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条要闻
下一版4
 
习近平对防汛抗旱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聚焦扩优提质 优化资源布局 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壮大新动能 奋进百强市|我市探索出工矿资源型城市更新新模式
我市召开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会
居安思危 强基固本 以高水平法治服务高质量发展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扩大)会议暨主任会议召开
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廉政集体谈话暨警示教育会
趁墒抢种
把科研做在田里 把成果送到农家——记全国烟草行业第八届先进集体 平顶山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6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科研做在田里 把成果送到农家——记全国烟草行业第八届先进集体 平顶山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

 

去年以来,河南省烟草公司平顶山市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以下简称技术中心)喜报频传,其开展的“烟草黑胫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防治研究”等3项研究成果分别荣获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其中,采烤一体化项目获发明专利授权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发表论文3篇,省公司标杆流程创建优秀成果两项,2020—2023年在全省累计推广面积80多万亩(1亩≈666.67平方米),促进了烟农增收和财政增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小小一片烟叶,承载着烟农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平顶山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致力于用科研成果鼓起烟农“钱袋子”,以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前不久,该技术中心被评为全国烟草行业第八届先进集体。

甘守乡野,

扎根科研一线“写青春”

人,是干事的前提,这个全国性行业称号的背后,是团队的力量。

该技术中心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园——郏县李口镇白龙庙村。5月5日,全市烟叶移栽完毕,一个多月以来,中心的技术人员都在烟田里来回穿梭,奔波着开展试验调查和技术指导。“当下是大田管理的关键时期,病虫害防治很重要,做好绿色防治是技术中心的重头戏。”技术中心主任李俊营说。

作为一位老烟草人,今年52岁的李俊营面庞黝黑,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一些。采访中,谈到工作,不管是专业术语,还是多年的工作事例,或是一组组研究数据,他都如数家珍。用他的话来说,工作要干在心上,心里要揣着工作。

火车跑得快,还靠车头带。这样一位心里时时都揣着工作的人,是带着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定盘星”“主心骨”。在他的带领下,技术中心承担了中国烟草总公司、河南省公司多项科研项目,联合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及上海烟草集团、河南中烟工业公司等卷烟工业企业开展十多项自主创新课题研究。“我们的团队都是专业技术人员,成天琢磨着如何破解烟叶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如何帮助烟农省心省力地把烟叶种得更好、卖出好收益,也正是这样长期的专注和坚持才获得了较好的成效。”李俊营说。

选择到远离市区近30公里的技术中心工作是要耐得住寂寞和清苦的。2015年12月,常栋从河南农业大学烟草学院博士毕业,次年2月来到平顶山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工作,开启了他的科研之路。“当年,如果只是考虑工作地点和收入的话,应该有更好的选择。但是,城市虽然繁华,却很难接触到烟田;农村条件差一些,但扎根基层搞科研是有广阔天地的。”常栋说。

即便妻子孩子都在郑州,至今提起当年的选择,常栋依然坚定地说:“从没后悔过。想要把科研做在烟田里,为更多的烟农种好烟、为烟叶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多作贡献。”

为了专心开展科研工作,常栋吃住就在技术中心。8年多来,常栋是钻进去了。这些年,他累计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65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取得河南省科技成果4项,获得了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烟草行业“十三五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个人”和2022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全省烟草系统“十大杰出青年”、“烟叶领域学科带头人”等称号。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当地烟农王占民说:“常博士他们长年待在村里,一头扎进烟田,就跟村民一样。这几天高温,他们带着仪器在烟田一待就是大半天,啥时候也没说过苦,虽说是高学历人才,但他一点儿大学问人的架子都没有,常常指导我们种烟,很耐心,很专业,有真本事。”

8年弹指一挥间,今年38岁的常栋从入职时的黑发小伙儿,如今已变得满头白发。说着聊着,今年35岁、南京农业大学硕士毕业的王明鑫笑着说:“别光看头发,他们的短袖掀起来,胳膊根儿白生生的,身上都是两个色儿……”

还真是这样,眼前的李俊营、常栋、许跃奇、王明鑫,个个如此。“中心总共9个人,全都是农艺师,一大半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年轻有拼劲儿,还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在技术中心工作没有情怀是不行的,他们真的是甘守乡野啊。”李俊营说。

脚踩泥土,心有情怀,这群人扎根烟叶科研一线,尽情书写着别样的青春。

硕果累累,

智能化清洁烘烤省心省力

平顶山属于豫中烟区,是我国浓香型烤烟的典型代表产区,曾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过“高光时刻”。但由于烟区土壤生态环境变化导致烟叶品质起伏、病害频发,产区烟叶浓香型质量特色彰显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重塑昔日辉煌,是平顶山烟草人共同的希望。

近年来,技术中心坚持扎根基层一线,围绕“根茎病害多发”“烟株营养不协调”“烟叶烤不香烤不软”“农机农艺融合”等问题,开展破解攻关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成果转化和新技术示范应用,技术创新硕果累累,殊荣不断——先后被共青团市委评为青年文明号、劳模创新工作室,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河南省烟草系统“十三五”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等;此外,还获得河南省政府、省烟草公司、省农业科研系统科技进步奖10余项,发表论文3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6件、实用新型专利84件。

拿烟农关心的烟叶烘烤来说,技术中心可谓是下了一番大功夫。自2019年依托技术中心成立平顶山烟叶智能烘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来,该中心运用物联网技术开展智能烘烤技术研究与应用,与科研单位联合开发适宜烤房高温高湿环境的烘烤图像及数据采集监测设备,实现海量数据、图像的标准采集与分析;开发“慧眼识烟”App和“烘烤科学家”管理系统,研发搭建烘烤工场数字孪生平台,实现鲜烟素质精准判断;构建平顶山市烟叶烘烤过程高质量图像数据集,初步实现烘烤工艺的自适应调优;不断探索创新烟叶采烤方式,研究构建采烤一体化管理模式,目前在全市所有产烟县(市)推广应用。

技术研究,是为了形成成果推广应用。技术中心内的智能烘烤示范区,共有清洁能源热泵密集烤房53座,已全部实现远程智能监控和烟叶烘烤过程大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整个烘烤工场仅需1名烘烤师,便可完成全区烘烤任务;同时,郏县5个烘烤工场的70座烤房也进行了示范应用。

“智能烘烤就是将机器视觉、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与烟叶烘烤技术深度融合,建立仿真工艺模型,实现全程监控、无人值守的一键式烘烤模式。一个烘烤智能监控系统,通过上云、用数、赋智等步骤,在云端实时显示烘烤过程的工艺曲线和烘烤图像,方便烘烤师利用数据对烤房进行智能监测,有效帮助烘烤师作出烘烤决策。”平顶山市烟草公司分管烟叶工作的副经理栗克峰“科普”道。

就烟农而言,有哪些实际利好?李俊营说:“智能烘烤能帮助烟农节省大量用工成本和燃料动力费,而且省心省力,烤烟时再也不用受罪当守夜人了。”

对此,郏县李口镇白龙庙村烟农王子浩感触颇深,他和父亲的近70亩(1亩≈666.67平方米)烟全部用上了智能化清洁能源热泵密集烤房。“科技让俺们年轻烟农有了‘现代感’。”王子浩说,“小时候看父亲炕烟觉得太受罪了,炕一炕烟按8天算,那8天父亲夜里就没怎么合过眼,现在轮到我当烟农真是幸福到家了。”

科技的确让烟农有了强烈的幸福感。“现在烤烟能睡个囫囵觉,有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报警提醒。以前用工多,现在几乎不用雇工,以前烧煤,现在用电,成本少了,赚钱空间就大了,这都是技术进步为我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啊!”王子浩说。一项项成果数据,一句句烟农的称赞,技术中心是真的把科研做在了烟田里,把技术成果送到了烟农家。

而这些,离不开技术中心与郑州烟草研究院联合研发的“烘烤工场”数字孪生系统平台和“烘烤科学家”管理系统。“该平台系统目前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能够实现一张蓝图看全景,全面掌握平顶山烟叶烘烤情况;一幅场景查数据,实情实景100%虚拟克隆科技园烘烤工场,实时显示烤房数量、烘烤进度等;一组算法定状态,烤房内烟叶烘烤图像及推荐工艺曲线、烤房实时工艺曲线和烟叶图像均可观可感,同时,基于烘烤工艺仿真算法,对烤房内烟叶情况可进行智能预测。正是这样的智能监测,烘烤师不用到烤房现场、不用进烤房内部,就可以全面掌握烤房内部的烟叶状况,真正实现全程监控、无人值守的一键式操作。”李俊营详细介绍说。

此外,“烘烤工场”数字孪生系统平台还能实现一个平台共协商,点击烤房上方摄像头进入烤房内部实时监控,帮助烟技员和烘烤师更好地了解烟叶动态变化情况,然后协商查找问题、分析原因;“智能烘烤科学家”App将数字孪生系统平台上的所有功能全部搬到手机上,不仅具有烤房监测这一重要功能,还有鲜烟素质识别、烘烤工艺分析和技术指导等多重功能,有效促进烟叶烤损率下降3个百分点以上,亩均增收300元以上,实现了一部手机“慧烤烟、好烤烟、烤好烟”的智能烘烤目标。

研无止境,

关键技术让烟叶“国际范儿”

烘烤很关键,但烟叶本身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现在是大田管理的重要时期,咱们这期烟叶生产技术小课堂主要针对这方面展开……”6月7日,烟叶生产技术中心的许跃奇正在线上为烟农朋友直播烟叶种植新技术,科普烟叶生产知识。

线上不时有烟农跟评、发问,许跃奇及时和大家交流、作出解答。烟农们纷纷点赞“讲得详细、不懂就问、问了就答,真好!”

为了让生产技术进入寻常百姓家,根据平顶山市烟草公司实施的科技兴烟战略、开展“科普进万家”活动,平顶山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通过线上视频形式为烟农进行烟叶生产技术指导。烟农只需手机联网,就能进入烟叶生产技术小课堂,课堂知识通俗易懂,看完就能上手操作。“实用性很强,人家技术中心的老师们真是既专业又接地气,为了帮助烟农搞好烟叶生产,真是费心了。”李口镇袁杨庄村烟农李艳飞说。

“实情实景讲解烟叶生产关键环节方法步骤、技术要点,手把手教烟农开展农艺操作,帮助他们成为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烟农,烟叶生产技术中心的科研人员为我们乡村振兴提供了技术支持。”白龙庙村党支部书记王艳锋说。

线上普及生产知识,线下和烟农打成一片,为的都是“好种烟、种好烟”,努力在平顶山的烟田里种出国际品质的烟叶。高品质的烟叶,离不开艰苦的实验和长期的数据分析。其中,土壤保育是关键。技术中心根据前期测土化验结果和当地烟农的施肥习惯,发现生产出的烟叶发育过盛、氯离子含量偏高,使得不易烘烤,燃烧性差,大大降低了烟叶品质,也影响了烟农收益。结合前茬、地力、品种特性等因素,技术中心为烟农设计了一系列技术方案,并优化有机肥配方,技术人员多次到烟站、田间地头、烟农家里搞技术培训,把技术集成在重点种烟乡镇的示范田里。效果显而易见,示范田的烟叶品质有了明显提升,上等烟叶比例普遍高于普通烟田。

用技术研究成果赋能烟叶生产风险防控,对烟农来说是根本性的利好。“烟叶一旦染上病虫害,烟农就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科技研发无止境,我们必须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质量。”李俊营说。

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三虫三病”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三诱联防、天敌昆虫防治,首次分离出亚麻假单胞菌用于烟草黑胫病防治……提起这些,技术中心的技术员们滔滔不绝。

这些年,他们干的,早已刻在了脑子里,熟烂于心。

种了9年烟的李口镇大张庄村烟农张振朋是技术中心“辅导”下的受益者,他说:“这些年在技术中心专家们的帮助下,我不断尝试新技术、新品种,烟叶质量越来越好,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我现在越干越有劲,有信心跟着他们把烟叶种出‘国际范儿’,我们郏县烟叶的品质一定会越来越好!”

这支科研队伍,值得他信任。平顶山市烟草公司烟叶生产技术中心9名人员全部从事科技创新,其中,获评河南省青年托举人才2名,平顶山市拔尖人才2名、“鹰城大工匠”1名,省烟草局(公司)创新专家3名、青年托举人才1名,中心累计培训技术人员和烟农2600多人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希望。在鹰城大地,这支年轻的技术团队,拿回了全国性行业殊荣,当属实至名归。未来,在烟田里,他们将继续书写更加生动的科技创新答卷。

(本报记者 毛玺玺)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