

建好聚才创新平台。围绕推进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和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高规格打造尧山实验室、河南省科学院平顶山产业技术研究院、龙门实验室平顶山成果转化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完善具有平顶山特色的创新平台体系。目前,全市建成创新平台782个,包括国家级、省级平台336个,市级平台446个。其中,炼焦煤资源绿色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入驻14个科研团队,在研项目135项;尧山实验室吸引包括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在内的各类高层次研究人员160余人。

育强壮大创新主体。我市出台创新型企业培育三年工作方案,实施创新型企业树标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春笋”三大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创新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使更多经营主体变成创新主体,更多“金种子”破土而出。

同时,我市大力实施产业高新化、区域高新化专项行动,推动尼龙新材料、高压电气、碳材料等主导优势产业和高新区、尼龙新材料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省“瞪羚”企业培育在2023年实现了从1到23的跨越,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39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8家、100家,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90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四有”覆盖率提升至73.2%,全市创新型企业总量逼近1000家,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深化产学研融合融汇。一方面,我市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重大专项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深度衔接,与创新体系、教育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人才引育体系同步规划,与推进中国尼龙城高质量发展和白龟湖科创新城高水平建设同步推进,按照“一核两区、一环两带”的总体布局,实施科技创新策源、产教融合示范两大行动,推动形成“一‘芯’策源、两城驱动、三带融汇、多点支撑”的产教融合空间布局。

另一方面,我市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布局教育链、投放资金链、配置人才链、完善政策链,坚持平台建在创新链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人才育在融合链上,推动高校、职业院所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产教融合联盟,与重点企业共建创新实验室、技术中心,与专精特新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型企业,着力建设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的高能级产教融合创新载体平台。

目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联合行业企业、高校院所等120余家单位,成立全国质量技术服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高新区、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学院联合打造的尼龙新材料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申报为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平高集团与英国利物浦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9位院士、132位博士开展深度合作,全市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增至10家,实现了人才激发创新、创新蓬勃产业、产业吸引人才的良性循环。

聚力资金链强化要素支撑

资金链是驱动创新链、支撑产业链、塑造人才链的关键要素。

我市结合自身实际,持续优化资金投入机制,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充分发挥资金、贷款、基金“三驾马车”作用,在人才保障、平台建设、科技研发等方面予以有效支撑、叠加支持。

推动各类资金向创新倾斜。我市在用好用活人才、科技等奖补政策的同时,创新工作思路,整合产业、科技、金融等条块资金,构建“124”人才发展多元金融体系,着力破解资金保障难题。

“1”即市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累计为各类人才拨付3950余万元,重点用于人才支持培育激励。“2”即人才贷、科技贷,人才贷可按照人才层次给予最高1000万元无抵押授信贷款,科技贷已累计为人才科研项目提供贷款5.5亿元,重点支持人才创新创业。“4”是规模各100亿元的尼龙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绿色产业基金,以及科技研发联合基金、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创新主体培育、产业技术研发。

确保科学家经费支配权。我市围绕关键卡脖子技术攻关,建立“企业出题、政府立题、科研破题”协同机制,率先探索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赛马”等攻关机制,推行“科技成果转让+科学家分成”制度,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科研经费支配权,提升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我市多家企业与52个国内外院士人才(团队)开展项目合作,推动功能性纤维、半导体碳化硅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实现进口替代。2023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省第5;获省科学进步奖9项,居全省第3位。

聚力成果转化提升转型质效

一项科研成果的应用,在三年时间里产生利润累计超过5亿元!

这个科研项目是“煤焦沥青高值化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开发”,项目成果被鉴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下属的开封平煤新型炭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易成瀚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炭素企业推广应用,实现了产业化生产。

让“科研之花”结出“产业之果”,增强市域硬实力,是“四链”融合的“终极目标”。

我市发挥人才和平台作用,创新机制体制,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统筹推进传统产业高端演进、新兴产业壮大成势、未来产业抢先卡位。

推动成果转化落地见效。我市建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强化人才资金支持激励,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机构,全市拥有初级、中级技术经纪人390人,加快推进高压电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大学分子工程研究院平顶山中试基地、省高性能尼龙纤维中试基地等平台建设,全国首家尼龙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启动筹建。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登记697项、成交额31.91亿元,成交额同比增长37.42%。

推动关键技术突破跃升。我市大力支持以平高集团和舞钢公司为龙头的产业集群,瞄准国际国内前沿技术,抢占行业制高点。平高集团紧盯国家重大需求和科技前沿技术,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特高压、真空环保、智能电网、高速开断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舞钢神州重工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主导修订金属复合材料的国家标准4项,引进新型钎焊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龙伟民,建成我市首家“中原学者工作站”,巩固了超长超宽复合板爆炸焊接技术优势。

我市支持鼓励尼龙新材料企业联合科研机构、高校围绕“大尼龙、全产业链、国际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尼龙化工领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突破了一批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尼龙66工业丝、帘子布生产规模世界第一,尼龙66盐规模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尼龙66切片规模居于全国首位,已形成了以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为龙头,神马尼龙化工、神马帘子布发展、神马博列麦气囊丝公司等众多单位组成的大中小尼龙企业融通发展的产业集群,被科学技术部批准为国家尼龙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推动科技研发积厚成势。我市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企业抢抓时代机遇,开发了一系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铁福来装备制造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已获取专利163项,研发成果中国际领先2项、国际先进3项、国内领先3项,多项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研制了国内首套等高式采煤设备……

创新不止,成果不断。一系列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实现了全市尼龙产业跨越发展、优势产业迈向更优、新兴产业持续壮大。

强市之道,首在得人。我市从人才起笔,在创新上聚力,在资金上破题,在产业上领先,用开放的机制、有力的举措、扎实的步骤,在“四链”融合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喜看稻菽千重浪。如今的平顶山,“人才大军”加速集聚,“创新高地”不断隆起、“产业之花”绚烂绽放,高质量发展之路花香果丰,正迎来一季又一季的大丰收。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