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综合
3上一版  下一版4
 
乡村纪行|兰香幽幽富乡邻
乡村纪行|桃花灼灼兴产业
第十三届市青年科技奖推荐开始
缅怀英烈 铭记历史|石龙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
缅怀英烈 铭记历史|铭记先烈遗志 赓续红色血脉
小红薯成为农户增收大产业
鹰城论坛|厚重文化在青春旋律中悄然传承
版面导航     
平顶山日报    平顶山晚报    平顶山新闻网
新闻搜索:  
3上一篇 2024年4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鹰城论坛|厚重文化在青春旋律中悄然传承

 

楚让蕊

“上得了讲台,耍得了花枪。”近日,南昌大学赣剧艺术鉴赏课堂火了,线下听课要抢座,百万网友想蹭课。

相对冷僻的地方戏曲艺术突然出圈,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剧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内在魅力,而授课老师陈俐在保留赣剧精髓的前提下让学生能够沉浸式体验。化剧妆、穿戏服、挥水袖、转折扇,学生们深度参与,“穿越”至纷繁绚丽的赣剧世界,热情和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赣剧艺术鉴赏课堂在大学生中的爆火和之前越剧版《新龙门客栈》在青年群体中以新国风实现破圈、青春版《牡丹亭》让古老昆曲与年轻人心灵相遇,都再次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对年轻人有着极强感召力,年轻人从来不排斥优秀传统文化,只是一些传统文化的“高冷”阻碍了彼此的“双向奔赴”。

“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传统文化的长远发展需要年轻人,而传统文化要生动鲜活地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就不能正襟危坐,不能板起面孔,必须根据年轻人的特点和需求,褪掉晦涩难懂的外衣,加持新的技术和表达手段,变成生动具象的文化体验,才能唤起年轻人的喜爱之心。

陈俐老师说,为了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赣剧、走近赣剧,她一直在探索和努力,比如原本戏曲演员互相对着说话,现在改成了对着观众说;部分拿腔拿调改成了生活用语,追求更接地气;戏曲演员的身段,吸收了大量姊妹艺术的表演形式;节奏加快了,音乐方面也结合了交响乐的建制……

当受众庞大而年轻,传统文化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不会衰弱和消失。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仅爱上了传统文化,而且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传统文化之美,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热爱传递给更广泛的群体,让厚重文化在轻快的青春旋律中悄然传承。更有不少年轻人身体力行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用传统的艺术形式来演绎新时代,比如歌手谭维维将现代摇滚与华阴老腔相融合,高跷表演者“酸妮儿”带火了济南西关高跷队,20多岁的孙歌尧将3D打版引入非遗工艺、把流行的手游人物融入香包设计……

“双向奔赴”更“有戏”。希望更多优秀传统文化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真正实现在年轻人中的回归和复兴。

 
3上一篇  
 
   
   
   


豫ICP备09014970号 豫平公网安41040002020010

地址:平顶山市建设路西段268号    邮政编码:467002    E-mail:wz@pdsxww.com
联系电话:0375-4973575 传真:0375-4973608
所有内容为平顶山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关闭