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落凫
3上一版  下一版4
 
老亲旧眷扯不断
母亲的小菜园
自信人生二百年
名 片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下一篇4 2024年5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亲旧眷扯不断

 

□ 梁永刚

旧时乡间,是个典型的熟人社会,重人情、讲关系,邻里之间亲如一家,老亲旧眷来往频繁。

老辈人常说:亲戚亲戚,越走越亲。三年不登门,亲戚变生人儿。倚床夜读《曾国藩家书》,读到《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一文,看到“老亲旧眷,贫贱族党,不可怠慢”这行字,我不由慨叹,想不到连曾国藩这样的大人物,也把老亲旧眷看得很重、放在心上。

老日子里的村庄,闭塞落后,道路不便,没有通电,寻常庄户人家,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单一。老亲旧眷之间串门走动,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外事活动,交流的是信息,联络的是感情。

土里刨食的庄稼人,物质上虽不富有,却知感恩、重情义。老亲旧眷,不分远近,无关贫富,年来节到,都有走动,一句“是亲三分向,不向急得慌”,道尽了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乡下人走亲戚,既不是攀龙附凤,也不是拉帮结派,目的单一纯粹,就是为了延续撕扯不断的血脉联系,告诫后世子孙,树高千尺不忘根,人若风光勿忘恩。

老亲旧眷就像一棵树上的繁枝茂叶,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人,若是往前追溯几辈,可就是同根同源一脉相传的至亲之人。一直到现在,吾乡红白喜事摆宴席,都有颇多讲究和“路数”(方言,即章法规矩),老亲旧眷,朋情故交,请谁不请谁,谁来谁不来,位置坐哪儿,谁是正客谁是陪客,喝酒时该说啥话,都有一套章法和规矩,都要熟稔于心,谨言慎行,不能乱套,更不能胡来。若是礼数不周,酒薄菜少,慢待了老亲旧眷,得罪人是小事,弄不好还会惹出大麻烦,甚至因为一杯小酒,摔盘子掀桌子,宾主双方,下不了台。

红白大事宴席上,老亲旧眷坐到一起,哪怕两人不是一个村的,平时连个面也没见过,但三说两不说,就扯到了亲戚上,而一旦续上亲戚,变得亲近热乎,叙不完的乡情,说不尽的好话,三杯酒下肚,更有如沐春风的温暖在心头荡漾。散场临别,两人拉住手,一个劲摇晃,再三交代,家里有事,记着言语声儿。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攀扯亲戚少了功利之心,有的只是贴心暖心的情谊、常来常往的心愿。

早年间,乡间尽是土路,坑洼不平,窄狭崎岖。逢年过节走亲戚,很多人家连一辆没闸没铃的自行车都没有,不管老少都是步行,成年累月,长此以往,练就了脚上的好功夫。

那时候没有手机电话,老亲旧眷传递信息,清一色都是捎口信儿,有亲自前往的,也有托付别人的,譬如儿子结婚、闺女出嫁、老人亡故、父母做寿等等。再者就是商议家庭大事,解决矛盾纠纷,比如老舅出马去外甥家,多是为了主持分家或者平息事端;遇到秋麦两季,犁地耙田,摇耧耩地,自家没有牲口,上门请人帮忙。

乡下人厚道实诚,待人很亲,树上结的红枣、地里刨的红薯、油炸的焦叶、炒熟的花生……不管家里做啥好吃食,自己舍不得享用,也不让孩子们撕开嘴吃,放到气死猫篮中挂到梁头,藏在犄角旮旯里不让人见,只等着亲戚上门,端出来招待客人。“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扬名”,是老一辈庄稼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我最早学会的处世哲学。

乡谚说,“亲戚走到初七八,也没豆腐也没渣”“过了初五六,少酒没有肉”“有酒没菜,不算慢待。有菜没酒,起来就走”。平顶山乡间,还流传着不少与老亲旧眷之间走动有关的民谣,比如,“小小孩,人来疯。去姑家,啥待承。熬凉水,煮冰凌。吃得虚饱,饥哩腰疼。有饭有菜,有菜不赖。啥菜?炒茄子,拌黄瓜,生韭熟韭,二九一十八”。又如,“亲戚来了吃啥饭?筛箩箩,打面面,亲戚来了吃啥饭?杀公鸡吧打鸣哩,杀母鸡吧嬎蛋哩,吃白面吧不舍哩,吃黑面亲戚光生气”。

物资匮乏的年代,走亲戚是个美差事,除了能改善伙食,嘴上不受穷,还能出去溜达一圈,撒撒欢儿,见见世面。也有不爱走亲戚的娃娃妞妞,性格腼腆,脸皮薄,往往是父母摁着头皮发火动怒,不得已才跟着去。

常言说:大人作假儿,小孩伸爪儿。“作假儿”是平顶山方言,意思就是拘谨,放不开。早些年,交通闭塞,农家娃的活动范围小,很少出远门,更没有见过世面。偶尔有个机会,跟随着父母,到自己并不熟悉的老亲旧眷家里做客,作假儿是避免不了的事情,也是通病。若是去的亲戚家,和自家一样穷,举手投足还能自然一些,如果对方家里条件好,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自己平日里没有见过的,难免心里紧张,走起路来都不稳当。以吃饭为例,坐桌前,放不开,往往是主人让一下,筷子动一下;主人再让一下,才又掰了半个馍,主人若是不让,只顾埋头喝汤。

旧时乡间,庄稼人待客实在至极,是民风使然,也是情分所致。有些老亲旧眷,隔着河,隔着山,成年累月不走动,大老远来一回,艰难不容易,唯恐招待不好,客人吃不饱,自己落下“老鳖尾(yi)”(方言,极度吝啬的意思)的赖名声,往后去还咋在亲戚圈里混人呢。吃饭时,遇到作假儿的亲戚,主人往往趁其不备,或者搲一大勺菜倒进客人碗中,或者拿个蒸馍擩进对方饭里,令其防不胜防、措手不及,根本无法推让拒绝,只能慢慢享用。

老亲旧眷来往走动,不只是礼品的交换、信息的交流,更多是关系的加深、情感的升华。幼时在乡间生活,祖父祖母腿脚不好,行动不便,逢年过节,探亲访友,总是派遣我这个“外交使者”,携带各色礼品,看望老亲旧眷。有些人家去的回数多,人熟,路也熟,来去都不耽误事。一些不常走动的亲戚,一路上还要连问带打听,费尽周折摸到家,却连称呼都叫不准,时常闹出张冠李戴的笑话。

早年间,乡下走亲戚,普遍实行回礼,一些富有人家,往往把对方拿来的东西全部留下,待客人走时,再往篮子里装些自家的东西作为回礼。贫困人家,遇到老亲旧眷带礼来家探望,拿不出像样的东西回礼,只好把客人带来的礼品再回过去,其中的难堪可想而知。一般人家中等户,在对待回礼这件事上,会采取折中法,即留下一件客人送来的礼物,再添上一份自家的东西,这样一来,至少改改色儿换换样儿,面子上也好看些。

一个女子,嫁到婆家,组成新家,和自己的亲生父母常走动,也与娘家的老亲旧眷有来往。遇到生孩子过生日的大事小情,除了自己的父母双亲和兄弟姐妹到场外,也有表姑堂姑、表姨堂姨上门祝贺。这些七大姑八大姨,充当着娘家亲友团的特殊使命,除了礼节性的瞧看之外,还带有巡视检查的意味,闺女在婆家生活得如何,受委屈没有,婆媳间是否融洽,妯娌们和睦与否,都是娘家人关心的话题。若是看到闺女黑了瘦了,或是脸上带了伤,务必问清缘由。若是自己不慎擦碰,便相安无事,不再深究;倘若是丈夫施暴所致,拴住日头下不来,轻则劈头盖脸骂他个狗血喷头,让其立下保证;重则摔锅砸碗,拂袖而去,搬来重兵,大动干戈,“娘家侄儿,出气人儿”,给渣男女婿点颜色看看,让他长点记性,知道马王爷长几只眼。

往昔农耕社会,一家一户就是一个血缘关系固定而明确的劳动单位,也是社会生产力的最小单位。老亲旧眷日常往来,可以实现家庭生产上的互通有无、互帮互助,也可以及时发现矛盾、积极调停争端,起到化干戈为玉帛的功效。老亲旧眷聚到一块,一旦发现该来的没有来,自然要打听一下缺席的个中原因,若是亲戚之间,有了隔阂,发生了不愉快,待事情忙完,便前去调解双方纠纷,使其握手言和,亲情依旧,下次有事再坐到一起,皆大欢喜,其乐融融。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对于一个人来说,老亲旧眷是一根连接血脉亲情的绳子,一头连着前世的缘,另一头连着今生的根。对于一个家庭来说,老亲旧眷是一把丈量人间冷暖的尺子,镌刻着家族的兴衰,延伸着不灭的香火。

 
下一篇4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