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理论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创新发展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 准确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要求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传承中医药文化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传承中医药文化 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吴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蕴含着“天人合一”等宇宙观,要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并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倡导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社会模式。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顺势思维”“治未病”等理念,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对于新时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天人合一”是中医药学的基本理念,将人体健康与生态平衡联系起来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中医药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依赖于自然界得以生存,自然界运动变化作用于人体,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健康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最本质的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天人合一”以形塑中国人宇宙观的生存理念和秩序追求,成为新时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底蕴;以道法自然、尊重自然、遵循规律的原则要义和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思维方式,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智慧密钥;以揭示天地规律同人类社会之根本奥妙的“中和位育”,述说中国式现代化面对差异和矛盾所持有的价值观和方法论旨要;以“兼爱节用”的文化思考和实践理性,引导人类在万物一体的理念基础上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拓展和深度关联。“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诠释,映射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厚文化内蕴和历史根基,闪耀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智慧结晶。

中医顺势思维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顺势思维是指对客观现象以及规律的尊重、顺应和运用,是在中医药学中广泛使用的思维模式。顺势思维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中“顺应自然”的思想是相互呼应、相互印证的。二者均高度重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及思维方式。人和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一体化发展的关系,唇齿相依、一损俱损,大自然一旦遭到破坏,人类的安全利益也会受到威胁。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进一步弘扬这种理念,敬畏、尊重、顺应、保护自然,为自然守住安全的边界和底线,将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可承受限度内,既是在保护自然,也是在保护人类自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通过乱砍滥伐、过度开采等方式发展经济,却忽视了对自然的破坏,造成空气和水源污染、土地沙化、气候变化,进而造成环境恶化,出现极端天气,给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了威胁,大自然用独有的方式给人类来了一次深刻教训。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环境,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河流水质持续提升,土壤污染治理成效显著,众多绿水青山正在转变为金山银山。事实证明,坚持顺势思维,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有效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建设更加美好的现代化。

中医主张的“治未病”理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也是共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医学模式已从传统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逐渐演进为更加全面的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在心理医学模式的指导下,人们对疾病的认知逐渐深入,不再仅仅关注治疗疾病,而且更加关注预防疾病。随着预防医学的兴起,人们开始广泛关注和重视中医的“治未病”理论。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过程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样强调的是预防和前瞻性管理。当自然环境遭到破坏时,保护自然的目的不仅仅是防止进一步恶化,而且要采取措施修复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使其逐步恢复健康。当自然环境没有遭到破坏时,我们要采取措施保护自然,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做到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一体推进,从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同时,我们要努力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既可以让人民群众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也可以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休养生息,从而更好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需要,我们要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为建设更加美丽、富强的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