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以公益诉讼之力守护非遗之美
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增建搬迁
走基层 看发展·一线故事 | 老旧小区怎么改 居民群众说了算
礼赞丰收 振兴乡村 | 丰收啦
礼赞丰收 振兴乡村 | 田畴沃野织锦绣
市政协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展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9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礼赞丰收 振兴乡村 | 田畴沃野织锦绣

 

本报记者 常洪涛

金秋时节,广大农民正在利用农业机械收获玉米、花生、红薯等农作物,广袤田野间一派丰收景象。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各项决策部署,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以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为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筑牢粮食安全防线。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15.67万亩(1亩≈666.67平方米),占耕地面积的67.6%,连续两年受到省级激励表彰。

旱能浇,涝能排;田成方,井棋布;路平直,林成荫……如今,在我市各地都能看到这样的高标准农田。

仓廪实,天下安。作为农业大县、粮食生产大县,叶县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2万亩,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70万吨以上,位居全市第一。

该县着力向耕地要产能、向科技要产能,坚持推进全域化、建设标准化、管理智慧化、经营集约化、管护长效化、产业融合化“六化同步”,努力做到粮食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打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叶县模式”。

小麦增收的前提是完善的农田基础设施。叶县通过兴修水利实现水系连通,将澧河水引入农田,做到田成方、旱能浇、涝能排,地表水逐步替代地下水,形成良好的生态;建立气象站,设立农业气象站和农业物联网中心,实现防病虫害和浇地施肥智能化,使得高标准农田的小麦亩产最高达到750公斤。

卫东区光华路街道3000亩高标准农田2023年10月开始建设,于今年5月建成,走在全市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前列。截至目前,该区已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

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准选址,推进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在建设前期,该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光华路街道多次召开群众座谈会,针对道路整修、机井位置等充分征求意见,并现场勘验修订设计方案。

光华路街道程庄村、辛北村以前灌溉用水十分不便,随着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灌溉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相继实施,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成为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稳定高产良田,为稳步提升粮食产量提供了坚强保障。

为确保粮食丰收,我市各地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统筹田、水、林、路、渠综合配套建设,同时在电、土、技、管上狠下功夫,采取滴灌、喷灌、管灌等模式,既夯实了农田基础,又实现了从传统“大水漫灌”到现代“高效节水”的转变,节水达40%。

鲁山县山区面积广,因地制宜探索浅山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节水节肥建设新模式,在高效节水上做足功课。该县邀请省、市专家围绕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浅山丘陵地区用水难题“把脉问诊”,科学制定农田灌溉节水、用水方案,改“大水漫灌”为“节水优先”,分区、分片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工程,采取井渠两用、三水(库、河、雨)兼蓄、四季调节新模式,建设“大口井”“高位蓄水池”等设施,保障了灌溉四季用水,破解了用水难题。

舞钢市把“高产出”作为终极目标,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以来已配发撒施有机肥2.3万吨;组织专业团队和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在重要关口和时令对耕地地力提升进行技术指导,特别是在化肥减量增效、土壤结构改良、高新品种引进、节水高效灌溉、粮食高产等技术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智慧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郏县加大技术投入,在化肥减量、土壤改良、良种引进、节水灌溉、粮食高产等技术上下功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农机、植保、水肥等技术服务队,多名农技人员奔赴各乡(镇)、村,指导群众开展秋作物管理,保障秋粮丰产、农户增收。

借助于数字乡村建设,我市各地高标准农田里融入智慧农业元素,建设管控中心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将气象、土壤墒情、病虫害等信息进行大数据、云计算监测分析,实现监测实时化、预警及时化,在高标准农田装上“千里眼”,使种地管理逐渐实现精准化、自动化。

在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的基础上,我市实施综合配套,发展高效农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效益提升文章。

在推进仙台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叶县千方百计完善水利设施,修建沟渠,引进澧河水,安装水车,并把阡陌纵横的田间道路修成彩虹路,在两旁点缀上不同的景观树,引得游客争相打卡。

同时,该县及时推出在仙台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发展农业公园打造A级景区的规划,将村庄墙壁粉刷为土色,与农田浑然一体;建造沉浸式“农业+”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动漫形式让市民了解种子发育生长的过程;以观景台为中心,自东向西涉及西马庄、大李庄、吴哲庄和西董庄等村,实现一村一景,让游客在钓鱼赏花的同时,观赏麦田艺术馆、麦田特产馆。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