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亲旧眷扯不断
母亲的小菜园
自信人生二百年
名 片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名 片

 

□ 郑要五

笔者从商,时常穿梭往来全国各地,行千里路,自然是和人打交道,方便起见,便印制了精美的名片。初次相见,呈上名片,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哦!平顶山的,是煤矿。我报之以点头微笑,但听的多了,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平顶山市,依山而名,因煤而立,以煤而兴。煤炭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发出的光和热,极大惠及了国家和社会。然而,黑色的煤、灰色的炭,曾经灰蒙蒙的环境,在人们眼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如今的平顶山市,天蓝水清。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这张小小的名片增光添彩不少。

一次,去上海青浦区一家企业联系业务,见了主管经理,说明来意,对方却是一脸的傲慢,甚至有几分不屑。我呈上名片,对方看过,瞬间脸色缓和了下来,并热情让座,他拿出名片双手递给我,原来,是一位叶姓经理。看来,平顶山市作为叶氏故里,其影响力还是深远的。也不由让我想起央视的一句河南公益广告词,“老家河南,一个来了都说中的地方”。

平顶山作为内陆城市,很多地方自然没法和一线城市或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有我们独特的优势。我们这座城市,有很多亮丽的名片,需要奔波游走在外的平顶山人,为家乡推介宣传。

一张名片,是山。作为八百里伏牛山的一部分,平顶山境内山峦众多,奇峰叠翠。其中国家5A级景区尧山(石人山)景区,集华山之险、峨眉之秀、黄山之奇于一体,中原独秀。“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梅尧臣的这首《鲁山山行》,早在唐代就把平顶山境内的美丽风景推介给了世人。

一张名片,是水。燕山湖烟波浩渺,昭平湖碧水连天,白龟湖风姿曼妙,一到夏季,游客可荡舟击水,漂流而下,流连于山光水色之中。

一张名片,是人。笔者爱好文学,提及的自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坛领袖苏轼。他的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曾影响并鼓励着我要多读书多学习,立志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他的词《定风波》中,“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让我在面对人生挫折和逆境时,多了几分坦然和从容。苏轼一生坎坷磨难,贬谪多次,最后客逝于常州,而最终,他选择葬于平顶山境内的莲花山下。也许,一代文豪一生坎坷磨难是真的累了,选一方净土落叶归根,心安之处是故乡吧!

墨子,一位出自鲁山县的古代思想家,其兼爱、非攻思想,实则是人间的一种大爱。被人杜撰成《叶公好龙》的叶公沈渚良,为官一域,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实则为清官好官。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家就在平顶山北麓不远处的郏县张店村。还有,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裔科学家崔琦,也是平顶山籍。

当然,平顶山还有很多名片,位居古代五大官窑之首的汝瓷、中国最古老的楚长城……无一不彰显着这座城市古老厚重的历史与文化。

名片,一张小小的纸片,承载了太多太多的内涵。如今,历史进入到了新时代,作为平顶山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家乡的形象代表,我们热爱家乡,要把平顶山这张名片打造得更加光彩亮丽。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