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民生实事我点赞
3上一版
 
民生实事我点赞 | 优化资源,构筑居民健康新“医靠”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2024年5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实事我点赞 | 优化资源,构筑居民健康新“医靠”

◁在舞钢市“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医疗专家为群众现场诊治。 段泓涛 摄
◁在宝丰县医疗健康集团商酒务镇分院,县级下沉专家和该院眼科医生一起为白内障病人实施晶体置换手术。本报记者 巫鹏 摄
△郏县白庙乡卫生院儿童康复科大夫李晓静在为患儿针灸
本报记者 张鸿雨 摄
△叶县常村镇中心卫生院医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村民诊治 本报记者 杨沛洁 摄
△4月22日晚9时许,湛河区姚孟街道名都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杨高升(右一)在为病人诊治。 王世欣 摄
 

◉编者按

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身体健康。医疗服务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为群众提供了安全有效方便且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小医院里有大民生。群众所盼是一个窗口,也是一面镜子。我市各县(市、区)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落脚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实现健康服务“一体化”,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可及、系统连续、便捷、暖心、智慧的医疗卫生服务。

舞钢市

基层行推动诊疗更便捷

“我的脖子、腰、腿疼了好几天,大夫上门针灸后疼痛缓解了。大夫还给了几服免费药”……4月25日,舞钢市尚店镇平河村棠树洼组86岁的杨留记老人说,“有这送到家门口的诊疗服务,俺可是真享福。”

杨留记老人所赞叹的是舞钢市定期开展的“优质服务基层行”健康义诊活动。近年来,该市各医疗单位围绕基层卫生工作重点,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持续加大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村卫生室管理等工作力度,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舞钢市结合各乡(镇)卫生院实际,统筹重点疾病防控与日常医疗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和能力水平提升。目前,该市10家乡(镇)卫生院已全部达到国家服务能力基本标准。

“每次来到卫生院,大夫都很有耐心,解除了俺不少痛苦。”在省首批“示范中医馆”枣林镇中心卫生院中医馆,61岁的患者曹荣称赞道。

在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该市积极探索管理机制,强化日常工作监管,严格落实绩效考核,至去年底已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28万余份,建档率在94.03%以上,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242734份。同时,该市成立家庭医生签约团队72支,在稳定签约数量、巩固覆盖面的基础上做好重点人群的签约服务,目前共签约16万余人,占比达55.55%;积极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村级卫生服务网得到巩固,已纳入一体化管理的185家村卫生室健康稳定运行。

为扎实做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该市坚持县、乡两级同频共振,力争做到“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在县级医疗部门,依托远程心电中心、影像中心、胸痛中心,群众不出村、不出乡就能享受到优质诊疗服务。在乡(镇)卫生院,该市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整体形象,已新建或回购公有产权标准化村卫生室110所,10家乡(镇)卫生院正朝着“五个100实践样板”奋力前进。 (本报记者 杨德坤)

宝丰县

医共体实现协同大发展

“一不小心摔骨折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把手术做了,还是县里来的专家免费做的。整个下来花费也不高,真是太方便了。”4月26日,在宝丰县医疗健康集团商酒务镇分院手术分中心做完左侧锁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商酒务镇大王庄村68岁的李秀连说。她近日骑电动车时意外摔伤,在县、乡两级医师的共同参与下,手术顺利完成,目前恢复良好。

李秀连是宝丰县积极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又一受益者。

2020年1月,宝丰县统筹县域医疗资源,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覆盖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6家县级医院及13家乡(镇)卫生院的紧密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

“宝丰县医疗健康集团成立后,通过整合优化公共卫生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实行网格化布局和规范化管理,变县、乡、村割裂式发展为一体协同发展,实现了救得了急病、看得好大病、管得住慢病的改革目标。”宝丰县卫健委主任、县医疗健康集团党委书记赵延军说。

该县打造“15分钟快速急救圈”,通过胸痛、卒中、创伤县、乡、村三级救治网络,累计救治胸痛患者8821人,开展冠脉介入手术4000余台;救治急性缺血性卒中1564人,急性出血性卒中1002人,溶栓922例,开展神经血管介入手术159例;救治创伤病人2.74万人次,其中严重创伤470例。

该县建立了以111名知名教授为成员的外聘专家库,自2021年3月“大病外聘专家”政策实施以来,开展疑难复杂类、微创类、肿瘤类和心脑血管介入类四级手术2385例,支出外聘专家费用807万元,累计为患者节约综合费用5900余万元,全面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降低县域患者外转率,节约医保资金约2589.88万元。

宝丰县医疗健康集团慢病管理中心成立以来,规范管理慢病患者52152人,创新性推行“五病二次报销”政策,共开展“五病”鉴定3.28万人,全县享受五病二次报销待遇35.01万人次,二次报销费用2333.04万元,基本实现“五病”基础用药全免费,县域“五病”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下降2.1%。

2023年,宝丰县入选全国县域融合发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典型案例。

“下一步,集团将谋划布局两家中心卫生院(大营镇、闹店镇)建设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通过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提升公共医疗服务水平,让群众生活更健康更有品质。”赵延军说。 (本报记者 巫鹏)

郏 县

一体化缓解患者住院难

4月24日上午,郏县医疗健康集团白庙分院(白庙乡卫生院)儿童康复科内,除了常规住院的63名孩子,还有20多名来自新华区、叶县、鲁山县等地的患儿。

“我家宝宝在这里治疗两年了,效果很好,语言表达和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提高。在这里享受的是县级医院服务,费用则是乡级标准。一个疗程20天至22天,比之前能节省15%。”来自新华区的患儿邈邈妈妈说。

该儿童康复科实为郏县中医院儿童康复科整体下沉而来,28人团队中有儿科医师、护士、康复医师、心理咨询师、中医针灸科医师等,许昌、南阳、洛阳等地的很多家长也慕名前来。

“县级科室能落户这里,全得益于县域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白庙乡卫生院院长于国庆说。

据郏县卫健委主任张利恒介绍,2019年,郏县被确定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郏县以县医院为龙头,覆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和13家乡(镇)卫生院、两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医疗健康集团。其中,距郏县中医院直线距离仅1公里的白庙乡卫生院与郏县中医院结成共建单位。不久,县中医院儿童康复科顺利搬迁下沉,有了场地,病床从原来的30张增加至70张,患儿住院难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缓解;新增了听觉统合训练、悬吊、沙盘等设备,使得康复方法更加多样化,同时还开设了6岁至14岁患儿周托服务,可全方位满足患儿家庭新需求。

郏县医疗健康集团本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能的目标,内部实行行政、人员、财务、药械、业务、信息、绩效“七统一”管理模式;借助5G互联网技术实行医疗建设数字化,将各级医疗信息系统接入县医疗卫生专网,实现数字化管理,实现了县、乡机构“一家人”、人员使用“一盘棋”、信息畅通“一张网”、健康服务“一体化”。

2022年8月,郏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获得国家卫健委“中国县域医共体建设示范奖”,郏县医疗健康集团同时获评2021年度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优秀实践案例。

“群众有‘医靠’,幸福更牢靠。我们将持续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深入实施公共卫生跃升,实现群众病有良医,方便看病,看得好病,让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张利恒说。

(本报记者 张鸿雨)

叶 县

卫生院服务质量再提升

4月22日,星期一。当天下午,叶县常村镇中心卫生院眼科医生刘国伍在为患者做白内障手术。“上周约了8名患者,今天下午集中做完。”他说。

目前,眼科已成为该医院的拳头科室。“这里手术水平高,报销下来只花了1080元钱。”大娄庄村患者牛会民在留言簿上写道。

常村镇地域广,村民居住分散,为让村民享受到家门口的高质量卫生服务,镇中心卫生院尽可能组建更多科室,目前成立有儿科、妇科等十几个科室,增添了X光机、彩超等设备,15名医生中一半以上为全科医生。

“其中,中医科就占了3个科室。”院长刘上游说,综合楼一楼全部为中医科病房,“我们这里的中医科很受欢迎,也是一个拳头科室,病房的床位都实行预约制。”

当天上午,该卫生院还在公共卫生科负责人何超的带领下,开着微医车,在葛河村开展慢性病筛查。村民徐安坤因脑梗后遗症长年卧床,何超一行到家里为其体检,并将结果上传做进一步的诊断……“卫生院的大夫经常上门服务。非常感谢他们。”徐安坤的妻子杨润青说。

该卫生院将全镇37个村分成6个片区,组建了6个医疗团队,分别在一名团长的带领下,实施家庭签约医生全覆盖,每季度对负责片区开展一次上门服务,动态筛查慢性病患者、追踪患者病情,为冠心病、卒中等患者及时指导用药,并通过远程系统上传检查结果,给出就医等相关建议。

前不久,该卫生院3楼又增添了36张病床,病床总数达到118张。“患者来住院仍采用预约制,因为病床还是不够。”刘上游说。

叶县卫健委统计资料显示,该卫生院就诊人次逐年递增10%以上,去年就诊量达到了9万人次。

“常村镇中心卫生院尽管位置偏僻,但服务质量毫不含糊,业务量常年位居全县卫生院前三位,已经通过了省卫健委县域医疗次中心验收组的初步验收。如果验收通过,根据相关规定,该卫生院可以加挂县级医院牌子,成为具备二级医院资质的乡(镇)卫生院。”叶县卫健委副主任谢晓峰说。

(本报记者 杨沛洁)

湛河区

长明灯照亮夜间就医路

4月22日晚9时20分,湛河区姚孟街道名都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杨高升送走当天的第36名患者,才和同为该站执业医师的妻子谢素霞吃上晚饭。

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守护群众身体健康的“网底”。去年6月,为让群众全天候就近及时获得诊疗服务,湛河区确定首批1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24小时应诊试点,每个试点医疗机构门前均悬挂有“24小时健康守护”灯箱,上面有值班医生的联系方式。每到晚上,这些灯箱散发出醒目又温暖的光芒,照亮群众夜间就医路。

“刚才这个6岁的孩子发烧近38摄氏度,结合肺部听诊判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开了点消炎退热颗粒,估计1小时就可退烧。”杨高升说,“夜间经常接到居民的电话,大部分是患者发烧咨询用药,还有的是孩子高烧、腹痛或者老年人不舒服。根据病人需要,有的是我在电话里给他们指导用药,有的是迅速赶到服务站现场处理。我就在旁边楼上住,距离这里不足100米。”

“24小时应诊服务给大家提供了便利贴心的服务,尤其是上班族,有个头疼脑热的晚上也能就近诊治,不需要连夜跑市里大医院了。”居住在万和世家小区的陈女士说出了居民的共同感受。

“这里距离市中心的大医院比较远,老年人又比较多,要是夜里突然不舒服,一个电话就能唤来吕大夫。有他在,大伙心里就有依靠。24小时健康守护长明灯亮着,我们就有安全感。”住在山南社区轨枕厂家属院的退休职工李大爷说。李大爷所说的“吕大夫”就是山南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吕洪涛。

“我们这个站点公布了两个电话号码,给群众夜间就诊加了‘双保险’。”在位于湛河南路西段的河滨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的执业医师侯娜说,“灯箱上最初公布的是站长温红杰的电话号码,但他家离站上较远,担心居民夜间有紧急情况时不能及时赶到,就在灯箱上加上了我的电话号码。我就住在服务站旁边的楼上。”

“24小时应诊服务给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安全感,我们将进一步合理布局并谋划更多医疗机构开展长明灯应诊服务。”湛河区卫健委主任刘会奇说。

(本报记者 孙聪利 通讯员 王世欣)

统筹 贾志琼

执行 华 谦 楚让蕊

张红晓 朱丙强

视觉 李永伟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