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郏县
3上一版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 | 郏县持续巩固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30余名学子企业一线看变化
崇文重教飞“凤凰”
薛店镇开展七夕主题活动
真情助学子 心如莲花开
文庙研学热
郏县总工会创新党建服务职工模式
“巡纪审”联动提高监督质效
编织技能培训织就居家致富梦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4年8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文重教飞“凤凰”

 

两名博士、15名硕士、63名本科生和大专生……今年夏天,又新增了3名研究生、1名清华大学本科生和其他5名本科生。

有着418户1515人的郏县黄道镇纸坊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状元村”。

交流分享传递正能量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考上理想大学的研究生,我懂得了无需怒马快船,出发便有岸。我要感谢我们村对于学生教育的支持与鼓励,还有爸妈多年来的支持和照顾,给了我足够的自由去追求我的梦想……”“作为学生家长,我为孩子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感到无比激动和高兴。孩子们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与老师的教诲、领导及父老乡亲的鼎力相助和我们纸坊村浓厚的文化氛围分不开……”8月9日上午,“状元村”广场上再次热闹起来,老老少少齐聚乡村大舞台,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分享”活动正在进行。镇村干部、群众代表、9名优秀学子等欢聚一起,教子有方的模范父亲分享教子心得、讲述家风故事,勤奋好学的优秀学子交流学习之道、展示自己的家风家训。

活动中,从纸坊村走出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隶书委员会副主任王国锋为纸坊村赠送墨宝,村党支部书记杨占轻向9名研究生和本科生赠送优秀学子牌匾,并通过交流分享,充分展示纸坊村优秀的传统文化、优良家风和新时代文明新风。

传统村落“纸”韵悠长

纸坊村北依大刘山,南接寺街水库,东望石鸡山,西连千亩侧柏基地,青龙河穿村而过,山环水抱、茂林修竹,环境优美。村内街巷傍水而建,蜿蜒曲折,路面错落有致,“回”字形街巷,古色古香的民间四合院,被历代人誉为宜居之地,曾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全国文明村、河南省首批美丽宜居村庄、省级卫生村、市级生态村。

纸坊村因纸而得名,其造纸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据《郏县志》记载,纸坊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贞观年间,此处青龙河水源充沛,能工巧匠争相迁徙至此,传扬造纸技艺,扎根繁衍生息。因所产宣纸“韧而能润、光而不滑”被文人墨客视为珍宝,一时间“洛阳纸贵”更引八方雅士、权贵名门前来游览,“赏田园莺歌燕舞,交志趣鸿鹄之人”。目前,纸坊村有国家级书法会员1人、书法爱好者20余人,更有90多岁老人苦练书法的励志故事,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

崇文重教引领新风尚

在纸坊村,最受尊重的是有文化的人。“谁家孩子考上了大学,在村里都是一件大喜事。”杨占轻说,不管谁家的小孩,只要考上大学,村里都会记录在册,荣登英才光荣榜,家长也是年底评选“最美家庭”的候选人。如果哪家因小孩读大学缺少劳动力,村民都会主动去帮忙干活。

如今,从村里出去的大学生从未忘记自己的根。学子们已经开始陆陆续续回报家乡了,有的为村庄发展献计献策,有的自筹资金帮助村庄搞建设、做公益。

“考上大学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在未来的求学之路上,希望你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刻苦学习,志存高远,立志做大事、创大业,在国家建设中展现才智,牢记家乡人民的深情厚爱和嘱托,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家乡人民,将来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作贡献。”黄道镇党委书记王进伟寄语学子。

(本报记者 张鸿雨 通讯员 郝书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